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永軍 崔 瀛
新冠肺炎疫情是公共衛生領域中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國成功控制疫情的實踐表明,基層社區作為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是疫情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關鍵防線,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礎。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基層社區淬煉出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很多好的實踐經驗。
基層社區以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題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及時傾聽和解決群眾訴求,推動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讓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在抗擊疫情期間,基層社區需要做到及時回應和解決群眾問題,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作為服務群眾前沿陣地的基層社區,在做到安全防疫的同時又能提供精準的服務和保障。一是解決生活難題,為居民群眾提供細心服務,積極提供代買代購服務,保障其生活平穩有序、不受影響,切實做好兜底保障工作;二是進行電話隨訪,幫助隔離人員化解焦慮情緒,提供心理疏導和隔離檢測服務并叮囑需要注意事項;三是通過信息化手段,積極推動智慧型社區建設,簡化辦事流程、提高辦事效率,真正做到服務群眾、便捷群眾。實踐表明,基層社區要保障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凡困必助、有難必幫,在自己能力和職責范圍內,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讓社區服務觸角延伸到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
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要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的情況下,各種資源具有稀缺性、時效性、不可替代性等特點,而基層社區作為防控管理一線,需要科學合理地分配物資和利用資源。尤其是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為了保障人民的生活需要和防疫安全,一是摸清底數,建檔立卡,掌握了解物資數據,對儲備物資及時梳理、登記、發放,為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安全奠定基礎;二是及時備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資,保障重要醫療物資配備齊全,確保防疫物資真正發揮作用;三是建立必備生活物資配送預案,通過設立物資配送服務站,保障配送生活物資的有序進行,確保轄區居民生活需要。實踐表明,社區作為基層防疫的重要關卡,以社區為單位展開的工作更精準、更有效;同時,健全的物資分配體系既有利于減少公共資源的損失,又有利于提高疫情防控的效率,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供需平衡,穩定民眾恐慌情緒,為防疫形勢的持續穩定奠定了扎實基礎。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對比2003年“非典”時期,如今多樣化的社交媒體平臺加大了信息治理的難度,尤其是在當下的疫情防控過程中,加大了基層社區疏導社會心理的難度,為其引導社會輿情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因此,要加強對互聯網的重視,提升全社會凝聚力、向心力,堅持傳播好中國聲音,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一是夯實公信力,鞏固社區官方平臺在居民群體中的堅實地位,為社會穩定奠定良好基礎;二是防范極端事件和不實言論,及早介入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評估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防范次生危害;三是密切關注自媒體平臺的信息資源,聽取民心、民意,從民眾最迫切的需求出發;四是在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宣傳工作上臨危不亂,將疫情信息準確下達給居民群眾。實踐表明,充分發揮基層社區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輿論引導作用,將宣傳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建立好與群眾溝通的橋梁,凝聚起社會眾志成城的力量,是戰勝疫情的迫切之需。
作為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社區在聯防聯控、群防群治中具有重要意義。守住社區這道防線,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就能有效切斷疫情擴散蔓延的渠道。基層社區是貫徹各項方針政策的有力向導和實踐者,為廣大民眾應對風險挑戰提供了保障。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過程中,廣大基層社區堅持以群眾為依托,緊緊依靠群眾、服務群眾、動員群眾,使人民群眾充分發揮主體創造性,凝聚其強大力量。在防控疫情過程中,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和批示精神,一是穩定社會情緒,做到有效紓解群眾消極情緒,為動員組織群眾奠定良好心理基礎;二是勇于擔責,自覺承擔起組織動員群眾的職責,堅守初心使命,提升全民自治的能力;三是做到廣泛動員群眾,做好日常信息傳送、疫情防控監測、解決住戶困難等工作,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實踐表明,基層社區充分發揮了組織動員的作用,為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同時也調動了社會共同參與公共危機治理的積極性。
常態化疫情防控以來,國家最大限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充分體現了我國疫情防控的堅實實力和強大能力。隨著特定時期或特殊事件的工作對基層社區的角色定位提出特殊要求,在總結基層社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實踐經驗基礎上,反思與重新界定基層社區角色的內涵與外延,聚焦基層社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中的挑戰,為實現國家在治理實踐中對基層社區的塑造、基層社區在工作實踐中的行動以及社區居民在生活實踐中的回應都具有重要作用。
1.組織動員的執行者角色。
2.應急資源的協調者角色。
3.群眾情緒的疏導者角色。
4.權威信息的傳播者角色。
