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洋 馬萬欣* 胡斌 李昊 石順利 何曙光 韓楊 趙澈勒格日 史文秀 田耕辰 修宗武 劉偉包玲玲 李紅艷 張鑫
(1.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畜牧業發展中心,內蒙古通遼 028000;2.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內蒙古通遼 028200)
隨著通遼市肉牛全產業鏈全力推進,通遼市肉牛產業蓬勃發展,受近年來肉牛養殖效益較高、基礎母牛群體持續擴大、繁殖成活率穩步提升等多重因素影響,2022 年6 月,牛存欄367.3 萬頭,牛出欄55.3 萬頭,牛存欄、出欄增長較快,同比均提高10 個百分點左右,能繁母牛存欄同比增長達到17.35%,創歷史新高。受綜合資源稟賦因素的影響,通遼市肉牛養殖業被賦予向“精細化”與“標準化”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也促使通遼市肉牛業加速“精細化與標準化”飼養進程,由“增量”發展轉向“提質”發展的需求尤為迫切。因此,應盡可能地提高生產效率,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向細節求效益,避免非必要的資源浪費[1]。
因此,進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推動肉牛產業生產方式轉變,提高標準化、規模化肉牛養殖比重,通過對通遼地區肉牛高效育肥技術的探究,綜合育肥牛的挑選、運輸、育肥牛群管理的肉牛優質高效育肥技術措施,為廣大養殖戶提供參考[3]。
選擇骨架大、體型方正、眼睛明亮有神、健康無疾病的公牛。在品種選擇方面,可選擇科爾沁肉牛、西門塔爾等良種牛。年齡選擇6 月齡至1 周歲的小公牛,體重在300kg 以上。架子牛育肥宜首選公牛,其次閹牛、淘汰母牛。
要求頭寬肉厚,頸短粗而有力,胸寬深而隆起,肋骨開張且肌肉飽滿,背腰和尻部寬廣,四肢短直強壯有力,皮膚柔軟,毛色光亮,全身肌肉豐滿,整個牛體型側視時近似“磚”形,正前方看呈“圓桶形”,后肢關節高的架子牛發育力強。
購買時了解牛只來源、飼養歷史等,觀察四肢有無瘸腿、軟弱無力等情況,觀察眼窩是否凹陷、眼睛神采是否精神和鼻鏡是否潮濕及糞便是否正常、皮膚松弛柔軟,被毛柔軟密實、頸部注射部位有無腫脹或針眼等特征,以便對牛健康狀況進行初步判斷,防止購買病牛。
育肥架子牛膘情不盡相同。手觸摸感覺較不明顯,表明肌肉雄健有力,為中上等;骨骼外露不明顯,但用手觸摸感覺較明顯為中等;應注意兩側肋骨、脊椎骨、十字部、腰角和臀端肌肉豐滿情況,骨骼明顯外露者,膘情為中下等;選擇購買時據此確定牛的價值和育肥時間。
(1)運輸前,按規定對購買的架子牛進行檢疫,合格者在購買地動物檢疫主管部門出具檢疫證明,憑檢疫證明方可運輸。
(2)裝車前12~16h 停止喂料,4h 停水。運輸裝車時,將牛拴系于車廂欄桿,牛頭和欄桿的距離為10cm 左右。相鄰牛反方向拴系,防止牛互相碰撞致傷,減少牛應激反應。夏季運輸時長超過3h 以上,應遮陽防暑。
(3)運牛車輛的車廂地板進行防滑處理。運輸車輛在運輸前和使用后徹底消毒。牛場配備裝卸臺、裝卸通道,便于牛只下車,防止摔傷等突發情況。
(1)進場后,根據采購牛的來源、月齡、體重、運輸距離評估分群,細致整理牛群情況,確定入場后育肥牛分群處理方案。
(2)入場休息與疾病檢查。入圈前牛舍要嚴格消毒,新牛群入圈后用高效低毒消毒液帶牛定期消毒。新購進的育肥牛進場后隔離在單獨圈舍,運動場也與場內育肥牛隔離開。隔離期為21d,進場時如有發病牛、外傷牛及時隔離到病牛圈,減少再次感染和傳染整個牛群的風險。
育肥牛到場后檢查牛群下車行走和健康情況,運輸過程中牛會發生脫水現象,架子牛進入圍欄后及時飲水。首次飲水以10~15kg 為宜,可添加食鹽(每頭牛150~200g),3~4h 后,飲水時水中添加麩皮、電解多維。按時飼喂優質青干草,并以漸進式增加精飼料,青貯飼料建議至少1 周后添加,與入場前飼喂的飼料盡可能保持一致,減少換料應激。建議到場牛只運輸多久就休息多久,休息期間將異常牛、明顯疾病的牛隔離到病牛圈,提前處理發生的外傷和其他問題。
