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云帆,邢麗坤,張夢龍,郭 敏
(安徽理工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安徽淮南 232001)
為了綠色、可持續發展,中國在努力實現能源結構轉型,大力發展零排放和減碳能源技術。電動汽車利用新能源技術,實現零排放。鋰離子蓄電池組作為車輛動力能源,實時的SOC估計是車輛電池組安全使用和能量管理的必要參數之一。
國內外對鋰電池SOC估計做了大量的研究,目前絕大多數都以模型為基礎:一是電化學模型,通過分析計算鋰電池化學反應估計電池SOC,該法以相關的電化學機理為基礎,計算較為復雜;二是黑箱模型,通過大量數據驅動建立黑箱模型,如神經網絡等[1],該法需要大量數據訓練模型,抗干擾能力差;三是等效電路模型,通過等效電路模型結合濾波算法估計鋰電池SOC[2],該法計算量較小而且精度較高,具有很好的魯棒性,但該法對模型的精度要求較高。
因此,學者們對等效電路模型參數辨識和SOC估計算法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曹銘等[3]提出基于非線性最小二乘法(RLS)的離線參數辨識,保證了模型的辨識精度,但是所辨識模型的參數固定,對復雜工況不具備適用性;ZHU 等[4]基于約束條件的RLS 進行在線參數辨識,用UKF 估計電池SOC,進一步提高了模型精度,但RLS 算法采用的數據點較少,精度較低,且SOC算法對噪聲無法有效濾除;李心成等[5]采用帶遺忘因子的遞推最小二乘法(FFRLS)進行參數辨識,有效解決數據冗余問題,但該算法遺忘因子是固定的,不同工況下參數辨識誤差比較大,EKF 算法的噪聲固定,并不符合實際的生產應用;XIONG 等[6]提出雙擴展卡爾曼濾波算法(DEKF),進行參數和SOC聯合估計,實現了在線參數辨識,大大提高了模型對于不同工況的適應度,但是EKF 中的線性化過程因為省略部分高次項,造成誤差持續存在,而且實際工況的噪聲影響無法處理。雖然上述研究使鋰電池SOC估計算法得到進一步發展,但上述研究中仍存在模型參數固定、參數辨識精度較低、實際工況噪聲無法濾除等問題。
針對實際工況下鋰電池參數時變特性不同噪聲對SOC估計影響較大的問題,提出宏觀時間尺度下采用UKF 算法對等效電路模型進行參數辨識,并聯合微觀時間尺度下的AUKF 算法估計鋰電池SOC,既解決了傳統離線參數辨識模型固定導致誤差較大的問題,又解決了EKF 因省略高次項導致算法精度低的問題,還濾除了環境和工況噪聲,提高了算法魯棒性、精確性。
實驗對象采用由10 只18650 型三元鋰電池并聯而成的電池組,實驗平臺如圖1 所示,溫控箱用來設置鋰電池工作溫度,這里設置恒溫25 ℃,PC 端通過串口對可編程電子負載發送指令,對電池進行充放電實驗。同時用數據采集卡采集鋰電池數據,并實時傳輸到PC 端。

圖1 實驗平臺實物圖
鋰電池模型是SOC估計的基礎,但是考慮到模型精度和計算量成正比,權衡計算量和精度,選用二階等效電路模型,在保證估計精度的同時,計算量較小,更適合作為SOC估計的電池模型,二階等效電路結構圖如圖2。

圖2 鋰電池二階等效電路模型
根據電路原理得到電路模型的回路狀態方程:

觀測方程:

式中:C1、C2為極化電容;Uoc為開路電壓;U0為端電壓;Ts為采樣時間;Qn為電池容量;R1、R2為極化電阻;R0為電池歐姆內阻。
將公式(1)、(2)差分離散化得到:

模型的參數辨識主要通過兩個實驗完成,一是通過恒流放電實驗確定Uoc與SOC關系,二是通過UDDS 實驗在線辨識R0、R1、C1、R2、C2。
2.1.1 恒流放電實驗
采用恒定脈沖電流對電池放電,放電電流3 A,持續6 min,然后靜置4 h,記錄電池開路電壓。重復上述操作10 次,擬合得到Uoc關于SOC的函數關系。Uoc-SOC曲線如圖3所示。

