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革平 韋樂

綠稻花海田園綜合體秋色迷人 (廣西南丹縣委宣傳部供圖)
秋季是獼猴桃上市的時節,在廣西南丹縣的各個紅心獼猴桃種植基地,村民們在獼猴桃架下來回穿梭,一顆顆成熟飽滿的果實從他們手中落入筐內,拉回倉庫。倉庫里,工人們精挑細選,把不同品質的獼猴桃裝入不同的產品包裝盒里,由貨車運往全國各地銷售。
據南丹縣水果生產發展中心主任鄧明光介紹,目前,南丹縣的獼猴桃種植面積已達1.3萬畝,帶動了3200多戶農戶種植,戶均增收6000元以上。紅心獼猴桃產業,是南丹一大特色產業,也是南丹振興鄉村的強大助推器。
推進鄉村振興,南丹縣重點扶持特色產業發展,以實際的政策扶持,引導農業企業、合作社增大聯農帶農力度,鼓勵務農群眾發展種養業,壯大種養規模。
今年,南丹縣分別出臺了《南丹縣2022—2025年鄉村振興農業產業獎補辦法》《南丹縣2022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產業以獎代補工作實施方案》《南丹縣關于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戶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的實施方案(試行)》等系列政策,整合扶持資金5111.32萬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扶持壯大以地標產品為主的特色產業,支持農業企業、合作社和養殖戶(脫貧戶)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通過“企業+合作社+基地+脫貧戶”模式帶動群眾實現增收,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我家今年種植了2.8畝優質水稻,按照縣里產業獎補的文件要求,我們可以申請到600多元的獎勵?!蹦系たh吾隘鎮同貢村脫貧戶寧昌躍高興地說。像寧昌躍這樣能享受到產業獎補、被激發種植積極性的農戶不在少數。
截至今年8月底,南丹縣共有脫貧戶和監測戶3345戶申報產業獎補,共發放獎補資金1310多萬元。南丹已扶持全縣47個脫貧村的53個新型經營主體或產業基地(園)發展特色產業,覆蓋脫貧戶2659戶,帶動脫貧戶覆蓋率達60.02%。
今年,南丹縣推進實施南丹2022年地理標志農產品集群保護工程,圍繞做強雞、牛兩大產業,做優米、茶兩個產品,盤活長角辣椒、苞谷李、黃臘李、瑤蠶平板絲四大資源等建設內容,培育壯大特色產業,著重打造享譽廣西區內外的農業品牌。

采摘六龍茶 麥艷梅攝
同時,陸續實施南丹縣種質資源保護、南丹縣肉牛產業提質發展、長角辣椒提純復壯、肉牛品種改良、生態養殖場建設等項目,積極籌措資金2422萬元,引導地方特色產業提質增量、提純復壯,改善種養基礎設施條件,千方百計為產業壯大提供支持。
目前,南丹縣巴平米種植面積5萬畝,年產量2.2萬噸,產值1.65億元;六龍茶種植面積0.45萬畝,年產茶鮮葉255噸,產值2000萬元;瑤雞年出欄600多萬羽,年銷售額4億多元;黃牛年出欄3200多頭,產值1.3億元;苞谷李種植面積1.3萬畝,年產量0.6萬噸,產值1.2億元。
如今,南丹主導產業突出、優勢特色產業明顯的發展格局已逐漸形成。
推進鄉村振興,南丹努力打造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十大田園綜合體,主導產業與農產品加工、休閑旅游、農耕體驗、健康養生、創意農業等深度融合。
金秋時節,南丹縣芒場鎮“綠稻花?!碧飯@綜合體基地稻浪翻涌,萬畝巴平梯田構成一幅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畫卷,梯田中顯現的“種業興糧安天下”巨幅稻田藝術畫,引得無數游客紛紛前來打卡拍照。
南丹巴平梯田是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南丹巴平米”的主產區。目前,已連續8年在巴平梯田開展創意農業稻田藝術畫制作,旨在將南丹巴平米產業、梯田田園風光與稻田藝術畫深度融合,推動南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讓鄉村更美、游客更多、農民更富,助力鄉村振興。
目前,南丹已成功創建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園、點)178個,市級以上田園綜合體2個,產業效益顯著提升。
近年來,南丹縣還連續舉辦農民豐收節、茶文化旅游節、黃臘李暨油葵文化旅游節、荷花節等鄉村旅游休閑活動,深化農旅融合發展,為鄉村發展聚力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