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棚黃瓜種植過程中經常出現病蟲害問題,阻礙了黃瓜的正常生長發育,導致黃瓜苗出現枯萎死亡情況,嚴重影響了黃瓜產量和質量,給農戶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在大棚黃瓜種植過程中,農戶需要了解黃瓜病蟲害類型,找到病蟲害發生原因,采取針對性的病蟲害防治技術,增強黃瓜抗病能力,減少病蟲害發生概率,確保黃瓜健康生長,實現優質高產,促進農戶增收。
在黃瓜幼苗期經常出現猝倒病害,一旦幼苗感染了猝倒病,就會直接影響幼苗根莖,導致幼苗失去支撐能力而直接倒伏,嚴重情況下會引發大面積幼苗死亡,造成黃瓜缺苗或毀種。黃瓜苗露出土表的胚莖部分會出現水浸狀,幼苗萎蔫,胚莖部分逐漸變為黃褐色,呈現線狀縊縮狀態,貼附于地面的子葉會慢慢枯萎腐爛,直至死亡。
霜霉病主要是由霜霉菌引起。黃瓜幼苗期、成長期、收獲期都有可能出現霜霉病。霜霉病癥狀主要出現在葉片上,初期葉面上會出現病斑,一旦大棚內空氣濕度大,葉背就會慢慢產生霜狀霉層,逐漸延伸到葉面,發展到后期,黃瓜苗葉子就會枯黃死亡。
黃瓜幼苗期、接瓜初期是花大頂發生高發期,黃瓜頂部節間短小,葉片小而且較為薄弱,生長點很難發育,幾乎不會長出新的葉片。一旦出現花打頂,就會影響黃瓜的正常生長,黃瓜容易掉落,影響黃瓜口感和產量,加重了農戶的經濟損失。
蚜蟲通常以群集的形式貼附在黃瓜葉背上,吸取黃瓜葉片汁液,導致黃瓜葉片發黃枯萎,而且還會引起病毒感染,給黃瓜正常生長帶來嚴重影響。
大棚內部環境雖然適宜黃瓜生長,但是也給病菌和害蟲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大棚黃瓜種植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病蟲害問題。黃瓜病蟲害傳播速度快,殺傷力大,如果沒有及時防治,就會擴大病蟲害蔓延范圍,帶來不可估計的損失。化學防治技術不會受到地域性和季節性的限制,方法簡單,防治成效突出,在黃瓜病蟲害防治中有著重要作用。化學防治技術主要是將各種化學藥劑噴灑在病蟲害區域,有效殺傷有害病蟲,抑制有害生物的生長發育,增強黃瓜病蟲害抵抗能力。當然,農戶也不能過于依賴化學防治技術,還需要使用其他病蟲害防治技術,若長期使用化學農藥,某些病蟲害抗藥性就會增強,帶來嚴重的污染問題,危及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
常用的化學藥劑有殺蟲劑、殺菌劑、殺螨劑、殺線蟲劑等,農戶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1)防治猝倒病時,可以使用高效無毒的殺菌劑大生M-45,與50%多菌靈搭配使用,混合稀釋比例為1∶1,然后噴灑在病蟲害區域,每7 d噴灑1次,連續噴灑3周。(2)防治霜霉病時,可以使用5%百菌清粉塵劑,放入水中攪拌均勻后噴灑,每7 d噴灑1次;還可以搭配使用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與甲霜靈,兩者混合均勻后噴灑,每7 d噴灑3次。(3)防治白粉病時,可以使用25%三唑酮液或70%甲基硫菌靈進行噴灑,每7 d噴灑1次,連續噴灑3周。(4)防治灰霉病時,可以將25%武夷菌素水劑噴灑在病蟲害區域。(5)防治紅蜘蛛時,可以搭配使用15%噠螨酮、2.5%天王星乳油、73%克螨等,攪拌均勻后噴灑,每10 d噴灑1次,共噴灑3次即可達到防治效果。
物理防治技術主要是使用各種工具和利用物理元素如光、電、聲波等有效防治病蟲害,此種防治技術具有良好的生態作用,不會危害黃瓜質量,也不會帶來土壤、空氣、水源等污染問題,簡單方便,經濟適用,殺蟲殺菌效果明顯。(1)色板誘殺。大部分昆蟲具有趨黃綠習性,比如蚜蟲、粉虱等害蟲看到黃色板和綠色板會自動靠近,農戶可以將一些色板放置在大棚內,色板雙面涂抹無公害粘蟲膠,等昆蟲靠近色板時將其牢牢粘住,從而有效防止病蟲害。農戶可以在黃瓜幼苗期開始使用此方法,色板最好高于黃瓜苗20 cm,每公頃地放置300個色板。(2)引誘劑。害蟲性誘劑、植物源誘捕劑、蛋白餌劑等具有良好的昆蟲引誘效果,農戶可以將這些引誘劑與其他捕蟲裝置組合在一起,人工殺死害蟲。其中性誘劑可以引誘害蟲雄蟲,降低害蟲種群的性別比例,削弱害蟲種群繁殖能力,減少害蟲數量。(3)燈光誘殺法。害蟲除了有趨色性,還具有趨光性,可以使用燈光誘殺法有效捕殺害蟲。可以在大棚內安裝太陽能殺蟲燈,用太陽能作為用電來源發出紫外光,害蟲會自動撲向光源,光源外的高壓擊殺網在電擊作用下將害蟲徹底殺死,有效減少病蟲害數量,而且無公害。也可以在大棚內安裝LED新光源殺蟲燈,提前設置好昆蟲敏感的特定光譜范圍,引誘昆蟲撲向光源,通過高壓電網殺死昆蟲。(4)防蟲網。在高溫季節昆蟲經常集聚覆蓋在大棚通風口,可以將防蟲網設置在通風口處,形成一道天然的害蟲抵御屏障,有效阻隔害蟲進入到大棚內,進一步減少病蟲害的傳播渠道。通過設置防蟲網可以有效防治菜青蟲、小菜蛾、蚜蟲等蟲害,還可以阻隔傳播病毒的害蟲,不僅能夠防病蟲害,還能良好控制病毒病,而且防蟲網還具有遮陽、防雨作用,可減弱暴風雨的沖擊,抵御冰雹侵襲,降低惡劣天氣對黃瓜的不良影響。需要注意的是,設置覆蓋防蟲網前,最好先將棚內雜草殘葉、蟲卵清理干凈,保證防治效果。
