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為著力點,努力提供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奮力打造高品質旅游“打卡地”。
呼和浩特是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可賞色、冬可戲雪的“天堂草原”。這里既有入選第一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及首批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的“塞上老街”,也有獲評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首批自治區級休閑旅游街區、第一批自治區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的“惱包村”,更有獲評第一批國家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的“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園”。中共呼和浩特市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將首府打造為“區域休閑度假中心”、建設成“宜游”城市,高標準建設“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觀文化旅游帶”和“南部黃河景觀文化旅游帶”。
2021年以來,呼和浩特市榮獲“中國最具特色文化旅游城市”“中國最美鄉村休閑旅游目的地”“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城市”等榮譽稱號。2022年,呼和浩特市出臺《呼和浩特市打造“區域休閑度假中心”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呼和浩特市建設“宜游”城市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等規劃性文件,為景區發展把航定向。
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共打造A級旅游景區46家,其中,4A級景區19家、3A級景區20家、2A級景區7家,自治區級旅游度假區1家。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旅游區正在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3家單位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首批省級文明旅游示范單位。
呼和浩特市按照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要求,大力發展全域全季旅游。目前,北部敕勒川草原和南部黃河景觀文化旅游帶建設順利推進,馬鬃山滑雪場、武川冰雪小鎮等為主的冬季旅游項目開工建設,敕勒川草原、敕勒川草原音樂小鎮、惱包村、敕勒川國際會展中心等重要節點的“夜旅游”產品供給豐富,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國乳業產業園、三主糧燕麥產業園等工業旅游蓬勃發展,美麗鄉村、溫泉養生、山區療養等健康和養生旅游市場初具規模,華誼兄弟敕勒川星劇場、馬頭琴文化產業園、敕勒川草原陸游房車營地等投入使用,大黑河軍事主題公園初具雛形,馬鬃山滑雪場掀起冬季冰雪旅游新熱潮,大青山抗日游擊根據地、烏蘭夫紀念館、烏蘭夫故居紅色文化旅游區、老牛坡、大青山紅色文化公園等紅色旅游景區提檔升級。
全市已推出花季旅游賞花線路11條,呼包鄂榆烏精品旅游線路13條,“美麗青城 草原都市”精品旅游線路5條,非遺研學精品旅游線路6條,開通公交旅游專線5條,進一步豐富旅游業態和人文內涵,提升了文旅品牌影響力。編輯出版《歷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游遍呼和浩特》《呼包鄂烏旅游一體化地圖》《呼和浩特農家樂采摘圖》等宣傳資料。
2022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全市接待國內游客601.76萬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78.20億元。
呼和浩特市多措并舉,大力推進文旅產業深度融合,努力構建處處是風景、時時有服務、人人都舒心的“暢游”環境,形成呼和浩特全域旅游發展的特色路徑。
完善住宿餐飲體系。豐富“敕勒川味道”系列美食產品體系,積極打造精品民宿,創建國家級自駕車露營地,逐步形成以酒店賓館為主體、精品民宿為補充、地方名吃為特色的結構合理的住宿餐飲體系。
完善多樣化交通方式。加快推進旅游公路、自駕風景道、騎行綠道、游步道建設,開通旅游專線,完善自駕游基礎服務設施,實現公共旅游交通和自駕旅游便捷化,提供多樣化旅游交通出行方式。
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建設北部敕勒川草原景觀文化旅游帶和南部黃河景觀文化旅游帶,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豐富文旅產品業態,增強景區吸引力。打造精品旅游線路,舉辦各類品牌節慶活動,讓游客近悅遠來。
開發旅游特色產品。大力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農副土特產品、非遺產品、文創產品等旅游商品,做大做強“敕勒川悅禮”品牌,在景區、機場、高鐵站、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區域建設一批精品店、概念店、特色店,完善線上線下多層次多樣化購物網點。
天地遠闊,有夢必達,呼和浩特正在向“吃住舒心、出行便捷、游玩盡興、購物稱心”的區域休閑度假中心進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