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娜
(天津外國語大學體育部 天津 300204)
隨著體育改革的深入發展,高校通過運動訓練促進院校學生的價值觀養成,在多元化發展中,通過不同的訓練方法和對策,加強學生運動訓練精神的培養。學校體育是構成現代教育環節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高校運動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使其具有較高的綜合素養。高校開設的運動項目已經成為學生日常鍛煉的重要內容,不同類型的訓練項目,能夠培養出不同的體育人才。高校展開各種各樣類型的運動訓練項目,能夠促進學科化建設,在校內展開多種素質教育,推廣全面體育精神,以促進全民健身,發展高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如何開展高校運動訓練,是當下社會體育事業建設和發展的重要問題,對發展大學生身心素質,樹立正確的運動精神尤為重要。在此基礎上,該文通過研究高校的運動訓練現狀,提出訓練的優化策略,為高校系統化展開運動訓練項目提供理論支持,營造良好的高校運動訓練氛圍。
高校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關注程度,一般與從小在家庭受到的教育有關,或受到社會熱點新聞、諸多體育賽事的影響,其對項目的喜歡程度也根據專業運動員的情況而定。學生對運動員的喜歡程度或對項目的喜歡程度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其參與運動訓練的次數。根據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對天津外國語大學的學生展開調查,分析不同性別學生的運動動機,以此確定其訓練的現狀,共調查1000名高校學生,其中男生500名,女生500名,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性別學生運動訓練參與動機統計結果
根據表1 內容所示,以運動訓練的動機為分析對象,按照高校男女學生參與的人數來看,學生主要是為了促進自身的身體健康才進行運動項目的訓練。而對于其他運動動機來講,熱愛項目排名第二,該項人數占比較大。針對參與的學生性別來說,參與的學生以男性居多。
以統計結果來看,高校內參與運動訓練的,更多是男生,但是綜合來看所占比例也非常小。在此基礎上分析訓練教師的情況,主要是由于許多運動訓練任務沒有專門的教師,在訓練過程中由學生自由組建,沒有形成系統化和具有互動效果的訓練氛圍。教師應從參與運動訓練的女學生入手,對當前形成的運動氛圍和局面進行分析,找到其存在的問題并加以解決。
目前,在高校內部普遍存在訓練費用投入過低等問題,針對一些比較常見的運動項目,還可以被歸納在體育課程中。由此得出,學校對器械的投入費用更少。在此基礎上大學生的運動訓練得不到拓展。部分學校訓練設施都比較陳舊,多年來沒有及時更換,能夠使用的較少,運動訓練的器械基本都被擱置。還有一些已經遭到了破壞,沒有進行維修和更換,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問題。通過學校的老舊設備和不能使用的儀器可以看出,高校在運動設施方面的經費投入所占比重較小。一般來講,高校主要將投資集中在教學方面。對課余的體育運動項目來說,都是大學生進行校外活動,去健身房或者公共運動場所等。另外,在必須參與的項目中,許多訓練經費基本都是學生承擔,對于使用工具較為簡單的,學生還能承受,但是涉及大型的運動器械,學校的啟動資金也十分的有限,無法形成運動訓練所需的資金要求,在對項目器械購買和場地建設中達不到要求。對于學生來講,如果整體運動訓練環境不完善,會難以調動其運動的積極性,從而限制高校運動訓練項目的開展。
高校設計多種樣式的運動訓練項目,主要是希望能夠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和耐力,促進其身體和心理素質綜合發展。針對于高校的運動訓練,教師最看重學生的身體素質,不同運動項目對學生的考驗也存在不同之處。對于較大難度的運動項目,許多學生的身體素質無法滿足訓練要求。在高校內的諸多運動項目中,對部分運動項目有興趣的學生依舊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而對于運動項目沒有興趣的學生會出現選擇困難的情況,如果得不到正確處理,可能會形成叛逆心理。同時,對于運動訓練的開展,高校以體育課程為基準,在課堂內設置不同的教學任務,每個學期期末對運動項目進行考試。
選擇難度較大的項目的學生數量比例較低,且男女之間存在很大差別。尤其在投擲鉛球項目中,身材矮小的學生是沒辦法完成的,當投擲鉛球被納入期末成績后,選擇該運動項目的女生少之又少,甚至一些男生也不會選擇。除此以外,像跳高這種競技項目,對高校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非常高,一般只有體態輕盈或者身材比例較好的學生才會選擇。對于南北方的差異性,許多高校在設置課程上并沒有根據自身情況進行設定,存在許多不合理的現象。長此以往,學生的懼怕心理及難以接受程度就會越高漲,在進行運動項目訓練時會產生抵觸情緒,直接對體育競技項目產生畏懼心理,導致高校學生參與運動的意志力越來越薄弱,身體的綜合素質也就越來越差,形成死循環。
大學生在進入學校后,會將精力主要投入專業技能學習中,對于運動訓練,基本上都是課余時間來完成,有的運動項目可能會因其運動量過少,或者運動難度較為簡單,被納入課程學習中,但受考試影響,學生的訓練量基本不足。基本上,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就能將項目完成,代練教師對運動訓練的時間也沒有規定,學生在訓練時具有隨意性。一般體育課程在高校內不是每天都有,因此,運動訓練的系統性很難保持連貫性,應根據不同高校的課程安排時間,在整個學期內體育課程的總時間,并不會與專業課程保持一致,基本上在開學第二個月之后就進入考試階段,隨之后期就進行自由活動狀態。
