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自炯
炯炯智庫創始人
數字經濟、元宇宙、虛擬人……所有的新物種,都離不開一種底層技術——算法。算法模型,打造了個性化的人工智能終端,不管是虛擬人還是機器人,在算法模型賦能下,都是AI進階的一種實現工具。也許有一天,人本身也會成為算法模型的一種,或者成為被算法模型深深綁架的生物。這種預測,有其當下發展痕跡和技術邏輯。
算法,不僅使品牌營銷精細化,也將是人的智力進階。品牌營銷中,數據算法應用比比皆是。用戶畫像通過數據分析,實現用戶標簽化。具象化管理通過數據精準定向和精細化分析,實現與顧客個性化溝通的精準營銷。而曝光、點擊、轉化和留存等品牌營銷常規量化數據,在算法的支撐下,讓品牌營銷帶有了更多市場運營性質的ROI。
搜索引擎有關內容收錄、展示、排序,流媒體資訊、抖音等短視頻內容推送、電商平臺的產品展示等,均有自己的一套算法支撐。筆者認為,算法更具想象力的應用不止于此。比如腦機交互技術,利用人的腦電波感應數據輸出,實現無線控制,或者意念控制實物,是AI將人的智力進階的體現。這種集合了腦科學、神經科學、生物控制、算法控制等諸多技術的應用,正是人工智能由數據搜集整理向數據應用、模型構建、算法控制發展的體現。
據了解,當下已經有相關企業介入腦波應用的商業化。相關產品已經開始商用。比如醫療、游戲及硬件開發等領域。當然,在進行大眾化普及應用的階段,同時將涉及到信息技術、區塊鏈、物聯網等更多前沿科技。
人工智能的另一個進階方式是深度學習(DL,Deep Learning)。只有進行持續的深度學習,AI機器人才能具有更多“人”的屬性。在深度學習階段,數據作為新時代生產資料的屬性會愈加突出。這也是各國愈加重視數據保護的原因:它不僅是當下的寫照,也是未來的參考。
元宇宙開辟了品牌營銷第二增長曲線。筆者認為,元宇宙最大的運營邏輯,就是技術融合搭建場景,算法模型實現互動。2021年初,筆者跟一位業內從事元宇宙社交APP的創業者聊天,開始關注元宇宙,但是我在其他地方卻鮮少看到元宇宙。我認為,雖然當時元宇宙概念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但在國內,只有個別創業者嗅到了商機,而輿論并未嗅到新商業的新聞點,認知也不成熟。2022年,元宇宙概念成為風口,但如今依然處于爭議期。作為一個行業詞,其熱度已經具備較高的商業價值,各類企業也接踵而至,從爭搶注冊含“元宇宙”的商標,到蹭熱度的商業推廣,元宇宙似乎已經到了非爆發不可的地步。欲成就“偉業”,難免要經歷一段試錯期。據炯炯智庫走訪觀察,當下元宇宙作為一個概念,被無償“引用”的商業行為,遠遠大于其實質內涵。也就是說,當下諸多打著元宇宙噱頭的品牌,事實上僅僅只是用了“數字孿生”“虛擬現實”技術的某個分支。在技術融合和場景應用上,遠遠未能實現元宇宙構建。
但虛擬現實的應用卻有了大發展,VR硬件、智能汽車、虛擬人等,雨后春筍般涌現。其中,虛擬人、虛擬偶像已成為企業品牌營銷的利器,作為企業打造的自我產品IP,代表企業品牌走向前端,與消費者、合作伙伴、媒體等形成互動。企業在數字世界到來的節點上,為自己找了個可塑可控的虛擬代言人。
從品牌營銷層面看,虛擬人為首的虛擬世界產品,未來在元宇宙世界里,有望成為拉動產品銷售,實現品牌定位升級的現象級IP。而品牌虛擬IP的興起,將為企業品牌提供新的出圈機會。基于此,品牌公關從業者需要具備新的視野,學會利用新的營銷工具,來為企業品牌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