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英
(張掖市甘州區文化館 甘肅 張掖 734000)
經久不衰的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民間傳統社火舞是生活在張掖這塊文化熱土上的人民共同創造的具有本土文化魅力的一種民間藝術表演形式,其具有很明顯的地域文化特色,是目前研究我國音樂、歷史、民族、民俗、語言等各個領域的第一手學術資料,在我國絲綢之路民間樂曲文化研究方面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圖一 社火表演
社火的起源時間無詳細的歷史記載。民間傳說有二,其一說是不知哪個朝代的皇帝被圍京城,在這危難之際,一長者獻策,讓皇帝和所有家眷、宮廷要員進行偽裝,敲鑼打鼓,載歌載舞,打開城門,揚長而去。其二說是公元609 年,隋煬帝西行來到了焉支山,高昌國王和西域27國使者倚立道旁朝拜。隋煬帝在臨時搭建的宮殿里與高昌王等開懷暢飲,宮外的隨行人員跳起了各種舞蹈。這給當地的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影響,后來便由民間藝人編成了如今的社火。
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可以分為:社火、秧歌、腰鼓、霸王鞭、太平鼓。它們的表現方式各異,意義略有不同,表演時間也不同。
張掖、民樂、臨澤、山丹社火較為有名,但表演形式各有特點,張掖社火的主要陪襯是舞獅、太平鼓,大頭和尚和柳翠,表演方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山丹社火的隊伍離不開“跑驢”。民樂社火的主要陪襯是“斗?!薄8吲_社火則以“太平鼓”為重,“鐵芯子”為主體。臨澤社火與張掖社火大體相似,但一些地方則由“腰鼓”相伴。

圖二 社火表演
人們自覺參與社火是參與社會文化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審美過程,更是充分地享受愉悅和滿足自己審美心理的過程,審美效能始終表現在人類社會文化活動的全過程中。參與社火能激發人們的視覺審美意識。所謂視覺審美意識就是泛指人們對屬于自然界的事物或其他人類藝術品的美的一種視覺主觀感受和自我感覺。了解并參與社火活動能激發帶動人們熱愛美、追求美,積極創造美,給予人們整體精神上的愉悅感和自我的滿足感。人們積極參與并了解社火的過程,是一個重要的精神審美的過程,更是充分地悅納自我,滿足自己審美心理的過程。
現代娛樂可被看作是一種通過表現喜怒哀樂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給予受者喜悅、放松感覺的形式。很顯然,這種定義是廣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劇、各種比賽和游戲、音樂舞蹈表演和欣賞等。從這個定義來看,社火具有典型的娛樂功能。我國人民群眾從休閑娛樂中可以得到精神休息。社會心理學家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休息的方式通常可以分為兩種:積極性休息和消極性休息。所謂積極性休息其實就是通過鼓勵人們主動參與各種傳統文化娛樂活動而得到休息的一種心理效果。社火具有娛樂效能,能使人們實現積極性休息。
一切藝術都同時包含著娛樂與教化的兩種功能,社火也不例外。社火的娛樂及教化作用一般通過表演活動中的唱詞而得到實現。社火中的唱詞除了表示祈福,還包括希望人們尊老愛幼、勤勞節儉、脫貧致富、禁止吸煙酗酒、家庭和睦等諸多內容,有的創作者還根據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需要,在唱詞中加入符合時代要求的社會道德風尚。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背景下,社火表演者們在游行表演中演唱的唱詞對現場觀眾具有普遍的教育意義。有些社火表演者還針對特定社會年齡段和家庭的特殊矛盾以及一些社會實際問題,比如不孝順祖父母、夫妻不和、喜愛吸煙酗酒和賭博的年輕人等編寫一些新的唱詞,進行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說服教育。有的表演者的唱詞則對那些孝順長輩、家庭和睦美好、節儉、勤勞致富的當代年輕人予以贊揚。
