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 林,楊樹晶,伍文丹,李洪泉,王建文,程明軍*
(1.四川省阿壩州草業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四川 阿壩 624000;2.四川省草業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來,阿壩州牧區草業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按照“增草增畜、提質提效”的戰略不斷發展草業,取得較好成績,農業產業結構得到進一步調整,農牧民收入逐漸增加,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發展建議及對策。
阿壩州是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過渡的地帶,地勢高聳,地形復雜,主要為高原區、山原區和高原深山峽谷區。阿壩州總土地面積8.42萬平方公里,天然草地面積6 783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占總面積的53.7%,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5 784 萬畝;草地飼用植物以禾本科牧草為主,菊科、莎草科等類雜類草次之,豆科牧草很少。
2.1 草原生態保護壓力大 隨著阿壩州人口增長,人草畜矛盾日益尖銳突出,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指出,阿壩州部分地區依然存在超載過牧問題,要求必須在2023 年底之前整改到位,實現草畜平衡,全州“三化兩害”(草地退化、草地鹽堿化、草地荒漠化、鼠害、蟲害)問題突出,給草原畜牧業和牧區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嚴重后果。
2.2 發展觀念落后 部分地方政府沒有把發展草業擺在“農轉牧”和生態建設乃至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略中缺乏立草為業、保護畜牧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的意識。大部分農牧民仍然保持著“靠天養畜”的落后觀念。
2.3 草業生產條件差 阿壩州大部分草原屬于高寒草原,海拔高、氣候惡劣,以雪災為主的自然災害易發多發。交通不便,耕地面積少且分散,種養業基礎設施落后,以資源集約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為主要特征的現代草業園區培育發展難度大。
2.4 飼草種業落后 目前在阿壩州牧區,推廣應用的飼草僅有老芒麥、披堿草等。受傳統思想束縛,草業作為一門新興產業,農牧民對不同的牧草及飼料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和科學利用了解較少,限制了飼草品種資源在生產中的應用和推廣。阿壩州牧草種子生產近幾年才得到較大發展,但種子田仍然面積小、產量低,每畝(老芒麥、披堿草)種子產量在50~80千克左右,專業化良種繁育機構少,種子生產科學管理技術措施不足,專業牧草種子面積小,而且種子生產技術不規范,資金投入少,管理粗放造成種子單產低。另外,種子收獲和清選技術落后,缺乏必備的配套機械設備,造成種子凈度不高、質量差,達不到商品種子需求,種子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遠遠滿足不了草原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2.5 草業科技支撐不足 現代草業是科技密集型產業,阿壩州對草業發展的科技支撐較弱,科研經費不足,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關鍵技術難以開展。科研與生產脫節,科技成果轉化慢,牧草育成品種推廣較慢,草業先進實用技術成果在基層應用和推廣力度不足,遠遠滿足不了牧區畜牧業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雖然有抗寒、抗旱品種,但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缺乏適應集約化的高產栽培優良品種,育種技術手段和方法有待提高。缺乏優良牧草產品生產的配套技術,從草種生產、牧草建植、收割加工到運輸收購等工作,尚未得到相應的技術支撐和政策扶持,各地也未形成相應的《牧草產業發展規劃》。

3.1 解決好思想認識問題 要牢固樹立發展草業就是保護畜牧業發展,就是改善生態環境的思想。進一步教育和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轉變傳統的草原利用觀念,走種草興牧、以種促養的現代化畜牧業發展之路。轉變重畜輕草觀念,把草業從畜牧業的附屬地位擺到主體地位。轉變一家一戶自產自用的傳統觀念,放眼國內外市場,大力開發草產品,鼓勵建草場和草業公司。轉變種草就是利用荒坡荒地的傳統觀念,積極進行退牧還草,像種糧那樣種草,像經營經濟作物那樣經營草業。不僅牧區要種草,農區耕地也要逐步實現退耕還草,把畜牧用草與美化環境用草結合起來。
