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宇
(上海風華秋實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北京 100124)
近些年來在各類演出活動中,演出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為此不斷強調安全防范,并加強防范措施,陸續發布了演出安全方面的新規及國家、行業標準。筆者基于GB/T 36729—2018《演出安全》等國家標準及相關行業標準,以及三十余年數百場的演出實踐,分析演出中的安全事故案例,總結并提出了以制作總監負責制的演出安全防范措施,重視制作總監在項目中的風險評估、現場管理和應急處理的作用,促進主辦單位、承辦單位、演出單位、設備提供單位、場地單位等各方面的相關人員增強演出安全意識,以利完善演出中的演出安全管理和監督機制。
二十一世紀以來,文化產業不斷發展,演出形式多元化,更多新技術新設備的加持使得演出需要藝術家與幕后的技術人員、管理者共同完成。在橫跨藝術、技術及管理等多領域的實際工作中,制作總監能將燈光、音響、舞美、視頻、舞臺機械以及服務部門有機地聯系在一起,是演出項目執行中非常重要的崗位,既要參與項目前期的創作、統籌、排練等工作,還要在演出現場協調管理各個環節,力保演出項目順利進行,因為演出安全是演出的重中之重。
制作總監全面負責演出過程中的各項事務,對于演出的藝術創作,要了解導演意圖,配合藝術家的表演創作,平衡技術運用和制作成本的沖突;對于演出的技術運用,要不斷學習,了解最先進的技術、設備性能參數,協調技術人員完成設施、設備的安裝及使用;對于演出管理而言,除服務于藝人和所有的團隊外,還是項目的領導者,要保證項目的有序進行,并保證人員、設備、場地在安全的前提下運行。
筆者在眾多的演出項目中,親歷過幾次演出事故,在此僅分析兩個演出安全事故的原因及處理情況。
筆者參加的一場超大型公關活動,舞臺系統工程由眾多的設備供應商分包,但沒有設置制作總監,只是由導演組中一位廣告業務員兼管制作事宜。設備進場后,幾家供應商在無奈的狀態下自發組織了一次會議,分配工作節點和完成時間,以及相關的供電系統規劃等,在沒有總體協調管理的情況下開始現場搭建。在搭建尾聲的一個下午,排練結束后,舞臺機械部門按照燈光部門的要求將燈光結構降到指定的位置,結構最低點距舞臺臺面約2 m,筆者作為舞臺機械的負責人要求控制人員到位后斷電待命。不料,燈光部門的技術人員仍然在燈光結構上換燈,換燈進行中筆者突然發現技術人員劇烈抖動,判斷發生了漏電事故,于是大喊所有部門斷電。大約1分鐘后燈光系統斷電,觸電的技術人員垂直掉到了舞臺上,導致腳踝骨折和腰椎骨折,人已昏迷但呼吸心跳正常,于是筆者提醒燈光部門盡快進行叫救護車等后續處置。
事后多方共同檢查設備確定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燈光插頭里面螺絲松動致使接線松動,火線與零線連接導致漏電。除直接原因外,進一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設備及線路老化,未能定期保養和檢修;現場沒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換燈時沒有斷電;登高沒有按照相關的安全規定使用安全帶,安全帶雖然掛在了身上,但是掛鉤沒有掛在結構上的高處錨點;現場沒有設置安全員旁站監督,未能及時發現隱患,且現場沒有指揮后續處置工作的專職人員。由此可見,如果燈光部門能遵循相關的基本安全規定,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依規程設置制作總監管理演出項目,或許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
