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沙溪理工學校 彭 軍 鐘雪梅
中山地處粵港澳大灣區的幾何中心,鎮區特色產業發展優勢明顯。在全球經濟變革新時期,一些家電、燈飾、服裝、食品等傳統行業正在進行優化升級,為了應對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挑戰,需要全新營銷模式“直播帶貨”來開拓新市場,為中山產業賦能。2020年5月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新發布職業崗位中新增“直播銷售員”工種,急需能適應行業企業發展所需高素質的直播電商人才,這需完善電商專業人才培養方向,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現階段,中職直播電商課堂教學主要存在問題有:(1)學習情境與企業崗位脫節;(2)學生參與課堂活動不積極;(3)教學效果的評價機制單一。
近幾年來,學校通過市場調研,對電子商務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向定位、教學環境和資源、師資力量、教學方法等進行全面改革創新,融合電商行業企業發展的新技術、新模式,構建了“產教融合,五雙并行”的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建立在校企聯合、產教融合、雙主體的辦學機制下,實行的“五雙模式”,即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共育”、專業實訓和商業實踐“共訓”、試崗和頂崗“雙崗”、學校和企業“雙評”和畢業和職業“雙證”。(圖1)
本實踐案例屬于核心課程網絡營銷實務中直播營銷單元,學習直播話術的撰寫和小組演練的項目。各學生小組根據前期市場調研,挖掘中山市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選擇具有鎮區特色產業和傳統文化印記的產品:小家電、食品、服飾等,分析提煉產品賣點,撰寫直播腳本,再進入校企合作工作室的真實直播間進行演練,專業教師和企業師傅現場輔導考核,讓學生在真實的直播環境里,協作完成一個真實的企業項目,提高了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高了技能水平,增強了熱愛家鄉的家國情懷,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創業能力。為達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有以下幾種策略:
基于“校企深融,雙主體育人”的運行機制,學校與本地知名電商企業共建“買它”直播電商工作室。工作室包含智慧課室、攝影攝像工作區、直播基地和企業辦公區四合一的工作環境,真實的工作環境增加學生崗位代入感,雙主體共同育人,提供了真實的行業企業運營的實訓環境,建成“四共”機制,即校企共創業績、共育學生、共管場室、共享資源。
1.校企深融壯大師資,筑牢“雙師制”
在工作室的課堂教學中,企業師傅融入學生的學習實踐小組,發揮“傳幫帶”的作用,與學校專業骨干教師組成雙導師團隊,共同參與教育教學過程,開展商業項目實訓,一教一導,優勢互補。同時專業骨干教師融入企業管理和項目運營中,提高實踐能力,將電子商務行業中出現的新業態包括直播電商、短視頻營銷等融入教學,教學相長。
2.校企開發項目教材,夯實“雙訓制”
校企共同開發直播電商教材,制作與“直播銷售員”職業標準對接的活頁式、融媒體式的商業運作項目教材,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典型生產案例融入教材建設中,實現將企業真實的生產項目引入課堂教學,把理論教學與項目教學相結合,形成直播電商工作室項目課程。同時在教學中融入職業道德素養教育,強化學生的工匠精神和職業興趣。(圖2)
3.校企共建崗位架構,實行“雙崗制”
工作室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和崗位類型,進行分部門管理。在試崗前期,學生通過企業面試,分組進入企業部門后接受企業師傅的“傳幫帶”,讓學生在某一工作崗位試崗,選拔出綜合素養較高的學生擔任組長,組建項目團隊頂崗,老人帶新人,當學生通過“試崗-跟崗-頂崗”后,企業直接聘用為正式員工。
4.重視過程性考核,扎實“雙評制”
學生考核采用校企共評方式,重視過程性考核,考核項目不僅局限于學生的課程成績,還包括工作室業績和日常行為方面,即課程成績、工作業績、行為管理3類考核項目。在工作室培訓過程中對直播電商人才培養質量進行全過程的考核和評估。周期性(每月)對學生的3類考核項目以建檔方式進行過程性考評,期末綜合每個周期的考評成績,考評達標的將由工作室頒出對應崗位的合格證書,考評優秀的學生將直接被企業錄用。
