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屈一平
入秋后的一場雷雨,灑落在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東茗鄉的后岱山村,打濕了一根根嫩綠的小番薯藤蔓,牽動著黨支部書記王國洋的心。他趕到農戶張賢全的家中,查看他家的小番薯田。已經覆蓋了薄膜的田地里,小番薯依舊旺盛生長。
一個個小小的番薯,正引領后岱山村的450戶農戶奔向共同富裕。后岱山村四面環山,中間為水灣,家家戶戶的田地里都種植了小番薯,村民們忙碌地穿行其中……
小番薯帶來的變化引起國家統計局浙江調查總隊的關注:7月14日,他們來到浙江省共同富裕觀測點——東茗鄉后岱山村調研。在新昌縣共同富裕試點縣的大背景下,后岱山村的小番薯正在成為撬動山村的大產業。
“現在鄉里出臺了獎勵政策,我們種小番薯沒有后顧之憂。”9月27日,后岱山村農戶趙百江忙著收割番薯藤,他說,“政府保底收購,今年小番薯收成肯定不錯”。日前,東茗鄉鼓勵農戶批量化改造農田,用來種植糧食作物,推進種植結構規模化、市場化發展。
王國洋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村里收購小番薯的價格是3.5元/斤,保守估計,每畝地收獲小番薯1000—1500斤,種植小番薯一季的收成就有3500—5250元。”小番薯通常是一年種植兩季,兩季的收成翻一番,收入可達7000—10500元/年。
如果農戶因為特殊原因無法耕種土地,該怎么辦呢?王國洋告訴記者:“村里統一以每年1000元/畝的租金將閑置的土地流轉起來,通過招商實現成片種植小番薯。”
就在4年前,后岱山村還是新昌縣環境最差的村莊,蒼蠅、蚊子滿村飛,是全縣掛名的落后村,村集體經濟非常薄弱。短短4年,這里發生了驚人的變化,成為浙江省紹興市鄉村振興的明星村之一。
“以前,我家田地里有幾株小番薯苗,但一直長勢不好,經過指導,才知道要給番薯苗加蓋薄膜保護。”村民張紹明聽了村里的建議,如今,小番薯不僅長勢良好,帶來的經濟收入也令他堅定了種植的信心。
據了解,小番薯的生長周期大約為100天,具有種植投入成本、管理成本較少的特點。以前,后岱山村每家每戶都種植茶葉,需要定期除草施肥。對于家里缺乏青壯年勞動力的農戶來說,部分良田經過改造種植小番薯后,投入的經濟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大減少。
記者了解到,僅2021年,作為全鄉的支柱產業,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東茗鄉的小番薯種植總面積已達800畝,今年又增加了300余畝,銷售額預計達上千萬元,比以往翻一番。
“以前交通不便,農產品賣不出去,大部分小番薯都被村民拿來喂豬了。”王國洋心疼地說,其中的原因在于,多年來前往后岱山村的唯一通道葫馬線年久失修。2017年底,新昌縣交通部門啟動了葫馬線拓寬、道路兩側的環境提升工程,打造“四好公路”。2022年,村里設置了農村物流試點,從此物流車輛順利進出,讓后岱山村的小番薯“走”了出去。
村干部普遍認為,小番薯是后岱山村除茶葉外的第二產業。小番薯具有味甜、口感粉糯、質地細膩、耐儲性好等特點。一方面,如果僅僅依靠游客購買小番薯,銷量很小;另一方面,如果依靠實體店銷售小番薯,銷售額度也很有限。王國洋和干部們謀劃起來:怎樣讓小番薯產業不斷增值?

2021年8月23日18時,“王國洋助農支書”的抖音號專設場景“茗香直播間”首播。
王國洋想到了直播帶貨銷售模式。2019年開始接觸抖音的他,曾經在抖音平臺開通“王國洋助農支書”賬號,但是由于工作繁忙,一直沒有時間打理。2021年8月23日18時,經過前期的精心籌劃,抖音號“王國洋助農支書”的專設場景“茗香直播間”迎來首播,兩小時下來,共銷售162單230余箱小番薯,銷售額達8700多元。后岱山村成為新昌縣首個農村電商直播的試點。之后,后岱山村又開啟農產品直播,借助抖音、淘寶、拼多多等電商平臺,打開后岱山茶葉、里王小番薯等多種特色農產品的銷路。
抱團發展勝過單打獨斗。2019年,東茗鄉在6個景區村成立“茗香共興聯建”,2021年擴大到全鄉11個行政村,對各村優勢資源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和運營。在“茗香共興聯建”組織下,東茗鄉的“茗香小薯”采取“企業+基地+農戶”的幫扶模式,僅去年,全鄉番薯產值就高達600多萬元。
“未來,我們要把這里打造成浙江紹興的小番薯集中區域,讓小番薯種出鄉村振興的大夢想。”夜已深,忙碌一整天的王國洋與村干部談及后岱山村小番薯產業的發展時,依然神采奕奕。
變則通,通則達。近年來,后岱山村村干部在走訪農戶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小番薯種植戶的機械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產量。
為提高小番薯收成和農戶的種植水平,去年開始,后岱山村成功引入多個小番薯新品種。“通過科學有效的選育,小番薯畝產量可提高30%左右。”王國洋介紹道,為了保證小番薯的種植質量,村里定期向農戶教授育苗種植技術,開展小番薯田間管理和技術指導。同時還鼓勵農戶發揮電商平臺作用,將小番薯銷售地域進一步擴大。
后岱山村的“培訓+研學”模式正在漸漸鋪開。一方面,當地依托紹興市鄉村振興學院校外教學基地等多個平臺,組建了后岱山村茗香文化發展有限公司,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等多類課程。“東茗鄉每年培訓農戶200人,內容包括農產品種植技術、手機攝影、電商直播等,深受老百姓喜愛。”王國洋欣喜地說。另一方面,王國洋利用外出考察的機會,積極推廣小番薯種植銷售的好經驗、好做法,外省考察團也絡繹不絕。今年以來,他們共接待省內外學員與考察人員8000余人,有效帶動當地產業發展。接下來,后岱山村還將聯合新昌旅游集團、浙江活水教育成立專業培訓公司,發揮文化特色村優勢,激活村內閑置房,帶動村里閑置勞動力,真正讓村民致富,讓村集體經濟增強。
“新時代的今天,一定要讓農戶感覺到‘網絡就是田地’的重要性。”王國洋說,作為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首批縮小收入差距的試點縣,下一步,小番薯將成為整個東茗鄉的推廣項目,后岱山村將更加主動地融入浙江省共同富裕大格局,大力發展現有產業,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邁出更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