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靈 龔任界 姚 瑞
文化作為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靈魂,具有無可取代的價值。只有高度的文化自信、自覺,才能形成文化認同力,文化才能繁榮興盛,中華民族才能真正實現偉大復興,因此,弘揚和發展名人文化對于當下增強國人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并最終達成文化認同,形成社會發展中意識形態的合流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福建省省會、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福州的眾多旅游景點中,最著名的當數“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自古以來最富文化氣息的地方,有著“中國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閩都名人的聚居地”“中國明清建筑博物館”等美稱,這些稱號足以體現其形成的歷史之悠久、所承載的文化之豐富。而在三坊七巷所承載的眾多文化中,名人文化作為一個極具地緣性的文化現象與文化資源,因其特有的文化功能而在當代社會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歷史名人是一個城市生命線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優秀國家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歷史名人是有跡可尋的,同姓、同區域生活的人甚至有可能和名人血脈相連,因此歷史名人能夠有效地喚起人們的親切感和自豪感,人們也會自發地宣傳名人文化。歷史名人相比于勵志傳說更能成為一個人成長中實實在在的榜樣。從三坊七巷中孕育出的一代代出類拔萃的英杰,他們杰出的事跡和歷史成就為福州城市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也成了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文化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它擁有多重含義:它是人們不斷習得的觀念、態度和行為模式等經驗及其持續變化的過程;它是一種社會現象的匯聚,是在人類生存和發展過程中逐步創造、形成的。文化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產物,它在形成和發展的每個環節都離不開人的參與,因此人是文化的基礎和核心,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也因為人的參與而擁有其自身的生命力和獨特的創造力。人的生活必然存在于一定的文化環境里,在這個特定的環境中如果能夠自覺、自信地遵循、追求和創造合乎這個時代要求和自身發展需要的、正確的、崇高的言行,那便是實現文化自覺、自信的最高境界。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文化身份,每個人的文化身份都是基于社會生活中所認知的自我而形成的,這些認知教會人們如何在社會中生存,也構成了人們的思想、行為、性格等特征。文化也是一種歷史現象,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巨輪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揚棄而來的。一個民族的文化代表著古往今來的審美、追求和理想。因此文化對個人、民族和國家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
社會認同、民族認同最深層次的基礎是人們對所處社會和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國作為一個多民族的融合國家,我國人民急需建立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之間的聯結,實現中華民族與國家認同相統一。在國際競爭日益白熱化的時代,以文化認同為代表的“軟實力”的競爭不可避免地成為綜合國力競爭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中國與其他國家跨文化交流的發展史是中華文化發展的縮影,而三坊七巷名人文化更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源泉的中華文化,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發展,日漸成為我國人民的向往。今天,文化更成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支撐之一。
如果想要深入研究文化自覺、自信以及文化認同力這三個問題,就必須厘清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之間的關系。
文化自覺體現為一種批判精神,是人們自主地對所接觸的傳統文化乃至文化傳統的一種批判。文化自覺使人能夠自主地厘清哪些文化需要堅決繼承并發展,哪些文化需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而賦予其新的內涵,哪些需要堅決摒棄,并能夠自覺遵循內心所認同的文化對其進行篩選、加工和實施。
文化自信源于人們對自身所處文化傳統的認同。在道路正確基礎上的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之本。文化自信可以根據指代范圍的大小,分為狹義的文化自信和廣義的文化自信。狹義的文化自信,是指與“四個自信”并列的文化自信;廣義的文化自信,是指包含著道路、理論、文化和制度自信在內的人類歷史長河中逐漸凝練而成的文化自信。
要建立三坊七巷名人文化自覺與自信,發展文化認同,讓人們自覺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開拓創新文化,首先就要保護三坊七巷名人文化,這對提升閩都城市的文化影響力具有重要作用。
但目前三坊七巷名人文化保護與利用過于依賴政府力量,社會力量參與度較低,同時還存在著名人文化利用率低、規模小、知名度不高等問題。
名人文化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整合,名人故居內僅僅通過展板、歷史物件展示、歷史記錄視頻輪播的方式進行名人文化傳播,難以吸引游客,并使游客對名人文化產生興趣與記憶,所以應當深入挖掘名人故居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加大推廣力度,既可開辦名人知識講座、知識競賽、名人文化周邊產品設計大賽等讓青年一代更多更好地參與到活動中,也可將名人事跡編成教材,融入中小學地方課程之中。