圖3 Uoc-SOC擬合曲線
將SOC作為變量,通過公式(4)對Uoc與SOC的數據點做八階擬合,從而得到Uoc與SOC的函數:

2.1.2 UDDS 工況
采用UDDS 工況作為在線參數辨識實際工況。在滿足電池工作情況下,循環一次工況,電池SOC值減少5%,實驗從SOC為1 時開始對該工況進行20 次循環,直至SOC=0,采用UDDS 工況電流激勵電池組,通過數據采集卡采集工況下電池組的實測電壓,得到實際工況下電流、電壓如圖4 所示。

圖4 UDDS循環工況實驗電壓、電流曲線
在線參數辨識是通過采集鋰電池前一時刻的電流電壓數據,并進行實時參數辨識,得到每個時刻最新的模型參數,從而達到電池模型參數隨工況變化而自適應更新的效果,使模型和SOC估計更加精確。UKF 在線參數辨識具體算法流程[7]如下。
根據公式(3)的狀態空間方程,引入參數變量和狀態變量為自變量后的狀態空間方程:

式中:θ=[R R1C1R2C2]T;宏觀尺度L=60 s;微觀尺度序列l∈(1~L);wk、vk為系統的過程噪聲和觀測噪聲;rk為模型參數過程噪聲。
初始化參數變量和參數變量協方差,確定UKF 算法的參數a=0.01,ki=0,b=2,M=5。
第一步:計算k時刻采樣點

第二步:計算權重

第三步:參數預測值+1和系統方差預測值Pxx

第四步:更新預測參數

第五步:更新觀測值+1和觀測方差預測值Pyy

第六步:參數變量協方差Pxy、無跡卡爾曼增益K

第七步:觀測更新

第八步:系統參數更新

脈沖放電工況的電流電壓曲線如圖5 所示,通過與傳統遞推最小二乘法(RLS)離線參數辨識所得模型進行比較分析,其端電壓誤差如圖6 所示。

圖5 脈沖放電工況電壓電流曲線
由圖6 可以看出,相比于傳統離線參數辨識,在線參數辨識所得的電池模型的端電壓誤差更小,更契合與當前電池的實際狀態。通過數據分析,UKF 在線參數辨識所得模型電壓的平均絕對誤差(MAE)為0.004 2,均方根誤差(RMSE)為0.006 3;RLS 離線參數辨識所得模型預測電壓的MAE 為0.007 4,RMSE 為0.009 9;結果說明,UKF 在線參數辨識所辨識的模型精度更高,誤差波動小,魯棒性更好。

圖6 端電壓誤差
上述脈沖放電工況實驗較為簡單,并不符合實際電動汽車工作狀況。因此,采用UDDS 工況進一步分析復雜工況下的模型精度和聯合估計算法的精度。UDDS 工況下UKF 在線參數辨識模型端電壓誤差和RLS 離線參數辨識模型端電壓誤差如圖7 所示。

圖7 模型端電壓誤差曲線
通過數據分析可得,UKF 在線參數辨識所得模型電壓的平均絕對誤差(MAE)為0.004 5,均方根誤差(RMSE)為0.006 8;EKF 在線參數辨識的模型端電壓MAE 為0.005 2,RMSE 為0.007 6,RLS 離線參數辨識所得模型預測電壓的MAE 為0.005 6,RMSE 為0.008 4;與離線參數辨識相比較,UKF 和EKF 在線參數辨識的精度都要更高,誤差波動更小,證實了在線參數辨識的優異性,其模型更精準。通過UKF 與EKF 在線參數辨識相比較,UKF 模型誤差更小,說明了UKF解決了EKF 線性化造成的誤差增大問題,提高了模型的精度,進一步驗證UKF 在線參數辨識即使在電流急劇變化的復雜工況中,仍然可以保持較高的精度和較好的魯棒性。
宏觀時間尺度下采用UKF 進行在線參數辨識[8],微觀時間尺度下用AUKF 估計鋰電池SOC,具體流程參考文獻[9],實現基于UKF-AUKF 的鋰電池在線參數辨識和SOC聯合估計。首先建鋰電池狀態空間方程,對于電路模型參數初值,吸取離線參數辨識精確的優點,用遞推最小二乘法離線參數辨識得到的模型參數,作為鋰電池聯合估計的初值;以60 s 的微觀時間尺度序列進行SOC估計,SOC估計到達60 s 后,切換時間尺度為宏觀時間尺度進行一次參數辨識,將辨識出的參數更新到狀態空間方程中,再切換為微觀時間尺度進行SOC估計,循環往復實現在線參數辨識與SOC的聯合估計。具體流程如圖8 所示。