在一個大型的演唱會上,根據LED屏鋼結構的設計要求,對主結構承重做出了硬性要求,設計圖紙和設備清單經查閱可以達到安全要求。但在現場發現,鋼架主結構所用材料與提交的設備清單不符,由一根1 m×1 m的立柱換成了由4根50 cm×50 cm捆綁的立柱,如圖1所示。于是,筆者叫停了施工,并要求在限期內重新提供主結構的力學計算書,否則不可繼續施工。但設備供應商在主辦方的認可下復工,筆者針對這一隱患,安排專人觀察,在結構搭建完成所有負重加載后,4根立柱中的2根傾斜,這時筆者再次叫停了施工,分別向主辦方和設備供應商發出了安全預警。設備供應商在制作總監的監督下,實施了整改,保證了演出的正常進行。

圖1 存在安全隱患的舞美主結構
中國對演出安全很重視,2017年之前,已頒發多部涉及演出的行業標準,如WH/T27—2007《舞臺機械 驗收檢測程序》,WH/T28—2007《舞臺機械 臺上設備安全》,WH/T36—2009《舞臺機械 臺下設備安全要求》,WH/T37—2009《舞臺機械 操作與維修導則》。2017年后,又陸續發布了相關的國家及行業標準,如GB/T 36729—2018《演出安全》、GB/36726—2018《舞臺機械 剛性防火隔離幕》、GB/T36731—2018《臨時搭建演出場所舞臺、看臺安全》等國家標準,以及WH/T78.3—2018《演出安全 第3部分:舞臺燈光安全》,WH/T78.5—2020《舞臺安全 第5部分:舞臺視頻安全》,WH/T78.6—2017《舞臺安全 第6部分:舞美裝置安全》,WH/T78.7—2021《舞臺安全第7部分:舞臺威亞安全》,WH/T78.8—2019《舞臺安全 第8部分:舞臺監督與通信安全》,WH/T78.9—2019《舞臺安全 第9部分:舞臺幕布安全》,WH/T78.10—2017《舞臺安全 第10部分:劇場工藝安全》,WH/T92—2021《臨時搭建演出場所舞臺、看臺安全監督檢驗規范》等行業標準。
在《演出安全》中,明確定義了演出安全、演出事故分類,并就演出安全規程做出了明確規范。關于演出事故,在5.3中分為兩類安全事故。第一類演出事故,由危險源直接導致的事故分別,劃分為如下兩類:即一是人身傷害:1)生命安全;2)身體健康;3)精神健康;二是財產損害:1)設施損壞;2)設備損害;器材失靈。第二類演出事故是由第一類演出事故引發的事故,劃分為生產安全、職業安全、質量安全、公共安全、文化安全五類。其中,生產安全主要針對舞臺系統和劇場設施設備的安全,職業安全主要是針對演職人員和專用演出設備的安全,質量安全主要針對觀眾和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精神安全。
《演出安全》是針對中國演出行業存在的易引發事故的安全隱患等實際情況而制定的,不僅適用于演出服務、臨時舞臺看臺搭建,還適用于演出場所建設、劇場運營管理。
《演出安全》中的5.4.2.5款明確了應急預案的內容,包括演出活動應具備系統故障應急措施、系統失控緊急停止措施、發生事故緊急救護措施,救援措施和安全疏散措施。應急預案中應有針對第一類演出事故發生后如何避免發生第二類演出事故的應對措施。
一般情況下,根據場館管理規定(各場館要求有所不同),演出單位進駐場館前須簽署“安全責任書”,并指定專門的安全負責人,要求演職人員嚴格執行場館相關安全規定,配合場館做好演出、裝臺、合成、排練期間的安全工作。在此,筆者特別針對演出活動的實際情況和第一類演出事故不同危險源,根據該標準應急預案的內容,從制作總監崗位的職責,總結現階段的演出活動中避免發生事故的基本防范措施。
4.1.1 場館防火
演出項目執行過程中,制作總監在勘察場地時應向場地方索要場地的消防驗收報告,以及逃生通道平面圖;進場時要檢查舞臺周邊的消防設施器材是否良好,滅火器是否在有效期內。
