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衍立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臨河區農牧局,內蒙古 巴彥淖爾 015000)
牛羊檢疫是保證牛羊肉以及相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工作。在養殖過程中,動物檢疫工作備受關注,根據相關工作要求,開展牛羊產地檢疫、養殖過程中的檢疫監管以及屠宰前的檢疫監管對于牛羊健康養殖、疫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等各方面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因此需要進一步推進基層檢疫監管工作的執行力,加強對消費市場牛羊產品的質量把控,從而有效降低各種疫病發生的風險,保證牛羊業蓬勃發展,保障消費者身體健康。

1.1.1 動物來源無法確定 由于養殖場封閉管理,禁止外來人員和車輛進入,導致多數產地檢疫不是由他人委托進行,就是在指定的地點進行,不能準確辨別動物的來源,一旦發生疫情則難以追溯病源。甚至一些不法分子借機騙取《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非法運輸牛羊。
1.1.2 檢測效率低 目前,產地檢疫工作主要依靠傳統的診斷方式。與使用先進的儀器設備相比,此種方式診斷結果不準確,與基層獸醫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水平相關,帶有一定的主觀因素。除此之外,在產地檢疫中,尚未應用快速診斷方法,缺少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機構和相關部門的聯系不緊密,缺乏相關數據的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檢疫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1.1.3 牛羊檢疫率低下 一方面是由于相關部門未將牛羊屠宰納入定點屠宰許可,導致檢疫工作執行力不足,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由于牛羊的養殖模式所致,牛羊散養較多,而從業者的法律、安全意識淡漠,基層部門的執法力量薄弱,沒有落實監管責任。
1.2.1 檢疫意識淡漠 基層工作人員尤其是廣大養殖場戶工作人員缺乏牛羊檢疫意識。在養殖過程中存在嚴重的僥幸心理,認為只要相關部門不檢查就沒有問題,而忽略了不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檢疫可能會對自身帶來的威脅,一旦發生某些傳染性疾病就會快速擴散蔓延至全場,給養殖場帶來滅頂之災,甚至還會給當地的牛羊養殖業帶來嚴重危害。若爆發人畜共患病,還會威脅牛羊業從業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
1.2.2 養殖場檢疫制度不完善 在牛羊養殖業中,廣大養殖戶把較多精力放在了如何提高養殖效益方面,很少關注養殖場的疫病檢疫,未制定相關的檢疫監管制度。一旦出現問題,各方相互推諉,嚴重影響到檢疫工作的效率,并無法展開具有針對性的監管工作,也無法按照責任到人施行相關的獎懲工作,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1.2.3 檢疫監管人員數量不足 多數養殖場為了減少經濟投入,并未設置專門的檢疫監管工作崗位,一般一個檢疫監管人員供多個養殖場共同使用,造成監管地點、監管時間不固定,不能及時發現異常情況。
1.3.1 基礎設施建設較差 部分屠宰場未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建設,與國家規定的標準化屠宰場相差甚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屠宰場的選址,部分屠宰場距離居民區、學校、商場等人群較多的鬧市區較近,對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不符合國家相關政策的要求。其次是沒有形成完善的基礎配套設施,由于屠宰場的空間有限,導致一些規模較小的屠宰場未具備最基礎的水源、排污、牛羊分割車間等設施設備,導致牛羊肉存在交叉污染的風險,產品質量難以保證。最后,沒有進行嚴格的分區,牛羊販運者、屠工、各類商販等不同人員均混雜在屠宰車間,難以保證相關人員以及牛羊肉等的安全。
1.3.2 屠宰過程檢疫不到位 由于屠宰過程程序化程度較高,單位時間牛羊的屠宰量較大,需要進行檢疫的頭數較多、壓力較大,并且在檢疫人員不足的情況下,增加了每個人的工作量,檢疫人員來回奔波,檢查時間較短,而檢查部位又較多,這些因素都使得相關檢疫工作不到位,難以按照檢疫操作規程進行全面檢疫,存在漏檢現象。
1.3.3 屠宰檢疫設備落后 大多數屠宰場條件較為簡陋,不具備專業的化驗室、解剖室、抽樣檢測體溫的條件,也不具備無害化處理設施,只能全憑經驗進行判斷,可能會存在錯檢或者誤檢的情況。另外,牛羊屠宰的機械化程度和專業化程度較低,多數還是以人工操作為主,可能會導致人畜共患病在工作人員之間的傳播,嚴重威脅從業者的生命健康。
