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遇泉
崔崢嶸出生于梨園世家,從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藝術熏陶。1988年,她以優異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歌劇系,畢業后成為廣州星海音樂學院一名聲樂教師。1999年,她被調入廣州交響樂團,擔任首席女高音。2006年,她奔赴意大利學習深造歌劇。可謂是伴著鮮花和掌聲一路走來——全國聲樂大獎賽美聲組第一名、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文化和旅游部“文華新劇目獎”“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而今在廣東省老干部大學聲樂園地里辛勤耕耘收獲著累累碩果。

崔崢嶸老師近照
十多年前,崔崢嶸作為專家評委參加了在印尼舉辦的老年人聲樂比賽,選手們的精神面貌和演出狀態給她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為此,她力促廣東省聲樂協會與廣東省老干部大學聯合舉辦了三屆全省老年人聲樂比賽,以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歌唱中來。比賽中,崔崢嶸老師的熱情、嚴謹和敬業精神,深深打動了廣東省老干部大學領導,不久,她便被邀請到學校任教。從此,崔崢嶸登上了老年聲樂教學的講堂,成為廣東省著名青年藝術家走進老年大學的第一人。
登上老年大學的聲樂講堂對崔崢嶸而言,是榮譽,更是考驗。學員的年齡參差不齊,最大的已經82歲,且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和生活環境,聲音條件與音樂素養也有很大差異,這給她的教學帶來不小的挑戰。面對學員千差萬別的現狀,崔崢嶸沒有退卻、沒有歧視,一視同仁。她親自制定班規,對團隊嚴格要求,樹立互敬互愛、和諧良好的班級風尚。她說:“我們不是為了培養歌唱家,而是為了讓大家在歌唱當中收獲快樂。”
在教學中,她根據學員的自身能力因材施教,為他們挑選合適的演唱作品。她鼓勵學員們:“雖然大家已經不再年輕,但你們的人生閱歷、生活經驗、文化底蘊都是年輕人所不具備的,你們要充滿自信,用心用情去表達,唱出音樂作品的風格和內涵。”有一次,一位男學員在唱歌時發聲吃力,面紅耳赤,崔崢嶸見狀,心疼地立刻叫停了他。她擔心這樣唱下去,會傷到學員的聲帶,如果不及時糾正這種錯誤的發聲方法,甚至會產生聲帶小結或聲帶息肉等嚴重后果。于是,她把每一次上課的時間延長,爭取讓學員們都有一對一上小課的機會,從而能對其發聲方法進行準確、有針對性地糾正和訓練。“正確呼吸、打開腔體、擴大共鳴”的練習方法,讓學員們受益匪淺,發聲變得順暢了。
受方言影響,學員們在歌唱當中,普遍存在著平舌音和翹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咬字不準的現象,崔崢嶸要一字一句地去示范、糾正。學員們的年齡偏大,記憶力下降,同樣的問題需反反復復地提出,崔老師總是一遍遍耐心地解說,從不厭煩。在崔崢嶸科學、正確、合理的聲樂教學中,不少學員糾正了過去錯誤的發聲方法,使原先受損的聲帶得以修復,唱出了圓潤、飽滿的歌聲。
無論酷暑嚴寒,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崔崢嶸都堅持為學員們上課。有時候,前一天晚上,她還穿著高跟鞋、化著濃妝、身披華麗的艷服演繹著意大利經典歌劇,第二天就素顏出門,換上了平底鞋,穿上了便裝,早早地站在老年大學的課堂上。作為廣州交響樂團的首席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的她,演出任務之重可想而知。很多時候來不及休整,就帶著汗水和疲憊為學員們上課。崔崢嶸的無私付出、傾情教導和毫無保留的技能傳授時刻感動和影響著學員們。
有人不理解:“給老年人上課沒名沒利、費力不討好,遠遠比不上教年輕人那樣來得更實惠。年輕人可以去參加各種賽事,為老師爭得榮譽和利益……”面對這些疑問,崔崢嶸總是淡定地回答:“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老年人更需要理解、更需要關懷、更需要在歌唱中生活,在生活中歌唱。唱歌可以加強老年人身體的內循環,讓他們更加健康和長壽,自己的得失算得了什么?”為了這個愿望,崔崢嶸風雨無阻地穿行在廣州交響樂團和廣東省老干部大學的往返路上,一干就是十年。
多年嘔心瀝血的辛勤教學和堅持不懈的專業訓練,終于看到了成果。崔崢嶸所執教的聲樂研修班的學員們大都成為各合唱團的藝術骨干和優秀人才。在她的耐心教導和熱心鼓勵下,學員們紛紛走出退休后的焦慮和困惑,在音樂中打開了心扉,他們的樂觀開朗和不斷進步,深深感染著身邊的人。“老年朋友是每一個家庭的重要成員,他們的健康快樂和達觀超然,將影響著子孫三代,我們一定要以滿腔的熱情和百倍的耐心去理解他們、善待他們、關愛他們。”這深情的話語溫暖著每一位老年學員和他們的親人。崔崢嶸不僅是一位出類拔萃的聲樂教師,更是學員們的心靈導師和藝術知音。她用智慧洞察人生,用博愛關懷他人。
如今,國家已把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這給了崔崢嶸極大的鼓舞和力量。
她認為,老年大學聲樂教學要有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定位和教學體系,在教學標準的制定上、教學方法的規范上、教學成果的檢驗上,都需要做系統的設計和規劃;要整理歸納出更適合老年人演唱的作品范圍,讓他們真正做到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她憧憬著未來可以形成一個團隊,深入切磋研究老年聲樂的教學,從一個小團隊到大團隊,輻射出去……用歌聲為更多老年人點亮希望,唱響心中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