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 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和教育部黨組要求,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深入推進資助育人工作, 9 月16 日, 教育部主辦的 “資助育人·大國工匠進校園” 第三期活動在廣東省外語藝術職業學院、 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技術學校舉行。 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陳希原、 副主任涂義才, 廣東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黃友文出席活動。
新時代的職業教育發展和學生資助工作必須要始終牢記 “立德樹人” 這一教育的根本任務。 為完成這一根本任務, 必須探索物質幫助、 道德浸潤、 能力拓展、 精神激勵有效結合的發展型資助體系。
“資助育人·大國工匠進校園” 活動是由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聯合中國教育電視臺根據中職學生特點和職業教育特色重點打造的資助育人品牌, 采用全國網絡直播的形式舉行。 第三期活動邀請了粵菜大師馬健雄及其學生黃鎮燊走進校園, 講述勞動成才、 技能傳承的故事, 同時展示職業教育發展成果和職教學子風采, 為大家帶來一場“色香味俱全” 的精神盛宴。
陳希原在活動致辭中說, “匠心聚、 百業興”, 匠心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大國工匠擇一事、 終一身、 干一行、愛一行的精神源泉, 是職校學生成為技能人才的關鍵, 也是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重點。 陳希原認為, 匠心包含三個內涵, 一是對從事職業和專業的熱愛, 二是反復錘煉精湛技藝的強烈動力, 三是用所學技術服務社會的奉獻精神。 擁有匠心才能把技能當作終身追求、 把職業當成畢生事業, 才能有源源不斷精益求精、 追求卓越的能力, 才能在技術領域實現自我價值、 在人生道路上大放異彩, 收獲更有高度、 更有境界、 更有價值的人生。
對于如何涵養匠心, 陳希原提出三點要求, 一是對所學專業心向往之, 二是苦練基本功心無旁騖, 三是服務社會心甘情愿。 他同時指出, 涵養匠心是漫長的過程, 培養工匠精神等更是終身命題。
職校學生是大國工匠、 能工巧匠的預備隊, 是祖國技能強國、 制造大國的生力軍。 陳希原強調, 為了讓大家安心學習、 潛心技能, 國家在職業教育領域建立了獎優助困結合、 力度空前的資助體系。 在中職階段, 有國家獎學金、 國家助學金和免學費等政策; 在高職階段, 可以申辦助學貸款, 申請國家獎學金、 助學金、 勤工儉學綠色通道等。 總之, 國家不會讓任何一名有志于學好技能的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國家助學政策會一直呵護他們的匠心, 守護他們的夢想。 他希望此次活動能激勵同學們用匠心涵養工匠精神, 繼續以勤學漲知識, 以苦練精技術, 以創新求突破, 早日成為新時代的大國工匠、 能工巧匠。
近年來, 我省不斷加強學生資助制度建設, 全方位推進學生資助信息化工作, 持續提升資助精準化水平, 做到對象精準、 標準精準、 發放精準, 充分發揮學生資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著力辦好學生資助這一重要的保民生、 暖民心工程。
黃友文在致辭中強調, 在教育部精心指導和省委、 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廣東不斷完善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2012-2021 年受資助學生達3130.8 萬人次, 累計資助金額588.1 億元。 我省學生資助工作緊緊圍繞國家和省的有關要求, 不斷完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 在制度上實現了 “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 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 抓實抓好抓細各項資助政策的落實, 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推動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我省學生資助工作始終堅守人民立場, 大力推進教育公平, 保障學生的職業教育求學夢想。
據黃友文介紹, 截至2021 年, 廣東省共有職業院校 (含技工院校, 下同) 619 所, 在校生275.19 萬人, 辦學規模連續多年保持高位穩定, 每年輸送70 多萬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其中,中職526 所, 在校生149.79 萬人; 高職93 所, 職業本科2 所, 在校生125.4萬人。 國家下達三年擴招任務24.36 萬人, 我省實際擴招42 萬多人, 完成任務的170%。 近年來, 我省職業教育發展取得新成效, 在職業院校全面推進現代學徒制, 在全國首創技工學校校企雙軌辦學模式, 深入推進 “粵菜師傅”“南粵家政” “廣東技工” 三項工程,為全國提供了廣東經驗。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 “課證共生共長” 人才培養模式被孫春蘭副總理贊許一點都不輸給德國。全省共建45 所省級高水平高職建設院校, 其中14 所高職入選國家 “雙高計劃”, A、 B 檔高水平學校入選數并列全國第一; 建設了62 所國家示范性中職學校, 廣東職業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契合 “雙區” 等重大戰略, 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對粵港澳大灣區職業院校對接產業設置專業給予高度肯定。 在技能大賽方面, 越來越多的中職學生在職教賽道上脫穎而出, 贏得人生出彩的機會。
黃友文指出, 此次 “資助育人·大國工匠進校園” 活動對我省學生資助工作和職業教育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我們將以此為契機, 不斷改革創新、 銳意進取、 全力以赴, 推進我省學生資助工作高質量發展。
大國工匠, 匠心為魂, 任何專業都需要技術的磨練, 也需要精神的助力;任何職業, 只要用心用情、 全情投入,技術工作也會變成藝術的創造。 在本次活動中, 廣州首屆十大名廚、 全國烹飪行業最高獎項 “中華金廚獎” 獲得者、廣東省 “粵菜師傅” 大師工作室主持人、 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的馬健雄在活動中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驗。 他說, 作為專業的教師, 最大的心愿和目標就是培養更多的專業的從業人員, 讓他們學會過硬的本領和技術, 以后成為工匠型的專業人員。 馬健雄給致力于成為大國工匠的學子提出三點建議, 首先要樹立比較明確和遠大的目標, 其次要勤學苦練, 第三就是要樹立追求卓越、勇于創新的精神。 作為烹飪專業的學生, 要從基本功開始, 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地積累技術。
馬健雄的學生黃鎮燊, 是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中式烹調師項目金牌獲得者、 2020-2021 學年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獲得者、 廣州市旅游商務職業學校烹飪與健康系2019 級學生。 他參加活動時說, 這些榮譽不是他一個人的,而是得益于學校和老師的關懷與支持、國家各項資助政策的落地與實施, 正是因為免學費政策、 國家獎學金等, 才使他更加心無旁騖地刻苦學習、 鉆研技能。
資助育人是學生資助工作的重要內容, 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 據悉, 2021 年, 全國共資助中等職業教育學生1933.63 萬人次, 資助資金達326.25 億元。 只有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 將各項資助政策落在實處,并將資助育人作為資助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開展豐富多彩的資助育人活動, 不斷推動學生資助工作再上新臺階, 才能為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能工巧匠、 大國工匠, 努力實現中國夢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