在名人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發展與建設方面,需要多方力量協同支持,既需要政府加大資源的投入力度,同時也要加強對項目的監管,也需要調動社會廣泛力量的參與,擴大名人文化遺產保護和開發利用的群眾基礎。鼓勵企業投資開發名人文化產業,如名人品牌、文創產品、名人IP動漫等,在尊重歷史名人的前提下,將歷史文化名人現代化。在賦予歷史名人親和力的同時區別于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使其更富有生命力,更容易受到年輕人的喜愛。在保護和利用三坊七巷的過程中,既要強化名人文化遺產的保護,也要盤活用好文化資源,發展名人文化旅游資源,為社會提供多樣化、多層次的名人文化產品與服務;鼓勵學校課程內容結合當地優秀名人文化,建立以名人文化為基礎的課程思政體系,讓學生從小對國家、民族文化形成強烈的文化認同、自信和自覺;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到名人文化的推介、傳播和建設中,發揮名人文化遺產的社會教育功能和經濟功能,有效地增加相關從業者的經濟收入,引起社會各方力量的關注,吸引其加入三坊七巷名人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的隊伍中,實現名人文化現代化和景區的可持續發展。
名人文化資源是歷史名人在生活和生產中創造的,是經過漫長歷史的洗禮沉淀下來的寶貴財富,是一個城市生命線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城市人民集體記憶的一部分,歷史名人能夠有效地喚起人們的親切感和自豪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稀缺資源。對于歷史名人文化資源的深度挖掘有利于更好地保護歷史,延續優秀名人文化血脈,弘揚優秀名人文化精神,促進文化自信、自覺和認同。但現有三坊七巷歷史文化名人的精神遺存以及由其衍生的民俗活動的保護與利用出現嚴重的滯后問題,缺乏“文化+科技”“文化+互聯網”的探索。保護與利用觀念缺乏創新,名人文化資源的保護與發展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抓住年輕人的喜好,加入新的傳播方式,如短視頻傳播、VR游戲等。
文化是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文化宣傳是主要的文化推介工作。近幾年,三坊七巷旅游業發展迅速,但針對名人文化的宣傳展示依然停留在文字信息展示的階段。
名人文化宣傳核心的確立是名人文化宣傳工作的基源和主動力。三坊七巷是集建筑文化、名人文化、民俗文化、書院文化等眾多文化于一身的全國名人故居最集中的歷史文化街區,是千年古城福州歷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相較于其他歷史文化街區具有諸多獨特性:貴族和士大夫從三坊七巷形成的晉、唐代起便聚居于此,于清至民國走向輝煌,并見證了福州城市的發展,濃縮了福州城市文化的變遷歷史,同時涌現出大量對當時社會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他們發揮自身力量推動了中國社會歷史的發展。三坊七巷也是閩臺歷史文化親緣關系的見證、閩都城市精神文化的集中代表以及閩學的發源地之一。
雖然名人文化有著天然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是在宣傳推廣和發展過程中依然需要不斷創新傳播的方式和發展的手段,只有創新挖掘三坊七巷建筑、園林、繪畫、書法、篆刻等內涵豐富的方式,才能夯實城市的文化底蘊,煥發三坊七巷新活力。
以國內外文化產業為參照,積極推進以三坊七巷為代表的閩都文化產業化、國際化的進程,發揮優勢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推進文化生產、流通與高新技術的結合,借助短視頻、App、微信、動漫、生活用品等,把名人文化內涵深入民眾的日常生活中。創新宣傳方式,如設計名人IP形象,打造名人品牌,加入AR、VR、MR技術,以激起廣大民眾的興趣,從而在吸引更多游客的同時有效傳播名人文化。
成熟的名人文化宣傳應當把地名與人名緊密聯系,如提起紹興就想起魯迅,提起武夷山就想起朱熹,提起曲阜就想起孔子等。目前,三坊七巷在名人文化對外宣傳方面重視不夠,受眾印象模糊,部分受眾只聽說“近代名人聚居地”的稱號,而對其所指代的“名人”具體是誰、有哪些事跡一無所知。
三坊七巷的名人相較于其他地方的名人,具有以下幾個優勢:(1)名人眾多;(2)名人層次高,涉及領域廣;(3)名人年代較近;(4)名人彼此之間有密切的姻親等關系。
林則徐作為三坊七巷眾多名人中影響最大的一位,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稱,是中國引進國際法的第一人。林則徐禁煙、銷煙受到了馬克思的高度稱贊,在國際上也有很高的贊譽,因此其旅游文化品牌可塑性最高。故應樹立以林則徐為主的名人文化游覽品牌,讓福州三坊七巷與林則徐畫等號,起到更好的名人文化宣傳效應,再根據各位名人間的相互關系,逐一引入其他名人,讓受眾感受名人間的聯動。
要提升人們的文化自覺、自信和認同力,就要對文化意義有清晰的認識。對三坊七巷的名人文化全面且客觀地做出評價,可以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廣泛宣傳,通過文化產品的熏陶教化,通過多種途徑的教育涵養,增強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自覺、自信和認同,增強人們文化建設的責任感,保證中華文化沿著歷史和現實的正確路線健康地發展。
努力把三坊七巷打造成促進非遺文化傳承的大平臺,讓名人文化活起來,勇于創新,讓名人文化深深融入人們的生活。福州在三坊七巷保護利用中,堅持活化利用,優化業態,為文物建筑再添新活力。對名人故居開展修復和再利用工作,以展示閩都特色文化、打造閩都文化國際化為著力點,引導永和魚丸、同利肉燕等老字號商鋪回歸,在延續傳統民俗文化的同時,增加景區收入。在水榭戲臺、小黃樓,地方戲曲閩劇、評話、伬唱等保持常態化演出,讓這些文保院落充滿生機活力。
三坊七巷作為眾多文化的載體,是一種不可缺失的歷史文化記憶,是一種不可切斷的城市歷史文脈,是一種不可磨滅的文化象征符號。而其與其他歷史文化街區相區別的名人文化,更是別具一格。將“三坊七巷名人文化”確立為傳統文化宣傳核心,對福州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打造閩都城市品牌,提升閩都城市文化內涵、推進城市文明建設,有助于推進閩都國際化發展。以“三坊七巷名人文化”為傳統文化宣傳核心是福州深厚的城市文化內涵的充分展示,也是推動城市文明化進程有效的動力。
要想保護好、利用好三坊七巷名人文化,就要全面落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始終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統一、傳統與現代相統一、傳承與創新相統一。“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這一林則徐的名言概括了福州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具有深刻思想意義的同時融匯了三坊七巷所呈現出來的愛國、民本、戀土愛鄉等思想,被認為是福州城市精神的表達。因此,以“三坊七巷名人文化”為文化宣傳核心對宣傳福州城市精神,激發民眾愛國、愛鄉、共創和諧社會的熱情,提升城市形象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