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突然爆發、信息量大、新聞價值強以及信息傳遞快等特點,而群眾在面對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時,對獲取真實、準確信息的渴望也變得非常迫切。要做好疫情報告和發布工作,按照法定內容、程序、方式、時限及時準確報告疫情信息。社區作為防疫一線,對于權威信息有效傳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是要做好權威信息的發布者,要搶得“第一時間”響應號召,通過媒體平臺廣泛鋪開權威信息,聚力實現疫情防控全覆蓋、無死角,以小網格守護大安全,確保“不漏一戶,不少一人”;二是要做好不實信息的監督者,要及時向群眾解釋不實信息和疑慮信息,充分發揮網格長的作用,協同物業人員,共同做好不實信息的解釋和說明工作;三是要做好信息傳播者,在離群眾最近的地方,及時傳遞衛健委等部門提供的權威信息、普及流行病學相關知識、推進宣傳工作的順利進行。
1.社區黨建還需加強。
2.綜合保障不夠完善。
基層社區承載的責任越來越重要,但實際上,其人力、財力、物力等綜合保障還不夠完善,特別是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過程中,往往捉襟見肘。一是社區人員隊伍不足且能力有待提高,社區群體龐大、人員復雜,但是基層社區干部數量少且任務繁重,在老舊方法不足以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一些社區人員仍不學習采用新方法;二是經費保障短缺,基層社區承擔各級各部門安排的大量行政事務,“費隨事轉”政策沒有完全落實,社區缺少財力支持,工作保障不足;三是應急物資儲備不足,物資儲備是基本保障,大多數社區不具備應急儲備系統,同時居民的家庭儲備也不夠完備,沒有按照相關預案達到要求;四是應急預案實操性不強,應急預案千篇一律,照搬上級預案的原則性語言,缺乏針對性的應急預案和培訓安排,無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導致施救操作不規范。
3.輿論管控不夠及時。
4.責任意識不夠清晰。
在新時代,社區工作比任何時候都需要歷史使命的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說到底是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問題。基層社區直面居民群眾,事務繁雜艱巨,因此更應當加強責任意識,加強擔當意識,扎實做好各項基層工作,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事為民所為。自疫情發生以來,社區防控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要看到一些漏洞:一是指揮決策不暢,很多突發事件如果快速辦理,都可穩妥化解,但從社區逐級上報,涉及環節多,任何環節失誤都會導致難以穩控;二是隱患排查不力,一些基層社區對矛盾糾紛的調解、安全隱患的排查重視程度不夠,攻堅克難動力不足,對待居民群眾存在推諉扯皮、消極應付現象;三是宗旨觀念不牢,部分社區干部脫離群眾、違背民意,往往容易激化矛盾,造成不良影響。
5.社區居民防疫意愿不足。
基層社區依托自身優勢,圍繞疫情防控,鼓勵和引導社區居民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展現了很好的中國精神和中國效率。社區作為聯系千家萬戶的基本單元,要想打贏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就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但在這次疫情應對中,也暴露出了部分社區居民思想覺悟薄弱,防疫意愿亟待提升的弊端。一是對疫情抱有僥幸心理,過分追求個人自由,不配合社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引發疫情蔓延的風險,甚至無故不參加統一組織的核酸檢測、出門不戴口罩以及隱瞞行程信息等;二是不遵守防疫規定,對于社區采取的防控措施不予理睬,違規違章等行為屢禁不止,如風險地區流入人員拒不上報行程信息、密接拒絕接受調查以及從隔離點擅自逃出等;三是部分居民存在惡意擾亂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以及妨礙傳染病防治等違法犯罪行為,如對防控人員施暴威脅、臟話惡語謾罵志愿者以及無視社區管控,對工作人員的工作不僅不支持反而產生阻礙的現象。
結合基層社區工作的新要求、新角色、新挑戰和新形勢,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基層社區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建設工作,以突發疫情的防控為鑒,探索基層社區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的提升策略,是每一個國家都可能會經受的考驗,帶有中國特色的社區作為國家治理的基層組織與社會肌理的彈性細胞能否發揮應有作用,是推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
在面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基層社區必須要抓緊抓實抓細各項應急處置工作,增強基層社區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統籌部署能力。一是要實現社區應急演練工作常態化,社區應積極總結防疫經驗,結合社區自身特點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要求,開展多形式、多途徑、多層次的防疫演練活動,實現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演練工作常態化,促進公眾熟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預警信號和應急措施。同時,完善社區應對疫情防控的應急指揮機制,確保社區每年至少進行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控應急演練,提高群眾疫情防范能力;二是社區要定期開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技能培訓,力爭實現每個社區都有專業應急救援員,社區應從制定培訓目標、整合現有資源、創新培訓模式、強化培訓監管等方面,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社區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人員;三是社區組織開展應急處置能力評比,全面展示優秀社區應急隊伍處置救援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聚焦社區應急演練現場,通過各種形式對社區應急預案開展效果評估。
在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部分基層組織存在責任意識缺失、作風不扎實、履職不到位等情況,嚴重影響疫情防控工作有效推進,造成嚴重后果。因此,在處理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基層社區一是要明責,落實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關聯責任制,加強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持續推進其職業化和專業化,保證人員配備滿足居民生活和各項工作需要,廣泛利用在職黨員、志愿者等素質好、覺悟高的社區居民;二是要盡責,要加強社區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做到及時獲取信息,跟蹤工作動態,要堅決克服松懈、麻痹、厭戰情緒;三是要追責問責,要堅持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獎罰并重,嚴格落實上級安排部署和工作要求,堅守陣地、務實作風,強化擔當、凝聚合力,切實做到明責盡責。有關上級政府也要樹立大局意識、全局觀念,從嚴監督執紀問責,立足實際,把握力度、準度、溫度,對待在工作中弄虛作假、不擔當作為等問題,要堅決依紀依法嚴肅處理、嚴肅問責,壓實防控責任,做到為負責者負責、為擔當者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