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湖北省歌劇舞劇院 湖北 武漢 430070)
舞臺演出監督,是舞臺演出中的一個重要幕后崗位,也是舞臺藝術范疇里的一門重要職業。可以說,自從有舞臺演出以來,無論是戲曲還是戲劇,無論是歌舞還是魔術雜技,不管這個崗位是不是叫“舞臺演出監督”這個名字,其實際工作內容和專業性質都一直是相對固定的,業內人士對舞臺演出監督從業者需要具備較高專業素質的認知也是相對一致的。
筆者接觸并參與專業的舞臺演出已經超過30 年,經過多年的舞臺藝術實踐,筆者認為舞臺演出監督的重要性體現在:它是保證舞臺演出各個環節、各項流程、多個部門協調配合、有條不紊、順利完成演出任務的關鍵崗位之一。從工作流程來看,舞臺演出監督參與了從演出立項、節目策劃、節目排練、舞臺裝臺、舞臺合成、正式演出、舞臺卸臺的全過程,并且通常還承擔著對外協調和對內管理的重要責任。舞臺演出監督在舞臺演出過程中通常負責演出各部門的總體組織與協調、監督與指揮,正因為舞臺演出監督有如此的重要性,加之現代舞臺藝術越來越高科技,越來越復雜多樣,所以客觀上對此崗位的職業素質要求也越發提升。只有胸有丘壑,才能舉重若輕。
舞臺演出監督工作涉及面極廣,工作事項很雜,大致包括:一、領會導演的整體創作意圖和具體藝術構思;二、掌握各藝術生產部門的工作進程;三、了解各藝術生產部門對舞臺的技術要求;四、熟悉演出場地和舞臺空間以及演出設備情況;五、有效組織協調舞美工程各部門(燈光、音響、裝置、服裝、化妝、道具等)圍繞演出開展準備工作,及時解決和處理各種工作問題;六、配合導演完成舞臺合成、聯排、彩排直至演出;七、演出期間組織指揮演出有序、安全、順利地進行,及時處理演出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突發事件;八、組織按時、安全完成舞臺全程裝、拆卸運輸過程。
通常情況下,一臺節目演出大幕拉開時往往是導演工作的結束,因為導演的創作和排練在此之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只待最后的舞臺呈現。而演出監督的工作卻正要進入關鍵時刻。換句話說就是導演此時把工作接力棒傳給了演出監督,對最后的舞臺呈現負責的人就是舞臺演出監督,舞臺演出監督的責任心是否強,臨場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響到整臺演出的質量。
從以上認識來看,舞臺演出監督從業者應該是一種復合型人才,既要具備一定的藝術修養和藝術實踐積累,又要具備舞臺工程技術領域的相關知識,除了這些專業學識素養的硬實力以外,更要具備很強的軟實力。良好的道德修養、高度負責的職業精神、強烈的團隊合作意識、縝密清晰的工作思路、冷靜果斷處理事態的心理素質、運籌帷幄的領導能力等等,這些素質都需要長期實踐積累。
以筆者所在的湖北省歌劇舞劇院創演的、現已成為中國民族歌劇經典之作的歌劇《洪湖赤衛隊》為例,這部歌劇從創演到現在已六十余年,在四五代演職人員的全情投入和精心打磨下,作品的舞臺呈現已經非常成熟,已在世界各地演出3000 余場。筆者有幸參與了該劇多年來的數次復排和演出,從開始階段的局部崗位和身兼多職(劇務、場務、字幕員、副演出監督等),到如今作為湖北省歌劇舞劇院舞美工程中心帶頭人深度參與其中,上百場演出,筆者對舞臺監督在該劇演出過程中的重要性深有體會。
舞臺演出監督的專業素質不是某一項具體工作的掌握和熟練程度,而是專業知識結構、藝術修養積累、溝通協調能力、統籌指揮能力等多方面集合的綜合素質。《洪湖赤衛隊》的創演過程中,舞臺演出監督的專業素質體現得十分明顯。因為是經典劇目的恢復性排演,筆者早就對這出保留劇目爛熟于心,所以在舞臺演出監督的角度,很大程度上減少了熟悉劇情、了解導演創作意圖的工作,最初階段只需要了解復排導演對原劇作了哪些修改和調整。嚴格說,舞臺監督的重頭工作放在了接下來的階段。在排練和演出的過程中,有兩大特點是舞臺演出監督必須注意的。