圖8 UKF-AUKF聯合估計流程圖
模型誤差大小取決于參數辨識的模型精度[10],模型的精度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模型端電壓與真實值的誤差,前面已經進行了探討;另一方面體現在SOC的估計精度上。為了驗證實際工況下的算法性能和精度,用脈沖放電工況和UDDS工況作為實際工況,通過對比SOC的估計精度,來驗證聯合估計算法的在線參數辨識精度和鋰電池SOC估計精度。
下面通過與RLS 離線參數辨識下EKF 算法估計鋰電池SOC進行對比。SOC估計誤差如圖9 所示。

圖9 SOC估計誤差
由圖9 可以看出,整體上UKF-AUKF 的SOC誤差更小,波動較少,魯棒性好。靜置階段兩種參數辨識得到的模型精度相差不大,但在電流變化時,UKF 在線參數辨識總是可以很快跟蹤到參數變化,而RLS 辨識的模型總是恒定不變的,因此誤差會變大,出現波動。UKF 參數辨識下鋰電池SOC估計的平均絕對誤差為0.004 6,均方根誤差為0.014 2;RLS 參數辨識下SOC估計的平均絕對誤差為0.007 1,均方根誤差為0.023 6。從數據上可以看出,UKF 所辨識的電池模型精度要比RLS 所辨識的電池模型精度高得多,并且更加穩定,在電流變化時更夠快速追蹤SOC的變化。
為進一步探究聯合估計算法的精度,下面對UDDS 工況下各參數辨識所得模型進行SOC估計,電池SOC估計如圖10所示,各聯合估計的SOC估計誤差如圖11 所示。

圖10 UDDS下各算法的SOC估計

圖11 UDDS下各算法的SOC估計誤差
圖10 表示各算法的SOC估計,從圖中可以看出UKFAUKF 最貼近于真實值,DEKF 算法估計精度稍差,RLS-EKF估計精度最差;在保證SOC算法都為EKF 算法時,DEKF 明顯優于RLS-EKF,證明了在線參數辨識模型的精確性,相比于DEKF,UKF-AUKF 的SOC估計誤差更小,進一步說明了UKF-AUKF 解決了EKF 算法中用泰勒公式展開線性化這一過程,避免了因線性化而省略高次項造成的誤差;該算法在復雜工況下誤差波動較小,根據表1 的RMSE 數據,說明了UKF-AUKF 對噪聲能夠很好的濾除,使得SOC誤差更平穩,魯棒性更強,解決了實際SOC估計過程中噪聲變化的問題。幾種算法的SOC誤差分析見表1。

表1 各算法SOC 誤差分析
從RLS-EKF 和DEKF 結果可以看出,相比于傳統的離線參數辨識,在線參數辨識精度明顯要高,在線參數辨識的模型隨著工況的變化自適應更新,更契合鋰電池實際工況;UKF-AUKF 精度最高,相比于DEKF,其SOC估計誤差更小,而且隨著工況的急劇變化,其誤差波動不大,極其穩定,魯棒性好。
本文通過UKF 算法對鋰電池二階等效模型進行在線參數辨識,結合AUKF 估計鋰電池SOC,將SOC的平均絕對誤差降低到0.005 1,解決了復雜工況下鋰電池參數時變問題和SOC估計過程中噪聲影響的問題,大幅度提高電池模型精度;通過脈沖放電工況和UDDS 工況下各種參數辨識方法和SOC估計算法對比分析,驗證了本文方法的精確性和穩定性。本文的模型建立以及SOC估計算法的實現都是恒溫條件下的分析研究,對于不同溫度適用性還有待于研究,接下來將就不同溫度下UKF-AUKF 適用性進一步展開實驗,驗證算法適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