1.3.4 流通環節監管不到位 由于資金、人員數量等各種因素導致相關部門對此環節的監管力度不到位,不能對冷藏運輸、無菌加工、安全銷售等各環節進行全方面的監督,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些漏洞牟取暴利,售賣不符合質量安全要求的產品,甚至出售到一些學校、單位、酒店,而單位相關檢疫監管部門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國家法律法規,監管疏漏,嚴重危害了群眾權益,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檢疫監管工作的難度。
2.1.1 細化產地檢疫內容、流程 廣大養殖場戶要根據牛羊等反芻動物產地檢疫規定,對一些高發疫病(布魯氏桿菌病、炭疽、口蹄疫等)制定詳盡的檢疫計劃,并由專人負責監管定期檢疫的實施情況,并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一方面可以對廣大養殖場戶起到警示作用,重視產地檢疫工作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起到相互監督、相互促進,調動積極性的作用。根據發病特點,進行全群和單只檢查相結合的方式。另外,安排專職獸醫每天觀察牛羊的健康狀態,以便提高檢疫人員的工作效率以及對疫病的鑒別能力,做到“早發現,早處理”。
制定嚴格的產地檢疫流程,若不按照流程進行,則無法開具相關證明。牛羊離開養殖地,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步驟:第一,需要養殖戶提前幾天向相關部門進行申報,并出具疫苗接種證明、牛羊系譜、獸醫開具的無疫病證明等材料。第二,相關部門檢查材料齊全,滿足受理條件之后,指派專職獸醫再對羊只進行檢疫檢查,上報檢查結果并存檔。若檢疫結果無異常,則向開具相關證明的部門進行匯報。第三,由相關部門開具產地檢疫合格證明,允許對檢疫合格的牛羊進行買賣或者屠宰。
2.1.2 配戴牛羊免疫耳標 對經過檢疫,并已免疫接種的牛羊,在符合相關要求的情況下佩戴免疫耳標,對不符合要求的嚴禁離開飼養地進行買賣或者屠宰。免疫耳標應該由有資質的專業獸醫和當地畜禽管理部門聯合監管,由養殖場專門負責檢疫的工作人員到檢疫站進行上報、填寫基本信息、領取免疫耳標和登記卡,并在運輸之前對運輸車輛進行消毒。通過養殖場、專業獸醫和政府相關部門的聯合配合、相互監督合作,保證牛羊產地檢疫質量,有效避免疫病的傳播和擴散。
2.2.1 加大經濟投入,提升屠宰場的基礎建設 為了保證檢疫質量,提高檢疫工作效率,可以由政府相關部門投資建設現代化的大型屠宰場,實現登記檢查車間、檢疫車間、屠宰車間、分割車間、無害化處理車間、買賣車間的分區,完善基礎配套設施。首先,由登記檢查車間檢查待屠宰牛羊的材料是否齊全,是否符合屠宰標準。其次,檢查合格的牛羊通過專門通道進入檢疫車間,由專業檢測人員進行相關疫病的檢測,檢測合格后進行下一步的屠宰,若出現異常情況,則需緊急處理。最后,進入屠宰環節,并根據不同市場需求,對牛羊胴體進行分割。在屠宰過程中,用專門的設施設備對污水、糞便排泄物等進行無害化處理。

2.2.2 壯大基層檢疫監管工作人員隊伍 為解決當前基層檢疫監管人員不足的問題,應該從引進專業青年人才、提高工資待遇、設置最低服務年限等多個方面入手,不斷增加基層工作人員的數量,在較短時間內提升整個隊伍的規模水平和專業素質,有效推進基層檢疫監管工作的進行。針對現有基層工作人員專業素質較低的問題,可以定期組織專業技能培訓和考核,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加強對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常見傳染病等的識別和診斷,提高檢疫工作的準確性和工作效率。
2.2.3 加大獎懲執法力度 對于不嚴格按照檢疫工作流程進行產地檢疫、屠宰檢疫的養殖場及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嚴懲,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以及情節嚴重程度進行刑事處罰或者經濟處罰。動物檢驗檢疫部門、衛生監管部門和工商部門等應加強合作,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檢疫監管體系,嚴厲制裁違法違規行為,并通過定期檢查、隨機抽檢等手段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杜絕一切私自屠宰或者未通過檢疫的牛羊流入市場,保證消費市場的安全。另外,對于嚴格按照檢疫程序執行的養殖場、屠宰場和商家給予一定獎勵,以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有效促進基層檢疫監管工作的進行。
為了保證牛羊產業的健康發展,保障消費者權益,滿足消費者吃到“安全肉、放心肉”的需求,應該加強產地檢疫、養殖過程檢疫以及屠宰檢疫中各個環節的檢疫監管工作,提高基層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以及執法力度,有效改善基層牛羊檢疫工作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