■文/漆正楠 上海市口腔醫院·復旦大學附屬口腔醫院牙體牙髓科主治醫師

根管治療,即老百姓常說的“抽牙神經”。針對臨床常見的牙髓炎與根尖周病,根管治療通過去除發炎壞死的牙髓組織和感染物質,控制炎癥發展,促進病變愈合,從而緩解患牙腫痛,實現牙齒的保存修復。
根管治療是目前口腔科廣泛開展的一種治療方法。
臨床上有一部分患者在根管治療結束后,會再次出現疼痛甚至腫脹的表現。對此,許多人表示不理解,覺得“牙神經沒了,牙齒怎么還會有感覺?”事實上,根管治療后的牙齒通常只是對冷熱刺激沒有反應,但依然存在觸感,并有多種原因可以導致根管治療后的牙齒再次產生疼痛,而對不同原因引發的根管治療后的疼痛,應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
小甲六月前因左下磨牙疼痛劇烈前往醫院就診,檢查發現左下磨牙未有齲壞,但松動II度,大量牙結石堆積并伴牙齦局部紅腫,醫生診斷為“牙周牙髓聯合病變”,即牙周病引起的牙髓感染。小甲接受了左下磨牙的根管治療與全口牙周治療,疼痛腫脹感明顯緩解。但一月前,左下磨牙再次出現咀嚼疼痛,牙齦腫脹,松動程度更甚于前,最終醫生只能建議拔除患牙。
對牙周炎導致牙髓感染的牙齒,根管治療的成功率往往取決于牙周狀況的維護。即使進行了完善的根管治療,如果不注意維護口腔衛生與定期牙周復查,仍有可能出現牙痛癥狀,這種疼痛一般以咀嚼疼痛為主,伴有明顯的牙齦局部腫脹和松動。
應對措施:及時進行牙周治療,如果牙周治療后效果不佳,則考慮拔除。
小乙多年前因齲齒導致左上磨牙牙髓炎,接受根管治療后多年一直無不適,醫生曾建議對患牙進行牙冠修復,但小乙因工作繁忙未曾顧及。上周,小乙吃飯時被混于米飯中的石子硌到,只覺一瞬間略有疼痛,也并不在意。次日,左上磨牙開始隱隱作痛,甚至感覺牙齒之間出現了裂紋,遂前往就診。醫生診斷為“牙折裂”,建議拔除。
根管治療后的牙齒通常牙體組織薄弱,質地因缺乏牙神經營養供給變得脆弱,一旦受到較大的外力作用就可能發生折裂。患牙會出現咀嚼疼痛,折裂牙體發生松動,甚至有大量食物嵌塞在折裂紋中,引起脹痛不適。
應對措施:對折裂線位于牙齦上方的患牙,可以采取樁核冠修復;但對于臨床上更多見的折裂線位于牙齦下方,甚至牙根縱裂的患牙,只能選擇拔除。
小丙從小牙列不齊,長期有夜磨牙的習慣,平時因工作壓力大又時常會“緊咬牙關”。三個月前左下磨牙因齲齒進行根管治療后,始終覺得隱隱不適,近一周隱痛感覺加重,尤其在咀嚼時更為明顯,定期口腔復查時,醫生診斷為“咬合創傷”,對患牙進行局部調磨后,建議小丙接受正畸治療。
咬合關系不佳(牙列不齊)、不良咬合習慣(夜磨牙、緊咬牙)都會導致個別牙長期受力過重。即使患牙已進行根管治療,長時間承擔過重的咬合負擔仍會使患牙出現咀嚼不適、隱痛,嚴重時導致牙槽骨吸收,甚至根折。
應對措施:對局部咬合創傷,可以由醫生進行調合,適當降低功能尖,減輕牙齒承受的咬合力量;對牙列不齊者,建議進行正畸治療,從根本上改善咬合關系。
小丁一年前因右下磨牙牙根發炎接受根管治療,術后偶有不適,近半年疼痛不適感加重,再次來口腔科就診。X線片顯示小丁的右下磨牙根管充填不到位,根尖大面積陰影,診斷為“根尖周炎”,醫生建議嘗試重新根管治療。
根管系統復雜多變,存在變異、彎曲、鈣化等多種因素影響治療效果。遺漏根管或根管疏通不到位,殘留在根管系統里的牙髓組織和感染物質都可能再次引起炎癥,使患牙出現腫痛。
應對措施:可以選擇嘗試重新根管治療或試行根尖手術,但對于炎癥感染嚴重的患牙,一般建議拔除。
綜上所述,多種原因都可能導致根管治療后的患牙再次疼痛,發生這種情況時應及時前往口腔科就診,明確疼痛原因,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