3.2 正確處理發展草業和草原建設的關系 全州6 782萬畝草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應該保護、開發和利用,這是發展草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要重點解決好草原產草量低和“三化”問題。在草原改良上,本著保護建設與合理利用有機結合的原則,采取國家、集體、企業和個人多渠道投入的辦法,大力實施人工種草,提高天然草場的產草量。要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嚴格落實基本草原保護制度,繼續執行草原劃區輪牧、休牧制,不斷提高舍飼比重,堅持常抓不懈,進一步保護和恢復草原植被,從根本上遏止草原的超載放牧和退化問題。加強草原執法隊伍建設,加大草原保護的執法力度,嚴厲查處亂開亂墾等各種破壞草原的違法行為。
3.3 走科技興草之路 草業是一項技術密集型產業,要注重科技在草業發展中的突出作用,在草業的品種選育、規模種植、管理技術等方面,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聯合開展技術攻關,解決草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大力實施草業種子工程,在加強現有種子基地建設的同時,引進、試驗、推廣一批產草量高、營養豐富、適應性強的牧草品種,確保草業生產的優質高效。要通過建立科技示范園區、開展技術培訓等措施,大力推廣草業種植、草業加工、病蟲害防治等先進實用技術。加強草業生產的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以草原主管部門為依托,成立阿壩州草業發展服務中心,為企業和農戶提供信息、技術、銷售等系列化服務。
3.4 積極探索草業產業化的發展模式 加快阿壩州草業發展步伐,采取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經營的思路進行開發建設。立足資源優勢,結合畜牧業發展情況,積極引導草業生產向區域化、規模化和專業化方向邁進。鼓勵和支持個人、企事業單位組建各種形式的草業公司,從事牧草的生產、加工和銷售,走公司加農戶或協會加農戶的發展路子。要通過招商引資發展草業,積極引進一批集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信息服務等于一體的草業龍頭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提升全州草業開發水平。加強草業的市場建設,采取定單草業、合同草業等形式,開拓草業的內外兩個市場,增強草業的市場競爭力。
3.5 認真解決好機械化生產和土地流轉問題 加快草業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邁進,必須有機械化作保障。要以阿壩州農機推廣部門為依托單位,積極引進適合阿壩州草業生產需要的機械設備,進一步完善牧草生產、加工機械的優化配置,提高整體裝備水平。要走多元化道路,鼓勵支持企業和個人購買草業生產、加工的機械設備,政府給予一定比例的補貼。探索建立發展草業的土地流轉機制,逐步實現草業規模化開發建設。在堅持“自愿、有償、依法”原則的基礎上,一方面理順草原經營管理體制,采取承包、出租、互換等方式,促進草原向企業、大戶集中,實現規模經營,同時還要通過土地流轉,為大規模人工種草創造條件。
3.6 加大草業生產的政策扶持力度
3.6.1 加大草業生產的投入。各級財政要拿出專項資金用于草業生產,州縣政府繼續采取以獎代投的方式,逐步增加草業投入。重點扶持新的草業加工、經營企業經過認定的,可享受農業龍頭企業優惠政策。整合發展草業與扶貧開發、生態整治、農業綜合開發等項目,統籌安排使用資金。
3.6.2 積極鼓勵企事業單位、民間團體和個人以及各類開發商到草地或農村承包耕地發展草業。鼓勵有條件的農戶、下崗職工、有償解除勞動合同人員興辦家庭牧場,集中連片種草。通過建立風險調節資金等辦法,積極鼓勵農戶利用耕地種草,實行草糧輪作。
3.6.3 全面推進草原承包責任制的落實,改變無主草原,無界放牧、無償使用的局面,特別是對嚴重堿化、沙化草原的治理,本著誰承包、誰開發、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實行“零收費”政策,并保持長期不變,調動群眾發展草業的積極性。加快草業生產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草原水利工程建設,水利部門的打井項目要重點向草業開發傾斜,林業部門植樹造林要向草原防護林轉移。
3.7 加強對發展草業工作的領導 要從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高度切實把發展草業提上議事日程,真正把草業作為重要產業來抓。建議州委、州政府成立草產業領導小組,州委主管領導擔任組長。抽調有關部門人員成立草業辦公室,專門扶持草業發展。要制定草業發展的長遠規劃,規劃論證一批草業發展項目,以項目向國家和省爭取建設資金。草業發展會涉及資金投入、政策引導、土地流轉及科研成果轉換與推廣等方面,必然會產生一些矛盾。各縣區要圍繞影響草業發展的土地流轉、機械化、配套技術管理等問題,認真研究,周密部署,做好農民的思想工作,確保領導和工作力度到位。要建立和完善目標責任機制和推進落實機制,將工作目標列入農村經濟評價體系,層層分解任務,明確責任,兌現獎懲。各縣區特別是牧區要通過調整農業種植結構,積極培育草業大戶和種草養畜專業戶,建立示范基地,推進工作落實,確保草業發展目標落到實處,收到實效。草業是朝陽產業,又是綜合性很強的產業,其發展與許多部門相關,必須綜合考慮、統籌安排,計劃、財政、環保、土地等部門要加強協作,大力支持草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