5.教學融入職業技能證書,課證融通,實現“雙證制”
雙證融通,將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結合,目前已將3個“1+X證書”包括電商數據分析(初級)、網絡直播技術(初級)和網店推廣(中級)融入教學中,同時,還將考證考核內容與電子商務技能競賽、工作室教學資源有機結合,真正做到“崗課賽證”融通。
工作室建立智慧課室,課室使用超星杯“學習通”系統進行理論教學,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運用釘釘辦公系統、“電子商務技能”賽項直播系統進行項目教學。信息化教學手段貫穿整個教學流程,課前在“學習通”平臺上傳項目任務單和教學資源,讓學生提前自主學習,在課中運用直播系統進行直播電商相關實訓練習,課后在學習通平臺中進行實訓總結和評價,整個項目教學中都使用釘釘辦公系統來完成考勤考評和任務日志管理。(圖3)
1.基于“產教融合,五雙并行”構建人才培養模式,成為專業建設和課堂革命的藍本
工作室課堂教學改革,對接區域經濟產業特色,按照直播電商人才崗位需求來開發項目課程,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實踐,實現雙師互評考核。
基于“產教融合,五雙并行”構建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了三教改革;革新了以前“理論+仿真”的課堂,實施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手段和評價,學生樂學,教師善教,全面提升了教學質量,教學改革研究取得新突破。
2.建立校企雙主體育人機制,專業與產業深度融合
創新校企合作“共創、共育、共管、共享”的四共機制,電子商務專業在教學改革過程中,與中山多家當地新媒體公司共建新媒體工作室,為學生一次性提供100個實踐崗位,產教深度融合培養高素質直播電商人才。
3.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熱情,技能競賽碩果累累
學生參與工作室課堂教學實踐,掌握了理論知識,體驗了真實公司環境,提升了技能水平。近年來競賽成績優異,培養了大批優秀畢業人才,為美的等50多家企業提供了短視頻廣告制作,在藍月亮等20多家企業從事直播運營推廣工作。專業教學融入創新創業培訓,學生參加“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獲得銀獎2個,銅獎3個。
1.以“立德樹人”為宗旨,推進課堂思政
立德樹人,將思政教育、勞動教育、工匠精神內容融入課程體系,通過“黨史入直播間”“我為家鄉代言”等直播活動融入思政教育來增強家國情懷;通過“技能競賽”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學習態度;通過“6S管理模式”提升學生的行為品質,營造良性的工作氛圍。
2.搭建名師工作室,引領專業創新發展
學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是國家示范建設專業、廣東省“雙精準”建設專業,近年來將專業相關成果匯總,制成《校企互聯五雙并行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向全國發行。2018年,校長牽頭成立了廣東省名教師工作室(電子商務專業),繼續做好內涵發展,成為交流培訓的平臺,輻射帶動的中心。
3.發揮示范影響力,助力專業高質量發展
工作室課堂教學改革以來,一批省內外的中高職院校慕名前來參觀交流,分享工作室課堂教學改革的經驗。同時發揮專業發展的示范性和影響力,承辦2021年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2個賽項,校企合作定期舉辦面向企事業單位的社區電商服務培訓,還承擔了中山市人社局的“互聯網營銷師”職業等級認定工作等。
1.企業師傅掌握行業最新的理念和技能,具備企業項目運營管理的先進經驗,同時也存在組織教育教學方面經驗不足、指導學生實操投入精力不夠的現象。學校和企業應共同制定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互聘交流制度,明確責任和義務,加強培訓提升企業師傅授課水平。
2.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里參與商業項目,提升了專業技能水平,同時部分學生也存在角色轉換困難、崗位責任心不強的現象。今后在學生進入工作室前要加強職業規劃和企業文化的教育引導,增強學生的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