生物防治技術利用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主要利用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來消滅有害生物。在大棚內使用生物防治技術,能夠有效降低雜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構建良性循環的生態系統,持續控制有害生物,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不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良好。(1)以蟲治蟲。農戶可以培育黃瓜病蟲害天敵,利用寄生性天敵防治病蟲害,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可以維持生態系統平衡,實現綠色防控的目的。農戶可以在大棚周圍設置叢林帶,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促進黃瓜病蟲害天敵生長。當大棚內出現潛葉蠅時,可以將寄生蜂引入到棚內,有效捕食潛葉蠅,降低害蟲數量,起到無公害的防治作用。當然,使用以蟲治蟲技術時,農戶需要掌握黃瓜病蟲害類型和發生特點,在不同時間段投放不同類型的害蟲天敵,確保防治效果。此外,農戶還需將害蟲天敵數量和規模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避免打破生態系統平衡。(2)以鳥治蟲。農戶可以養殖捕食害蟲的小動物,例如雞、鴨、鵝等;也可以利用鳥類,如山雀、灰喜雀、啄木鳥等可以捕食害蟲。此種方式投入成本低,不污染環境,值得廣泛應用。(3)使用生物藥劑。通過使用適宜的有機生物藥劑和礦物質藥劑來有效防治病蟲害,例如使用生長調節劑類藥物使潛葉蠅、潛蠅科成蟲出現不孕現象,降低潛葉蠅繁衍數量,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
農業防治技術也是常用的病蟲害防治手段,此種防治技術清潔度更高,不會影響周圍生態環境。種植黃瓜前,農戶可以對種植區域土壤進行全面消毒殺菌處理,將土壤中的病菌、蟲卵等殺死,為黃瓜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有效提高黃瓜質量和產量。在光照充足、溫度高的天氣,全封閉大棚棚膜,高溫可以消滅內部病菌,避免幼苗受到病蟲害侵襲。第二,使用深耕處理法,翻挖大棚內深層土壤,淺層土壤埋在最下方,深耕土壤深度做好超過1 m,保證土壤透氣性、保水能力、保肥能力,有效降低土傳病害、地下害蟲。通過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能夠讓黃瓜根系深扎入土壤中,獲取充足的生長養分,確保黃瓜質量和產量。第三,農戶需要全面了解病蟲害發生類型,掌握各種病蟲害發生誘因、時間段,合理控制大棚內的溫度。若溫濕度不合適就會成為病蟲害發生誘因,例如低溫環境下或棚內濕度太大,就會增加灰霉病、霜霉病等病蟲害發生概率。農戶可以根據不同時間段氣溫變化合理控制大棚溫度,在上午,大棚溫度不能超過33℃,避免影響植物光合作用,造成黃瓜生長緩慢,夜間棚內溫度需要保持在15℃左右。
綜上所述,在大棚黃瓜種植過程中,加強病蟲害防治是非常重要的,能夠確保黃瓜健康生長,減少病蟲害傷害,從而提高黃瓜產量和質量,為農戶創造良好的經濟收益。因此,在大棚黃瓜種植過程中,農戶需要認識到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化學防治技術、生物防治技術、物理防治技術、農業防治技術,切實落實病蟲害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果,為黃瓜生長提供良好的生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