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泳宇
(綿陽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綿陽 621000)
在城市交通方式中,步行是一種低碳綠色的出行方式,它不消耗能源,又不產生污染,步行在所有交通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任何其他出行方式的基礎。重慶市作為中國西南地區唯一的直轄市,一直關注城市活力的建設和綠色出行方式的建立,規劃建設以步行功能為主的商業街道也成為重慶市步行系統建設的重要內容,因此,針對城市商業街道步行空間的調查與改造研究也具備十分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本文以民族路路段為研究對象,運用PSPL法對重慶市商業街道步行空間進行研究與討論。
PSPL調研法(公共空間與公共生活調研法)是丹麥著名城市規劃師揚·蓋爾教授創建,針對城市公共空間質量和市民生活狀況的評價方法[1]。PSPL調研方法包括對公共空間和公共生活兩方面的調研。城市中各種類型和尺度的公共空間是調研對象,調研核心是公共空間中的人及活動。
PSPL調研法具體由公共空間分析、公共生活調查、總結與建議三部分組成。公共空間主要分析城市現存的公共空間情況,包括有哪些公共空間、環境情況等;公共生活調查包括不同公共空間是如何被使用的,人們進行什么樣的公共活動。具體調研方法包括地圖標記法、現場計數法、實地觀察法等。在步行空間與步行體驗維度中,PSPL調研結果能合理清晰地評價公共步行活動與步行環境之間的關系,是目前國內外街道步行評價的新興方法[2]。本文將基于PSPL調研法結合重慶街道實際情況展開步行空間的調查與研究。
民族路是渝中區著名的商業步行街,與民權路、鄒容支路相鄰。于1940年興建,以街道中心處的抗戰勝利紀念碑作為主要的標志性景觀。
改革開放后,民族路開始向商業型步行街轉變,在道路周邊逐漸規劃出了成片區的商業建筑。使得民族路從傳統的抗戰文化街道轉變為一個以時尚商業街性質為主,融合了歷史與現實、抗戰文化與現代建筑的統一體。
根據民族路的主要功能節點和與之交匯的主要道路情況,選取了A,B空間及1~6截面進行空間調研(見圖1),并以9:00~20:00每一個小時為單元,對每一調研對象進行10 min的記錄與統計。

2.2.1 道路D/H值
調研路段全長550 m,解放碑至民權路段寬35 m,兩側建筑高約40 m~50 m,D/H值略小于1,空間壓抑感較弱。解放碑至臨江支路路段寬約50 m,但兩側建筑均為超高層建筑,D/H值遠遠小于1,人行至其中空間的壓抑感十分強烈,但兩側植物的種植使得建筑的壓迫感有所緩解。整體上看,研究路段D/H<1,空間稍顯壓抑,但由于其步行街風格為現代商業步行街,四周高樓聳立,風格緊湊,加之步行街寬度較寬,且種植有高大喬木豐富空間層次,其空間的整體感受仍舊良好[3]。
2.2.2 周邊環境資源
調研路段臨街建筑均為商業建筑,業態多樣,其中路段西側以大型商業購物綜合體為主,東側多為高大的寫字樓建筑,建筑內部環境多樣,包含餐廳、酒店、攝影、美容美發、通訊郵政等功能;路段與鄒容支路交匯處為著名的旅游景點解放碑,吸引著各地游客自行或成團前來觀看。
2.2.3 沿街立面質量
通過對實際街道沿街立面進行拍攝,以調研街道每100 m的建筑入口數量和立面風格為標準對街道沿街立面進行評價,由高到低劃分為A~E 5個等級(見圖2)。結果顯示,街道在解放碑至中華路路段沿街立面質量相對至北路段較高,其東側沿街立面由于開發店鋪的數量遠遠高于其他街道區域;在靠近解放碑的街道兩側,沿街店鋪多為時尚奢侈品專賣店,雖然其建筑入口數量不多,但由于其高品質的商業立面風格吸引了來往行人駐足拍照,其質量品質也相對較高;而在解放碑至北路段,沿街店面性質多為賓館、銀行以及部分正在施工無法進入的立面,其入口相對較少且立面豐富度與趣味性較低,故其沿街立面質量相對較低,影響了該區域街道的活力[4]。

2.2.4 景觀設施現狀
調研街道整體景觀保持時尚現代的商業風格,中心廣場上的人民解放紀念碑成為整個街道的空間中心與精神象征。由解放碑至民族路段,街道幾乎沒有喬木種植,也沒有休息設施,只有硬質化道路及路燈、指示牌等基本街道家具,在中華路與之交匯的路口處設置有一處花鏡及花壇隔離帶。由解放碑至北,部分街道兩側有高大喬木遮陰,并有少量座椅供來往行人休息,整個街道每隔8 m設置一個照明燈具,保障了夜間行走購物的安全性[5]。
2.3.1 步行活動調查
對調研區域的步行出行進行調查,統計街道不同橫截面的人流數據有助于分析街道實際步行活動的密度。
圖3表示調查街道6個截面在9:00~20:00每隔1 h記錄10 min的人流數量。由圖3可知在1~6截面中,3,4,5截面由于位于鄒容支路交匯處以及五四路、八一路方向,其附近商圈、餐飲的繁盛使得其截面人流量總數較高于1,2,6截面。其中,6截面由于位于城市道路交匯處,人車混雜,附近商業建筑相較其他路口吸引力較低,其人流量相對最低,4截面位于解放碑至五四路段,其周邊“LV”“GUCCI”等大型奢侈品旗艦店、大型商業綜合體建筑使得行人來往頻繁,為6個截面流量之最。

