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慶良 魏萌葉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
——題記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鶴峰縣石龍洞村地處喀斯特地貌區,山高林密。近年來,在省民宗委定點幫扶下,該村通過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土豆種植等產業,已蝶變成鶴峰縣產業脫貧第一村。玻璃棧橋空中掛,民宿木屋林中藏,成為石龍洞村的新形象。
大山為石龍洞村產業發展帶來優勢,也給村民飲水帶來困難。村支書楊俊說,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全村已實現“一碗清水進農家”的目標,但因喀斯特地區地下暗河暗洞遍布,村莊無池塘,石龍洞村沒有持續穩定的水源。
2022 年7 月,湖北省民宗委的駐村干部打算依托全省范圍內開展的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幫助石龍洞村修建一個標準規范的水廠,徹底為村民的飲水質量來一次“大升級”。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多年來,石龍洞村為了吃水沒少想辦法、動腦筋、花精力。
世代生活在大山里的石龍洞村民,早期一直依靠肩挑手提來運水。當地發展煙葉種植后,煙草公司為集中種植區域修建了配套的灌溉水窖,這成了石龍洞村第一批規模修建的水窖。
2010 年前后,在村兩委組織帶動下,村里陸續修建起數個容積200 立方米以上的大水池。從水源地到蓄水池,通常要鋪設數千米的引水管。管水員這個崗位也就應運而生。
“如果這里沒有水了,就算發生天大的事也得先放下,去把水管修好再說。”田懷之指著濾水池前一根源源不斷流淌著泉水的水管說,他為村里義務管水16年,是村里的老黨員。
上游水管有沒有被碎石堵住?引水管有沒有破損?過濾池有沒有落入枯葉?田懷之每周都要檢查。
2021 年6 月,湖北省民宗委被確定為石龍洞村定點幫扶單位。經過前期脫貧攻堅期的努力發展,石龍洞村已達到安全飲水標準,成功把一碗清水送進了石龍洞村266 戶農家。
“現在水質標準為最低標準,也就是飲用水中無肉眼可見雜質、無異色異味、用水戶長期飲用無不良反應。我們不僅希望村民吃上水,更希望他們吃上好水。”2022 年8 月16 日中午,村六組水廠建設工地上熱浪滾滾,湖北省民宗委駐村第一書記劉平元站在工地前說。
村民喝上了水,但村民用水還是存在枯水季節蓄水池蓄水不足,水質標準為最低標準的問題。今年初,如何為村里修建一個規范的水廠,對村民飲水質量進行提檔升級,成為駐村干部拳拳在念的一件大事。一個“安全飲水提檔升級工程”也在他們心中逐漸成型。

駐村工作隊員和村民一起鋪設水管
經過駐村干部和村兩委的實地調研,尋找穩定可靠的水源地,擺脫對自然降水的依賴;建設覆蓋全村的村級水廠,提高水質標準,成為進行石龍洞村安全飲水提檔升級工程的兩個必要條件。找到優質水源,是第一步。
從立項開始,湖北省民宗委和村支兩委就組成了水源探尋小組,在石龍洞村方圓20 公里的大山深處開啟了漫長的尋水之路。
今年農歷正月初十,一場大雪覆蓋燕子鎮石龍洞村的大地山川。駐村工作隊員鐘超俊與村支部書記楊俊開著皮卡車到朝陽村查找水源。途中大雪封路,皮卡車一頭扎進樹林進退兩難。附近的村民聞訊趕來,經歷2 個多小時的清障,皮卡車才得以順利通過。
近6 個月的時間里,尋水小組走遍了這片莽莽密林,在新行村、北古荒村、菜坡村、朝陽村4 個村之間進行反復對比分析,最終敲定了朝陽村水源地。
“朝陽坪這個水源地首先是穩定,無論秋冬枯水期還是春夏豐水期,都有較穩定的水流。其次是水質好,水流透明清亮,經化驗可以直接飲用。同時這里地勢還高,方便后期設管直接引流。”駐村工作隊員蘇金華站在水源地已修建好攔水壩上說。
從朝陽村水源地山腳下的攔水壩走到水源源頭,大概需要一個半小時。這一路都是陡峭的上坡,全程沒有現成山路,只有一塊接一塊散亂分布、布滿青苔的山谷巨石。
在找水源、選廠址、建水廠過程中,發動群眾齊出力,想法子、找路子是工作隊一直堅持的思路。駐村干部也逐漸從對村情知之甚少的外來干部,變成對村里情況了如指掌的“新”老鄉。

駐村工作隊員搬磚修建水池
“清除障礙我們才能看到水源的大小。”8 月16 日上午,在朝陽村水源地下游,村五組的馬東華砍掉面前一根斜伸出來的細竹。
和以往一樣,每次帶尋水小組來到水源地,馬東華都帶著草帽和鐮刀,和駐村工作隊員和村干部一起在前方砍除枯枝雜草,為后期建設清障。
“村里的干部要幫我們建水廠,我們心情都很激動!山路復雜,肯定要我們帶一下,大家很愿意過來出份力。”馬東華說。除了在尋水過程中帶路開路,石龍洞的村民也充分參與在水廠的建設中來。
“我們習慣了,打赤膊還是涼快些。”8 月16 日下午,三組村民樊成林正在水廠建設工地前砌墻,他已經在工地上干了一個多星期。關于工錢的問題,他只字未提。像他這樣不提錢直接開工的本村建筑工,有6人。
“這是我們村自己吃水的事,也是造福后世子孫的好事。”關于為什么價錢沒談好就開工了,樊成林語言質樸。
水廠下基的這塊工地,原本是石龍洞村六組村民劉貴艷家的宅基地,面積160 平方米左右,海拔處于全村最高處,很適合修建水廠。
“我們是住家,又不是租戶。修了水廠能吃上更穩定、更干凈的水,也是造福子孫的事,就是天大的困難我也愿意把地讓出來。”劉貴艷說,開工前村里干部、駐村干部找到她談這個事,沒有絲毫猶豫,她當場就答應無償把宅基地讓出來用于建水廠。
一泓清泉進農家,香甜甘冽潤民心。“水廠建好后,村民水龍頭里出來的水就是直飲水了。通過這次安全飲水提檔升級工程,石龍洞村安全飲水將達到水量、水質、用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證率4 項指標全部達標,并實現自來水供應全村全覆蓋。”湖北省民宗委駐村第一書記劉平元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