演出前期準備階段,當舞臺演出監督接到演出任務時,首先要和導演一起與主辦方溝通,什么時候演,在哪里演,演幾場。在了解基本意圖后,要和導演一起進行全方位立體協調工作,合理規劃整體時間安排和人員安排,制作排練日程安排表并隨時進行動態調整。這里的“動態”是指舞臺演出監督必須根據每個階段甚至每天的實際排練情況,來不斷調整排練計劃,并及時落實到每個部門及演員。近30 年來,《洪湖赤衛隊》在全國各地和海外演出數百場,場地條件,如舞臺面積、空間高度、側幕層數、吊桿和燈位數量、觀眾席距離、聲場環境、化妝間數量大小、道具間距離等各不相同。每到一個新的演出場地,舞臺演出監督都要盡早介入、盡快熟悉,盡快拿出科學合理的調度計劃和日程安排。有時裝臺時間只有正常時間的一半,這些因不同場地帶來的困難就需要舞臺演出監督根據實際情況迅速做出合理調整。
在大的日程框架下,舞臺演出監督要協助制定各分部門的日程計劃表,包括排練、裝臺、合景、合光,最后合成直至演出等。在排練合成階段,因為部門多、人員多、事情變化快,經常會出現反復溝通、多次協調的情況,要把導演合成并確定好的燈光(環境光、定點光、特效光等)、音響效果(主擴、返送、特效等)及舞臺布景、道具定位,都一一做好記錄。這一階段,舞臺演出監督經常面臨的問題有:演員與裝置、道具上下場出現沖突;定好的光位因各種原因發生偏移;音響返送偏弱、不穩定;地標定位不準等。這些都需要及時發現糾正。
正式演出階段則是舞臺演出監督的主戰場。舞臺演出監督的責任是提醒各部門、各環節有關人員提前做好準備工作,督促演員及舞臺工作人員各守其位、各負其責,并及時有效地處理演出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和突發事件,以確保演出順利進行。前面排練和合成兩個階段的一切溝通協調工作都是為了演出的順利進行。在演出過程中,筆者經常獨自站在側幕內,隨時協調演員、景片、道具的上下場秩序,也經常通過手持對講機提前一步提示燈光、音響、裝置、LED 屏等部門卡點出效果。演出時的舞臺演出監督一定是全神貫注、全力以赴的。
上述不同工作階段一系列的協調溝通工作不僅需要足夠的耐心、親和力和準確的語言表述能力,更需要有把握全局的統籌能力,將排練計劃以及各藝術部門的工作落實到位,順利完成演出期間舞臺和后臺的一切組織、管理工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溝通協調能力是整個創作演出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潤滑劑。
為了保證演出活動的順利完成,整個演出過程的所有環節和需要實現的預期效果都要刻在舞臺演出監督的頭腦中,因此他又必須是思路清晰的現場指揮者。這需要舞臺演出監督具備較為豐富的舞臺知識和過硬的專業技能。比如:燈光音響設備的基本功能和位置,燈光的明暗效果掌握,舞臺音響的調試,每道軟硬景的大小、高度、具體位置以及燈光照射后的效果,各類平臺搭建的安全性,吊桿的具體分配,上下場通道的暢通,場景切換的明暗、節奏等,都是舞臺演出監督應該掌握的舞臺常用知識。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舞臺演出監督就是“萬金油”,就得“天上知道一半,地下全知”。不了解各種舞臺設備的功能和位置,不清楚需要實現的藝術效果,不能及時發現舞臺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就一定不是一個合格的舞臺演出監督,就一定會亂決策、瞎指揮。舞臺演出監督每到一個新的演出場地,就應及時掌握上述相關舞臺設備的技術參數,做到對舞臺了如指掌。
“舞臺監督就是指揮員,是站在把握全局的位置上,他的一句話、一個手勢、一個眼神甚至呼吸的輕重,對戰斗集體的團結和士氣,都會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1.舞臺演出監督要具備胸有丘壑、高屋建瓴、積極向上的領導素質。一部大型歌劇,涉及上百位演員和工作人員,涉及幾十噸重的設備和物資,涉及長達幾個月的時間跨度,但嚴格意義上,需要且能夠有全局意識的人并不多,舞臺演出監督就是其中之一。舞臺演出監督要能夠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問題,對影響全局的問題和影響局部的小問題做到心中有數,統籌考慮解決問題優先級,這是筆者理解的胸有丘壑。另外,在解決問題的時候,要有足夠的耐心積極處理職責范圍內的各環節、各部門甚至每個演員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作為演出活動的帶動者,舞臺演出監督積極投入的工作狀態和解決問題的魄力會非常有助于推進工作的開展,甚至影響整場演出的質量。筆者的工作習慣是每到一個新的演出場地,都會優先考慮幾個重要事項:電力供應是否達標;舞臺安全是否有保障;舞臺設備是否完好;候場區域是否充足、便捷等。