4.1.2 舞臺防火
演出項目執行中,根據場館安全管理規定要求,布景道具等的制作應使用非可燃材料或進行阻燃處理,并提供有效的阻燃報告;如舞臺區域確有可燃物,應預先做阻燃處理,并且要在現場進行第二次阻燃處理;注意可燃物與熱源的距離要達到安全標準,若可燃物與熱源相近,應采取防熱或散熱措施;配電柜、設備機柜附近無雜物,并設置硬隔離;線纜按安全標準鋪設,不盤繞,不堆疊;施工現場須擺放滅火器,并做好后臺區域巡查工作。
4.2.1 設備防電
設備在進場前要做檢測或維修,線纜在進場前也要檢測,有問題的設備和有隱患的線纜不可帶到現場。供電系統設計要合理規范,按配電圖施工;做好地線接地。斷電及供電前要提前通知制作總監,由制作總監安排做好防護后方可執行。
4.2.2 人員防電
需要特別強調,電工應持電工持證上崗操作,電工證書(有效)按要求要備案,杜絕非電工接配電操作,并按要求做好防護措施,如穿戴絕緣防護服和手套。在不同供電回路系統做連接時,要先用萬用表分別測量電壓。斷電、供電前要提前通知制作總監,由制作總監通知場地工作人員做好防護后方可執行。
4.3.1 防舞臺結構垮塌
設備供應商及施工單位應向制作總監提交制作圖紙,并按合同中的設備及物料清單準備物料和施工,不能以次充好,不能偷工減料。舞臺結構部分的物料應定期維護保養,重點結構器材應一場一檢。舞臺結構及大型設備應有固定措施,如配重、風繩和硬支撐。舞臺機械應有應急斷電、緊急停車裝置。舞臺機械安裝調試及自檢后,經制作總監及第三方檢驗機構驗收合格方可使用,并定期維護保養。
4.3.2 防設備及組件墜落
對于設備安裝,要按照規程施工;要設置保險繩等保險措施;設備安裝要預留運行空間;流動設備的電線電纜要有裕量,如設置在車臺上則需硬連接固定;要考慮振動、瞬間大風等外界因素。施工現場按規定佩戴安全頭盔(見圖2),工作人員全神貫注,量力而行;兩人以上安裝時應由一人發出指令,其他人聽令配合;高空作業時地面要有專職安全員指揮作業。對設備進行定期的保養和維護,對老化、松動的部件及時修繕、更換。

圖2 在施工現場參加排練時佩戴安全帽的樂隊工作人員
針對不同的演出形式,鋪裝相應的舞臺表面材料,如舞蹈類的演出可選用地膠作為舞臺表面材料;如是標準舞臺則進行防滑處理。舞臺區域的暗裝軌道、升降臺、上下場臺口、臺階應用亮色的布基熒光膠帶貼出輪廓線,并在每日排練或演出前查看,如有破損情況應立即修復。合理設置上下場通道,盡量避免舞臺與通道之間的高度差;臺階平整,層高、層寬應該盡量統一,設置扶手欄桿、常亮藍白色工作燈。保持疏散通道暢通、應急燈工作正常,消防門要無鎖,由內向外開。施工期間工作人員持證上崗,高空作業佩戴安全帶,嚴格實行多點固定、高掛低用等安全要求。在演員進場時,制作總監應向他們介紹現場情況。
在演出項目進行中,設立專人值守,清理設備周邊雜物,防止異物吸入,設置硬隔離;特效器材進場需經制作總監同意,壓力容器應在安檢有效期內;煙火燃放要單獨申報至公安部門并取得許可后方可執行;干冰、液氮等云霧效果要由專業人員操作,干冰和液氮在投入加熱水箱時要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引流導管要順勢暢通。定期維護配電柜、硅車、功放柜等常用的演出設備;常規燈具要定期維護、及時更換,大型燈具前要設置金屬防爆網。
《演出安全》等國家標準及相關行業標準的制定和實施,是演出安全的基礎性保障。筆者希望結合實踐案例對《演出安全》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解讀,以及對多年演出活動中關于演出安全防范的經驗總結,推動全行業增強安全防范意識,為演出安全相關標準的推廣和實施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