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江蘇省鹽城市聚亨路小學五(11)班 傅子欽
● 指導老師/蔡瑩瑩

在江蘇網上科普展示館的科技英才廳里,有許多令人無比敬佩的科學家。但要說我最喜歡的科學家,那就非蓋鈞鎰院士莫屬了。
蓋鈞鎰院士于1936 年6 月出生于江蘇無錫,是著名的作物遺傳育種學家、國家大豆改良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他將一個甲子的歲月都獻給了大豆事業,因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大豆院士”。
我欽佩他樸實專注的科研態度。
在田間,無論是風吹還是日曬,他常常俯下身來,輕輕撥弄大豆的葉子,仔細查看大豆的生長情況,并記錄大豆的各種性狀特征,就像一位救死扶傷的醫生給病人看病診脈。他還傳道授業,耐心地為身旁的學生講解有關大豆的知識。在實驗室里,他一絲不茍地歸類整理大豆的品種,研究如何改良大豆的基因,只為努力培育出更好的大豆種子。八十幾歲高齡的他總是清晨來到辦公室,一直到深夜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我更欽佩他頂天立地的科學擔當。
他的心里裝著農民。曾在農村鍛煉過的蓋院士深深感激房東大娘對他的照顧,所以他在心里暗暗發誓:“農民太淳樸了,我一定要好好為他們服務!”他將全部身心都撲在大豆科研上,渴望通過大豆提高農民的收入,讓農民過上更好的生活。
他的心里還裝著國家。目前,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和消費國,這一點讓蓋院士很不安。留美期間,中美兩國在大豆產業上的差距,也深深觸動了他。大豆的原產地是中國,大豆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種國力的競爭。耄耋之年的蓋院士說:“只要每天早上中國人的碗里裝的是自己的豆腐,中國人的杯子里盛的是自己的豆漿,我的堅持就有意義。”實現大豆自給自足、打贏種業翻身仗,是他矢志不移的目標。
在蓋院士與眾多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我國已經育成多個大豆新品種,大豆畝產提高10%,建成世界第三大大豆種質綜合性狀數據庫……
“年輕人要有雄心,要有志向才行?!鄙w院士的科學精神將引領我砥礪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