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陽
(1.五凌電力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2.湖南省水電智慧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 長沙 410004)
碳中和已成為全球的共識和使命,它帶來了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在這場變革中,以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將逐步由輔助能源轉變為主力能源之一,隨著光伏產業的快速發展,大量光伏電站將建成并運營,如何更加有效地降低雷電對光伏電站設備的破壞,確保光伏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是必須直面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存量光伏電站遭受雷擊導致設備損壞進行分析整改,并取得實效的實例,希望能對類似項目提供借鑒,以促進光伏電站防雷設計和施工質量,保障光伏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發揮光伏發電主力軍的作用。
光伏電站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境內,海拔約為350~500 m。項目所處地形為典型丘陵、山地地形,地勢連綿起伏,高度差異較大,氣候溫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長;熱量豐富,雨量豐沛,春溫多變,夏季酷熱,秋雨寒秋,冬季嚴寒。年雷暴日為54.3(d/a),為多雷區。
2.2.1 設備損壞情況
2018~2019年,光伏電站數次遭受雷擊,期間造成如下損壞:2018年,8號方陣402塊光伏組件鼓包損壞、2號方陣43塊組件鼓包損壞;2019年,8號方陣27塊光伏組件鼓包損壞、2號方陣16塊組件鼓包損壞;2號方陣1號、2號、4號、5號、11號、14號、15號、19號、21號、22號匯流箱通訊模塊損壞,8號方陣3號、4號、6號、12號、13號、21號,13號方陣1號~3號、9號~10號、17號~21號、23號 匯 流 箱通訊模塊損壞。

圖1 事故發生位置示意圖
2.2.2 專業人員現場勘查情況
雷擊事件發生后,電站組織專業人員進入項目現場進行勘察,對場區的直擊雷系統、電源系統、信號系統、接地系統進行全面的勘測。現場光伏區除本身擁有2座35 kV鐵塔外,無其他防直擊雷措施,鐵塔無外露引下線。
經現場查勘,8號方陣和2號方陣均在35 kV輸電線路鐵塔附近,經測量,鐵塔接地體和方陣光伏組件支架接地體相距僅1 m左右,但施工建設期沒有做等電位聯結,并且接地連接線裸露在外。技術人員選取了3個點檢測,組件的接地電阻分別為2.215 Ω、2.572 Ω、3.827 Ω;鐵塔接地電阻5.393 Ω、5.727 Ω。
2.3.1 場區環境存在引雷問題
光伏組件占地面積大且處于相對孤立的空曠坡地,雷擊損失嚴重的兩個方陣均在鐵塔附近,更增加了引雷條件。容易在光伏場區上空形成較強的電磁場,從而導致設備損壞。
2.3.2 接地網或接地網連接導線問題
當光伏場區發生雷擊時,會導致光伏區組件和發電設備的瞬間過電壓或過電流,由于鐵塔的地網與組件地網間隔僅1 m左右,容易發生地電位反擊等問題,從而造成組件或發電設備的損壞。
2.3.3 鐵塔附近接地網密度不夠
空曠坡地上的鐵塔易遭雷擊,遭受雷擊時瞬時過電壓或過電流較高,泄流需要良好的地網。現場地網形狀為每個方陣外圍一圈的地網,然后,每排等電位連接。現場勘察發現,雖然檢測地網接地電阻值較好,是因為整個場區的所有組件方陣地網都進行了等電位連接。但組件方陣局部的接地點相距約6 m以上,接地點明顯偏少。
2.3.4 現場檢測數據結果分析
現場接地檢測結果顯示,鐵塔的接地電阻與光伏的地網接地電阻差異較大,在兩者相距僅1 m左右的情況下,可以推斷出鐵塔地網與光伏地網無物理連接。
從光伏場區設備損壞情況來講,損壞設備主要分布在場區2座鐵塔周邊,且損壞設備以電力系統內承壓能力較差的電子元器件為主,同時未發現雷擊起火或大幅值雷電流直接擊毀元器件現象,基本可以排除直擊雷原因。從損壞設備分布及器件損壞特點分析,該事故為地電位反擊所致。
過電壓來自兩種途徑:其一,35 kV高電壓電線的傳導雷電流或操作過電壓,通過鐵塔入地,傳導至光伏地網,繼而至光伏器件;其二,鐵塔遭受直接雷擊,雷電流直接泄放,通過光伏地網傳導至光伏器件。由于雷電流幅值普遍超過1 kV,遠遠高出光伏設備工作電壓,在泄流過程中,越靠近鐵塔的光伏設備,越容易遭受損壞;同時,現場勘察發現,由于浮土的深度有限,接地扁鋼存在外露的現象,存在潛在的人員傷害風險。
根據光伏電站遭受雷擊導致設備損壞的現場實際情況,通過現場查勘和數據檢測,為有效阻斷鐵塔地網與組件地網之間發生電位反擊,防止場區設備再次遭受雷擊損壞,擬定整改方案:
(1)將鐵塔接地與光伏接地嚴格分開,避免地電位反擊;在鐵塔周邊挖溝,確認鐵塔是否有外引接地,如有,應確保外引接地與光伏接地分開或距離較遠(≥20 m),如無法保證距離,則切斷;
(2)考慮到基礎不可移動,采取將基礎周邊浮土清除干凈,并圍繞基礎,構筑一個閉合的絕緣區域,利用砂礫或瀝青構筑一條從石灰巖層到地面的深溝,深度、寬度均在50 cm左右;
(3)如鐵塔接地電阻不滿足其自身要求,必須要外引地網時,利用絕緣材料將外引地網引出至合適位置,重新做地網。地網水平接地體采用60 mm×6 mm的熱鍍鋅扁鋼,埋設深度0.2 m。垂直接地體采用Φ50 mm鋼管,并敷設高性能長效降阻劑,考慮接地裝置的使用壽命:在敷設高性能長效降阻劑后,由于該降阻劑對鋼接地體的平均年腐蝕率為0.000 49 mm/a,站內接地裝置和外引接地裝置的水平接地體使用60 mm×6 mm的熱鍍鋅扁鋼,Φ50 mm×1 000 mm鋼管,20年僅腐蝕0.049 mm的厚度,保守估算接地裝置的使用壽命可達20年以上。
(4)外引地網與光伏地網要保持距離,如無法保持,按第2條執行。
(5)對8號和2號方陣區域遭受雷擊的組件或匯流箱進行局部接地加強,采用50 mm×5 mm以上的熱鍍鋅扁鋼從地網引出與組件支架或是匯流箱支架可靠焊接,使其遭受雷擊時可以快速泄放。
2020年5月,光伏電站完成現場防雷整改施工。現場施工工藝嚴格按照整改方案實施,并通過強化現場安全監管,確保了項目整改效果。經過兩個雷雨季節的考驗,現場未再發生設備遭受雷擊損壞事件。
防雷接地關系到光伏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雷擊時會有過電壓、大電流,產生機械力和熱效應,從而導致光伏組件等發電設備損壞,甚至有可能引發人身傷亡事故。本文介紹了光伏電站設備遭受雷擊導致損壞的情況,分析了電站在防雷設計和施工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整改方案,通過整改保證了電站的安全穩定運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希望能給類似項目提供借鑒,結合項目實際完善前期防雷接地專項設計方案,并在工程建設階段重點關注,確保施工質量滿足規范要求,運營階段加強現場防雷設施管理,促進山地光伏電站良好有序發展,充分發揮光伏發電在碳達峰碳中和能源主力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