對新入場的架子牛首先要進行入場登記,包括耳標、稱重等認證登記工作。第二,休息后集中進行免疫疫苗、驅蟲。可選用伊維菌素,同時驅殺體內外多種寄生蟲。驅蟲可從牛入場的第5~6 天進行,驅蟲3d 后,每頭牛口服“健胃散”,降低因應激導致的瘤胃功能減退,間隔5~7d 進行第二次驅蟲。驅蟲可每隔2~3 個月進行一次。第三,如果牛場沒有規范通道及降低牛應激的保定裝置,休息后再處理會造成額外更嚴重的應激,可以在下車時統一處理,依具體情況而定。
以粗飼料、青綠飼料為主,精飼料補充。飼料中絕不能含有動物源性飼料成分,嚴禁有動物腦組織等成分。
(1)粗飼料以干草、玉米秸稈、豆類作物秸稈等飼草為主。玉米秸稈經切碎、揉搓、青貯或氨化處理。稻草、小麥秸稈氨化處理、微貯處理。
(2)青綠飼料以優質青綠、青貯飼料、干草等粗料為宜。
育肥牛的日糧配方青貯飼料25kg、干草5kg,精料按情況而定。磷酸鈣或碳酸鈣50g,可適當增加。
精粗飼料要合理搭配,具體參照育肥前期,每天早晚各飼喂1 次,每天喂精料4~5kg。育肥階段,由于飼喂的精料很多,精料在瘤胃內異常發酵,易發生酸中毒,瘤胃微生物也會受到抑制,影響飼料消化。添加緩沖劑及時中和瘤胃內酸性物質,增進肉牛食欲,提高飼料利用率。配方可按碳酸氫鈉與磷酸二氫鉀2∶1 的比例混合。
胃酸緩沖劑效果明顯,合理添加。上述混合緩沖劑使用量為混合精料的0.8%~1%,在育肥前期可按肉牛混合精料的1%添加,育肥后期可按0.8%添加。碳酸氫鈉單獨使用時,可按0.5%~2%添加。
保證充足飲水,日糧以精飼料為主,適當添加微生態制劑,精料可占整個育肥后期日糧總量的70%~80%,按體重1.5%~2.0%飼喂,每天飼喂精料5~6kg,飼喂次數可適當增加[2]。

表1 育肥期精料配方 單位:%
5.1.1 飼喂
(1)粗飼料:首先,飼喂優質玉米秸稈、青貯飼料及青干草,利用當地種植優勢優先使用全株玉米青貯型飼料。首次限制飼喂量,每頭牛5~5.5kg,2~3d 后可逐漸增加飼喂量,每頭每天增加到8~10kg,6d 后可自由采食[2]。
(2)精飼料:架子牛進場后3~7d 可飼喂混合精飼料,混合精飼料的量由少到多,逐漸加量分時段多次添加,7d 后可飼喂正常供給量。
5.1.2 分群
按體重、強壯程度進行分群,牛群數量按圈欄大小、運動場的面積進行測算,每100m2以10~15 頭為宜,分群時注意觀察,發現牛只相互搏斗,及時分圈。
5.1.3 設備清理
定期對混合、加工和貯存設備進行沖洗或清潔。
5.2.1 日常管理
建立飼養員巡視制度,兩人分別每天定期觀察3次以上,及時發現處置和治療病牛。
5.2.2 環境衛生管理
定期清理采食槽、水槽等器具,保持牛舍地面干燥衛生;定期清理糞便及糞污處理。
(1)外來人員進入生產區要按照規定程序消毒,穿著防護服、帽、鞋并戴好口罩。
(2)防止蚊蠅滋生,按照規定定期滅鼠、滅蠅、滅蚊。
(3)及時出欄。由于牛只體重超過500kg 后會出現生長減緩。應及時出售通過直線育肥體重達到510~560kg 或架子牛育肥3.5~4 月后的牛只。根據市場行情變化分批次及時出欄,以提高經濟效益。
提高肉牛飼養管理水平不是一蹴而就的,促進優質肉品生產從牛場的設計到牛群的飼養管理都要嚴格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據科爾沁肉牛的生長特點和營養需要推廣肉牛優質高效育肥技術,有針對性地對肉牛進行分階段育肥,將育肥周期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從而提高肉質嫩度,進一步改善肉質風味。加強肉牛飼養圈舍環境的監督,做好免疫工作。根據肉牛的不同發育時期及時接種相應的疫苗,有效降低疾病因素帶來的經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