2.舞臺演出監督要具備臨危不亂、冷靜從容、舉重若輕的大將風度。一部劇的演出從開始到結束,全體演職人員都處在緊張狀態中。是緊張而慌亂,還是緊張而有秩序,與舞臺演出監督有著直接的關系。舞臺演出監督的前期工作如果做得很到位,那么在演出的階段他的心里是踏實的,其鎮定自若的情緒和狀態會帶動全員順利完成演出任務。反之,如果舞臺演出監督手忙腳亂甚至焦躁不安,那么很容易造成周邊人員莫名的急促緊張、局面混亂。盡管再緊張,舞臺演出監督因為責任在肩,更要具備冷靜而鎮定的情緒,讓演職人員看到的是一個沉穩冷靜、鎮定自若的指揮者。在演出過程中經常會發生意想不到的突發事故,舞臺演出監督必須迅速反應、高效落實,解決問題、化解事故。一方面,舞臺演出監督應該在演出之前就做好各環節的檢查工作,盡可能排除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隱患(安全方面、設備方面等)。另一方面,舞臺演出監督要充分具備排除演出事故的思想準備、具備臨場排除演出事故的應變能力和排除演出事故的正確方式方法。因而,“舞臺監督應該嚴肅而周密,熱情而冷靜,嚴格而果斷,機智而靈活,嚴厲而寬容,全面而精細地組織、溝通與協調、控制和指揮所有參加演出的部門和各部門的人員,定時優質地完成演出任務”。
在《洪湖赤衛隊》多年的演出中,也多次發生各種意外事故。在珠海演出時,二幕中劉闖扔出的飛刀因為機械原因未能及時從木柱中彈出,臺上演員因缺少道具頓時怔住。此時的飛刀是銜接前后劇情最關鍵、也是唯一的道具,沒有了飛刀劇情就無法往下進行。幸好筆者提前布置準備了備用道具并讓道具人員在側幕旁盯場,筆者讓他們立刻將備用道具扔上舞臺,演員默契地撿起來往下接戲,避免了一次較為明顯的演出事故。類似的突發事件還有一些,如一幕中插赤衛隊旗的底座突然斷裂等等,這些突發情況都在舞臺演出監督冷靜指揮及演員的合理救場下,及時化解了演出冷場的尷尬,沒有釀成大的演出事故。舞臺演出監督在關鍵時刻要充分發揮冷靜有效的應變和處理事故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于舞臺演出監督而言正是一種專業的舞臺管理技術。
一個優秀的舞臺演出監督一定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而這些經驗又是取得演出成功的法寶。沒有任何一個舞臺演出監督從一開始就經驗豐富,他一定是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積累、成長起來的。筆者的經歷也是如此,劇院歷年來排演的各種優秀劇目每次都是筆者學習、實踐,不斷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機會。通過復排《編鐘樂舞》筆者認識到中國特有的古樂器編鐘的原聲如何在劇場環境下實現最佳聲場效果;通過上百場惠民演出讓筆者實踐了如何以較小的時間及資金成本贏得觀眾的喜愛和認可。除了親身實踐以外,加強學習也是迅速提高自己的必由之路。多觀摩國內外同行的優秀作品,多閱讀業內專家撰寫的理論文章,在不斷提升自己審美品位和藝術修養的同時還能有效拓寬專業視野,有效提高專業技能。舞劇《只此青綠》讓筆者感受到以單調的色彩依然可以呈現別有意境的視覺效果;《漢秀》演出讓筆者體驗了現代聲、光、電等高科技設備與節目內容的有機結合等等。
一個不得不面對的實際情況是,目前在國內,舞臺演出監督還未實現專業化、職業化。盡管早在宋、元時期就有了“引戲”,傳統戲曲也一直有“把場”,都相當于今天舞臺演出監督的角色,但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舞臺演出監督人員是從其他專業(比如演員、導演、舞美設計等)轉行來的,真正科班出身的舞臺演出監督極少,只有中國戲曲學院2016 年開設了只面向京劇的舞臺演出監督專業。但即使如此,國內每年成千上萬場專業舞臺演出,絕對不乏優秀甚至出色的舞臺演出監督人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們善于學習和吸收,善于積累經驗,厚積薄發,從而勝任這一專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