此外,一般高校的代練教師綜合能力不足,主要是在我國傳統體育觀念中,體育教師并沒有重要的地位,從九年義務教育開始,就存在其他學科取代體育學科的現象,大多數體育教師從事該行業,只是為了享受輕松的工作環境。我國體育項目起步較晚,許多思想理念仍處于較為落后的階段,在培養和培訓體育教練中,并沒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導致許多教師在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后,嚴重被忽視,而產生不平衡心理。由于長期不被重視,代教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被嚴重打擊,高校內的體育教練對自己的職業理想和追求也受到影響。受代教教練的心理影響,在對運動項目安排中訓練時間受到影響,基本上學生每次上課的時間是50min,但整體訓練時間最多20min,其余時間自由活動。長此以往,在學生興趣較低和教師興趣不高的雙重影響下,高校的運動訓練都處于低迷狀態,需要對其進行調整。
運動訓練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按照系統性和有效性的原則進行體系建設,從而對運動訓練進行全面控制。高校運動訓練是利用現有的校內資源,進行不同項目的交叉訓練,但由于受到場所設備老舊、落后影響,運動訓練過程中只有少數學生參與。因此,需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增加訓練經費的投入,解決設備短缺問題,改善訓練的專用設施,在相關職能的管理部門中,積極尋找能夠投入資金的項目。另外,在高校各級領導的管理中,需要重視體育運動訓練的意義,通過建立現代化信息系統和多媒體實驗室,在組建專業的訓練團隊中形成學生運動檔案,使得高校內的運動訓練項目具有合理性。除了專項資金的投入外,高校領導者可通過自籌的形式,利用校企合作或者與專業體校合作的機會,完善其訓練的配套設施,達到或者接近國家標準的設施配置要求,從而保證高校運動訓練在環境優良的場館內進行。
訓練骨干能夠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高校內形成良好的體育運動訓練氛圍,關鍵是如何培養學生體育運動骨干。一是加強對學生運動訓練隊伍的選拔工作,在進行相關競技比賽的基礎上,通過參與知識競賽和項目評比,以成績優秀或者表現良好的學生作為隊長,以此組建不同項目的運動隊長。二是建立以骨干為主的培訓體制,在學校內形成良性循環的訓練氛圍,由專業訓練教師進行骨干的第一輪培訓,在學生體育運動骨干通過培訓后,再投入大多數學生的訓練中。
學生的訓練興趣取決于運動項目的安排,現階段項目安排不合理,學校很少能夠將學生的訓練興趣和學校資源進行融合,由此要想增強學生的濃厚興趣,需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內部資源,推動高校運動訓練項目的良好發展。各個高校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在保證能夠突出自身特色基礎上,從實際情況出發設置適宜的運動訓練項目,在校內的學部內建立訓練項目。按照參與學生的性別和培訓教師,分配好項目開展所需的場地,打造良好的運動訓練氛圍,提高高校內學生的訓練興趣。
高校帶練教師是運動訓練的組織者,其業務水平和綜合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高校學生的運動訓練效果。就目前情況來看,高校帶練教師隊伍建設存在一定問題,主要是教師比例結構不合理,在教練隊伍中男教師明顯多于女教師,對于偏向女性化的運動項目,參與的教師較少,且教師參加崗位的培訓機會較少。因此,要想提高高校的運動訓練水平,必須通過多種方式,完善高校的教師隊伍組建結構。通過調整招聘條件,提高高校帶練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以及實踐能力,并在體育與教育部門的共同作用下,為訓練教師提供更多崗位培訓機會,不斷為高校帶練教師提供訓練場地,充實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訓練能力。
目前,高校內學生訓練的科學化水平不高,一般教師都以經驗來進行項目設定,不能運用科學理論進行課程教學。對于剛畢業的年輕教練,由于缺乏經驗,在進行訓練時常常參考老教員的訓練計劃。從整體上來看,運動訓練專業人才比例較低,只有極少數的教師能夠達到素質要求,大部分教師進行授課后,學生并沒有達到很好的運動訓練效果。而且在長期的運動訓練中,教師沒有足夠時間學習文化知識,在授課時沒有新穎的訓練形式,學生的訓練興趣普遍不高。
通過科學的培訓手段,將有訓練經驗的教師和有文化知識的教師進行綜合培訓,運用新穎的訓練設備設置新式訓練項目,并切實處理好文化學習和運動訓練的關系。高校需要進行統一的課余培訓,組織高校教師在專業的指導中,學習有關運動訓練的理論知識。借鑒其他高校的運動訓練項目,在結合自身教學方式的基礎上,整理出適宜的訓練方法,并在培訓過程中反復進行訓練,在保證訓練難度能夠適應學生的身體素質后,進行多種形式的運動訓練。
該文在推進體育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分析現階段高校訓練的現狀,找出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應的解決措施。國家關于人才培養已經明確提出,對體育知識的有關教育,應在進行專業理論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體育方面的教育。高校開展運動訓練可以提高校內學生的身體素質,能為全面推進體育運動的進程,積極推廣體育運動精神,發展社會主義體育事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