2.3.2 停留活動調查
對A,B空間進行停留活動的調查與統計。圖4表示A空間不同時段停留活動的人數,可以發現人群大部分集中停留在A空間四個路口靠近解放碑的區域,其人群類型以中青年居多,老人次之,兒童人數相對較少,總停留人數在15:00~16:00,19:00~20:00數量最多,其中,中青年與兒童人數在晚間達到峰值、老人的停留活動則多出現在午間時分。

圖5表示B空間不同時段停留活動的人數,B空間大部分停留活動集中在有植被與座椅的區域。與A空間相似,人群類型以中青年居多,老人次之,兒童人數相對較少。在不同時段的停留人數上,由于周邊多為商業建筑,晚間的停留人數最高,峰值時主要停留人數類型仍以中青年為主。

A,B空間在停留總人數上,A空間由于其景點性質,有大量拍照、旅游團的游客,其停留人數遠遠高于B空間,同時,兒童和老人的數量相對B空間也明顯增多。在停留活動的類型方面,A空間的活動類型豐富程度相對B空間更高,出現組團旅游解說、互相拍照、兒童嬉戲等社會性活動,而B空間相對A空間活動類型較為單一,主要為在座椅上休息等自發性活動。
3.1.1 沿街建筑層高較高,空間封閉性強
商業街道民族路路段的現狀D/H調查顯示,商業街道普遍存在臨街建筑層數較高的問題。雖其步行道路寬度較高,但兩側的超高型建筑仍使得街道D/H值普遍小于1,造成街道步行空間開敞度不夠的問題。但由于其道路寬度較高,故能種植較為高大喬木豐富立面實現的層次感,使得其空間的壓抑氛圍有所緩解[6]。
3.1.2 能夠實現餐飲、休閑娛樂、購物的綜合旅游體驗
商業街道周邊建筑多為商業寫字樓和大型綜合商場,可以為行人提供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多種服務且快捷方便。其中,以解放碑為中心的民族路段,其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與商業氛圍互相融合,區域的綜合旅游體驗更勝。
3.1.3 沿街立面質量較高,建筑開放性入口多
由于周邊建筑的商業性質,故其建筑底層多為大小商戶,開放性入口數量多。部分區域的商戶還設置有戶外座椅和涼棚供行人停留,極大程度地刺激了街道的活力。同時,不同商戶所獨有的店鋪外墻立面設計使得街道立面景觀豐富多彩,對行人的吸引力大幅增加。
3.1.4 街道設施數量充足但缺乏與環境相符合的精致細節
商業街道的設施類型豐富且數量充足,能很好地保障街道的舒適度與安全性,但部分街道設施如座椅、燈具、垃圾桶的細節設計稍顯乏味,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度有待提升。
3.2.1 較大的步行人流量,夜間游玩人數較多
商業街道的步行人流量相較于其他類型街道較高,主要為前來消費的中青年群體,且人流量高峰期普遍出現在夜間,各大商鋪的室內燈光與室外照明共同營造了商業街道繁華的夜景景象[7]。
3.2.2 休息、停靠等自發性活動較多
商業街道上產生的停留活動多數集中于樹池、座椅等休息區域,且產生的活動也多為休息、??康茸园l性活動,故此類型空間的營造對商業街道服務的提升尤為重要。
由于商業街道周邊建筑大多為較高層商業建筑,若街道步行空間寬度較窄,則很容易產生空間擁擠、壓抑感較強的現象。故在空間尺度的改造中,應首先確保街道寬度能保障大量人群通行的同時盡量拓寬。同時,在街道步行空間兩側,可適當種植較為高大的喬木,豐富街道空間的層次感,降低周邊建筑對街道的壓抑感。
在公共空間的改造上,應保障空間的高度開放性和容納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大尺度為適宜??臻g內部盡量避免有高私密性的區域,盡量減少高大擋墻的應用和密集植物的種植[8]。
商業街道的沿街立面多為商業店鋪等開發性入口較多的底界面構成,其活力為三類街道最高,但同時,由于其沿街分布大量不同性質的商鋪,其立面風格比較容易顯得雜亂,故在沿街立面的改造中,應以統一立面風格,增加立面停靠設施為主,可通過增設沿街步行休息空間并統一其景觀形式達到目的。
在商業的街道交通改造上,由于其大量的步行人流量,對步行空間的尺度及安全性都要求較高,故以商業步行街形式為最佳,盡量避免車輛的進入。在部分需要車輛通行的區域,可設置障礙物阻隔車輛進入步行區域,同時控制車行道的寬度,降低車輛的行駛速度。
對商業街道而言,其步行空間的地面鋪裝材料在風格上需要與周邊商業建筑保持一定的相似性,打造出具有整體感的商業氛圍;休息類設施一般設置在中心綠地、建筑周邊空間、樹陣空間中;在照明設施的設計上,需要對其燈具的風格與造型進行精細化的打造,在燈光設計中也可具備藝術性;標識系統需要做到最大化的辨識度,并能高效準確地為行人提供導向信息,提高商業街道步行交通的秩序感;防護控制設施多利用通透程度較高的擋墻,保障造型美觀的同時提高視線的通透性,從而提升安全性。各類設施之間可以進行功能的結合,靈活轉變為街道的藝術景觀。
在城市街道空間的研究中,可以運用PSPL法對商業街道進行調研,通過現狀的總結與相應的特征分析,發現其存在的優勢與不足,以及相應的人群需求,從而樹立商業街道的改造目標與詳細改造方法。希望通過此策略的提出,為渝中區商業街道的步行建設提供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