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唐春華 李軍利 胡麗琴 尹秉奎
“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育人根本任務下的一項系統工程,也是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思政課程”的顯性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養課程體系中“非思政課程”的課程思政具有典型隱性教育特性,即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專業知識傳授、技能訓練之中,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育人的合力效應。[1-2]高職院校積極探索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之間的相互隔絕的壁壘,推動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協同育人,形成了一系列的改革路徑、育人模式等理論研究成果,在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上也取得了很多經驗和成效。[3-6]產品造型設計與3D打印課程是數控技術專業群數字化設計課程包中的專業課程,也是數控技術專業重要的專業必修課,開設在第二學期,培養專業群產品數字化設計職業能力的同時,肩負著專業認同、職業認同、家國情懷等基本價值培養的課程目標,因此,在本課程融入恰當的思政元素就有其內在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數控技術專業提出立德樹人與技術技能培養相融合思路,確立“崇于德、品于行、精于匠、創于新”的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目標,打造如圖1所示的專業課與思政課同向同行的“三崗遞進、三階遞進、德技并修”課程思政教學模式,將思政教育滲透于專業知識傳授、技能訓練之中,與思政課形成協同育人的合力效應。專業課程思政改革目標以崗位職業能力需求為導向,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專業課程思政模式的體系下,確定課程思政目標,設計課程思政元素及載體,教學實施中根據自律意識、工匠精神等職業精神養成規律,重復凸顯思政元素,強化思政素養培養。
根據課程思政目標和課程特點,結合時事焦點,本課程選取“家國情懷、自律意識、愛崗敬業、工匠精神、抗疫精神”為主要思政元素;圍繞“實際性”原則設計基于工作崗位典型任務的教學項目和內容,根據教學項目技術背景和教學過程遇到的學情挖掘思政載體;采用“四步法”和信息化教學理念實施課堂設計,在教學過程中隱形融入思政元素、育訓結合、考核落地,讓課程思政目標入心入腦、見行見效。
課程思政目標以智能制造產業崗位群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智能制造技術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契合學校培養符合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的人才的目標,課程思政改革遵循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思政元素主題聚焦專業體系化課程思政目標,同時結合課程自身特點,課程思政目標與職業能力培養目標相融通。課程思政目標定位“愛崗敬業、自律意識、工匠精神”培育的同時,強調“家國情懷、抗疫精神”融入,課程思政目標與“樹立理想、堅定信念、誠信友善、法治思維”的思政課程目標相向呼應。
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核心問題,既要突出“職業性內容”,也要強調“政治性內容”,在課程知識講解、技能訓練中,巧妙融入國情和愛國主義教育等政治性內容[7-8];課程教學內容隨著技術的動態發展變化而更新,思政元素及載體如不隨之變化,課程思政內容就易出現針對性不足、時代性欠缺等問題,因此課程教學團隊在時事熱點中、智能制造產業發展過程里不斷挖掘思政載體,使思政元素能隨著教學內容改革而與時俱進,實現課程教學與思政育人的動態銜接和融通。
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學項目成果評價要求與企業任務考核要求相對接、職業素養考核要求與企業員工素養要求相對接,引導規范學生在學生過程中形成良好學習行為習慣;在教學流程中融入培育“自律意識”等職業精神;將思政載體與技能知識點相融合、與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畏難、不自信等具體學情相結合,從中深挖思政元素,從而實現從教學流程中、在知識點里、在技能訓練中融入思政元素,突破以往專業課程與思政教學“兩張皮”的瓶頸問題,本課程的思政元素、載體如表1所示。課程思政教學在每一次課中將自律意識、工匠精神等融入課堂中的紀律教育、成果評價中,養成良好的自律、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在“KN95口罩機滾筒零件設計”課堂的設計工藝講解環節融入“航空人的全自動口罩機”思政載體,通過案例討論、直觀展示讓學生深刻體會航空制造業工程師用技術“抗疫”的平凡而又偉大的事跡,讓學生總結出抗疫精神、愛崗敬業的價值和意義。

表1 課程思政元素及載體
為了達到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共挑立德樹人“思政擔”、共打課程思政改革“攻堅戰”的目標[9],課程構建了黨建工作者、思政專任教師、企業技術骨干深度參與的“多元融合”課程思政教學團隊,為課程思政建設提供了堅強的政治保障、深入的思政理論支撐、扎實的專業技術支持。課程思政教學團隊負責人是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的帶頭人、省級教指委委員,團隊中有黨總支書記、教師支部副書記作為核心成員,教學團隊與黨建團隊相融合,課程思政改革與黨建工作相結合,發揮了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把準課程思政的政治方向,促進了教師黨支部建設與課程思政改革融合發展[10-11];團隊吸納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優秀教師,思政教師與專業課教師相融合,彌補專業課教師思政教學理論及實踐方法上的不足;團隊還聘請了智能制造骨干企業技術專家為兼職教師,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團隊相融合,校企雙元協同培育工匠精神。團隊共同研制課程思政標準、共同建設課程思政資源、共同提升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圍繞課程思政元素,打造線上線下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包含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課程標準、教案、課程思政案例庫、視頻及其他文檔材料。依托智慧職教平臺,完成了在線課程的建設,實現課程標準、教案、教輔材料相匹配的課程思政一體化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實施路徑清晰,為專業課教師開展標準統一的課程思政教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根據課程項目教學需要,實施“課前準備、示范講解、項目訓練、評價總結”的四步教學方法。在全教學流程中注重紀律教育、培養“自律意識”,在課前準備或示范講解階段中,將“家國情懷、抗疫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產品設計技術、方法等課程理論知識內化過程中,在不同類型和難度的產品設計項目訓練、評價總結階段中親身體驗“愛崗敬業、工匠精神”,實現“知識內化”“技能提升”“價值引領”的協同統一,從而達到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課程考核評價改革將育人成效與立德樹人相契合,構建“多維雙元”考核評價體系,過程性成果、過程性職業素養、終結性項目成果等多維度評價相結合,合理設置評價內容,創新評價形式,校內專任教師、企業兼職教師等雙主體對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和道德修養作出判定,使評價結果充分折射學生思政素養。課程教學質量評價中增加了師德修養、課程思政模塊,從為人師表、思政內容、教學手段等對授課教師進行評價,參與課程思政改革與教學的成效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績效考核的重要業績指標與依據,激發了教學團隊發展新動能,助力教學團隊快速成長。
本課程自實施改革以來,經過2年的運行,得到了師生和企業的高度認可。提高了團隊教師的思政意識、思政素養和思政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業設計技術”賽項省選拔賽獲得一等獎2項,在綜合職業能力和思政素養培養的效果課程調查中滿意度達到了90%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綜合評價“較好”及以上達到95%以上,用人單位表示畢業生綜合素質、職業能力、道德修養、社會適應能力較好,發展后勁足。
本課程的課程思政改革帶動了專業群的數字化設計、精密加工課程包的注塑成型工藝與模具設計、零件的數控銑削加工等多門課程思政改革,直接或間接受益學生達到600余人。同時,團隊借助省級名教師工作室,課程思政改革理念向省內兄弟院校推廣,為兄弟院校工科類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改革提供理論參考和實踐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