甘州區傳統社火在千百年的流傳過程中,有些表演形式逐漸演變,現代氣息越來越濃厚,原生態的東西逐漸消失,表演藝術后繼乏人,傳承鏈瀕臨斷裂,社火表演隊嚴重萎縮,已由20 世紀80 年代初村村都有社火隊,減少到現在的10 個表演隊,如果不進行保護,將面臨消亡的危險。近年來,由于認識到“社火”的傳統文化價值,政府部門不僅加大了對“社火”的宣傳,而且采取措施支持鼓勵社火活動的開展,積極地引導社火的傳承。但是,隨著城市化的發展,更多現代的文化因素涌進人們的生活。在農村群眾的生活中,現代文化占據著越來越多的空間,這就使得具有濃厚民俗文化意蘊的傳統節目逐漸減少甚至消失。許多人并不清楚社火的來龍去脈,不知道龍行獅舞一招一式的文化意象。
1.希望政府繼續保持對社火文化的認同感
政府部門要注重對那些已經擁有明顯反映地方民間文化產業特色的優秀社火項目確定傳承人,并積極主動采取措施,扶持引導優秀民間文化產業發展,促使其繼續傳承。逐步研究制定并出臺較為完備的傳統民間文化項目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尤其是需要重點扶持獎勵那些典型的優秀傳統民間藝術家,命名一批優秀民間藝術家和專業戶,授予一批優秀傳統民間藝術家榮譽稱號,落實相關待遇,讓這些優秀民間藝術家和專業人才無后顧之憂,繼續從事文化藝術事業,推動社火文化不斷創新。注重經費用途,要轉換發展思路,引導經費投入到當地民間文化產業持續發展上來,讓當地舉辦社火的主要活動組織者、主力軍以及社火活動中的參與者,各有所得,讓社火文化持續發展。
2.強烈建議成立中國民間文化社火產業文化交流協會
社火產業文化交流協會,應由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文化、民族文化、民間藝術等的文化企業負責人、民俗專家、傳承人和藝術大師組成,是一個從事社火文化保護傳承和創新發展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該協會旨在調動社會各方面因素,發揮市場主體作用,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優秀社火文化,創新發展社火文化產業項目,同時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資金、技術和人才匱乏問題,完善社火文化產業供應鏈,助推社火文化產業走出一條集約化、規?;F代化發展之路。
3.培養鄉土藝術人才
這既是傳承中華社火精神文化的迫切需要,也是不斷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途徑。近些年來,農村發生了巨大變化,隨著農村居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社火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各個社火鄉鎮,每個社火村甚至每個社火組都開設了自己的社火文化工作室,在鄉村農閑時,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共同學習娛樂。我們可以考慮借助這個平臺,專門開展鄉村社火教育,培養各類民間社火鄉土藝術相關專業人才,像職業技術培訓學校那樣分期免費進行社火培訓,開設現代中華民族傳統優秀社火鄉土文化專業課程,現代中國傳統社會文化社火事業經營管理課程、民間社火鄉土藝術相關專業技能人才培訓成果展示課程。在此類教育平臺基礎上,還要充分講明白中國傳統社火的來龍去脈,龍行獅舞一招一式揭示的傳統社火文化知識,激發民眾對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社火精神文化的強烈民族感和自豪感,讓更多農村民眾主動地學習并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社火文化,傳承中華社火精髓,使之不斷發揚光大。
由于我國社火藝術受到多種社會環境因素的沖擊,目前我國社火資源的持續保護及生存發展狀況不容樂觀,但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不斷推進以及社火藝術理論的深入發展,社火資源持續保護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因此,我國社火藝術研究者應深入地進行研究,不斷創新方法,深刻揭示社火藝術的內涵,形成更為豐富的我國社火藝術理論,不斷發掘社火的藝術價值和重大現實意義,并將有效的社火藝術理論及相關工藝研究成果廣泛地應用于社火藝術實踐,這樣才能更好地傳承社火藝術文化,從而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圖三 社火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