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遠工貿職業技術學校 鄭志亮
當前,廣東省正實施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計劃,標志著廣東省的中職教育發展進入高水平建設時期。根據文件的精神,打造高水平專業群是高水平中職學校建設的十大重點建設任務之一。筆者所在學校組建了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群(又名智能制造專業群,文件命名規則要求專業群名稱只能用群內其中1個專業的名稱來命名)。專業群涵蓋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物聯網技術應用等4個專業。組群邏輯是專業群設置的首要問題,也就是為什么要把以上4個專業編組建群,專業之間是什么關系,下文將就此問題展開論述。
專業群起源于經濟學領域中的產業集群。張錚、劉法虎、陳慧認為,職業教育專業群是將特定產業領域中具有較為緊密的技術技能聯系的若干個崗位所對接的一組職業教育專業組織在一起,通過內部人員、信息、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形成專業間相互協同的建設、運行和發展的系統。高職院校開展專業群建設以來,建群方式多種多樣。筆者認同徐國慶教授對專業群邏輯種類的概括,通常使用的專業群組群邏輯有三種,分別是產業邏輯、崗位邏輯、內容邏輯。
根據以上觀點,從產業邏輯、崗位邏輯作為切入點,對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物聯網技術應用4個專業進行產業和職業面向分析(見表1),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同屬裝備制造類,物聯網技術應用屬電子與信息類,傳統裝備制造融入信息技術,正是制造業的升級——智能制造。

表1 智能制造專業群內各專業培養職業面向和所屬類別明細表
智能制造是基于先進制造技術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貫穿于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產品全生命周期,具有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自適應、自學習等特征,旨在提高制造業質量、效率效益和柔性的先進生產方式。
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整理分析報告指出,智能制造產業鏈,可劃分為感知層、網絡層、執行層、應用層。智能制造上游是感知層的傳感器、RFID、機器視覺等感知相關產品及制造行業的零部件;中游是網絡層的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管理軟件等;下游是執行層和應用層,自動化生產線和智慧工廠等綜合產品。
智能制造專業群圍繞智能制造典型生產環節所面向的職業崗位群,培養從事智能制造感知層、網絡層、執行層、應用層等各層級產品的生產、安裝、調試、維護和售后服務以及設備操控、管理等工作。
工業機器人技術對接上游及下游企業的工業機器人操作、編程、維修、系統集成等售后服務崗位;數控技術對接下游企業的智能機床等裝備的操控及零部件加工等崗位;機電技術對接上游及下游企業的自動化設備和生產線的操作、安裝、調試、維護及售后服務等崗位;物聯網技術對接全產業鏈企業的傳感器、網絡設備的安裝、調試、維護及售后服務等崗位,四個專業對應于智能制造產業鏈各崗位,知識、能力、素質關聯度大,以群建設發展,可發揮集群優勢,有利于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邏輯關系詳見圖1專業群與智能制造產業鏈、技術鏈、崗位群對接關系圖。
數控技術,實現機械化生產;機電技術,實現自動化機械生產;機器人技術,機器換人,是更高級別的自動化機械生產;物聯網,打通機器與機器、機器與人以及機器與業務運行之間的連接,實現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各專業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服務,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其邏輯關系屬于扣環模式(見圖2)
蘭金田、田靜、石偉平在《我國高職業專業群建設的實踐與反思》一文認為,群內各專業的歷史基礎不同會使專業群內呈現雙核心型、單核心引領型、單核心輻射型、協同發展型4種專業組合方式。智能制造專業群內,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專業是群內唯一廣東省中等職業教育“雙精準”示范建設專業,在產教融合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以其為核心,發揮校企精準對接、精準育人示范引領及輻射作用,輻射數控技術應用、機電技術應用、物聯網技術應用等專業,形成“一核三支撐”的協同發展專業結構,有助于帶動專業群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能力的整體提升。其邏輯關系屬于車輪模式(圖3)。
專業群建設是職業院校優化專業布局和資源配置的教學組織手段,也是專業建設機制和管理模式的創新。清晰合理的組群邏輯是專業群建設的前提,如果主觀地將相近或相關專業進行簡單的組合、重構,或者為了更好通過驗收,把可預見有較好教學成果的專業組合,只會貌合神離、弄巧成拙。智能制造專業群與智能制造產業鏈清晰的邏輯關系,與技術鏈、崗位集群扣環式邏輯關系,專業與專業之間形成單核輻射的邏輯關系,邏輯清晰,組合方式合理,將有效發揮專業群的集聚效應和服務功能,實現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