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航之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揚州 225127)
在中學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迅速,能夠快速接收外界信息,同時該階段也是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體育課是中學生必須學習的科目,其與文化課程同等重要,如何將德育要素融入體育課程中,實現體育課堂的德育效果,使學生能夠在提高身體素質的同時,培養個人的道德品質,是當前體育課堂的任務之一。
體育課是學校課程體系的一部分,當前中學生的體質監測數據表現出學生的體質水平整體呈現下降趨勢,為了減緩這種趨勢,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越來越重視體育與德育的融合。然而,體育德育的開展進度緩慢,未見成效,因此該文通過研究實際現象,探索問題產生的原因,并給出相關結論與建議。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首先應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培養成為思想政治覺悟與身體素質水平都符合當代要求的新青年,把培養學生、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作為教學觀點,貫穿于體育教學的全過程。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而不是壓迫式地傳授知識,將學生培養成為身體健康、思想積極、頑強拼搏、獨立自主的人。在此背景下,科學培養學生的方式方法,便成了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認為,培養學生需要以教師自身為行為標準,從教學理念出發,將德育要素充分貫徹在教育教學中,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校是進行人才培養的場所,學校的教學質量及教學水平決定了學生的發展前景,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學生群體,而立德樹人教育以德育作為前提,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這將極大地促進我國社會的進步。為此,在籃球課堂教學設計中,應充分結合立德樹人因素,全方位地培養學生。
1.2.1 籃球教學設計落實立德樹人的基本維度
(1)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主義是中華兒女對國家和民族的熱愛,對祖國的歸屬感,是每一個中國人都具有的國家自豪感。在體育全球化發展的背景下,體育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標準之一,體育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相互關系日益密切。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是我國民族精神的有效代表,體育文化中的內容與中華民族精神內涵相一致,增強學生對祖國的認同感,在體育教學中,融入愛國主義精神教育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有效路徑。
趙晶提出,應在體育強國建設中弘揚中國籃球運動中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的籃球運動是能夠多元化發展的,能夠在體育強國的建設中表現出籃球應有的育人化、專業化、普及化、產業化,將愛國主義精神內化于中國籃球運動,踐行體育強國建設的多元化體系中。
(2)競爭合作意識
體育教學是一種身體運動和思維活動相結合的教學活動,能夠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競爭與合作,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以及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在現代教學背景下,競爭與合作意識是貫徹立德樹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提高學生的個人體質健康水平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競爭能力,讓學生學會在相互的良性競爭之間,提高自己的運動技能水平,團結合作,解決問題,增進學生間的情誼,能夠在一定限度上表現出競爭與合作對學生成長的必要性。在當前時代背景中,中學生由于家庭與學業上的壓力,通常會表現出多種不良情緒,如抑郁、悲觀、疲勞、孤獨等,在這種條件下,將競爭與合作精神融入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在最大限度上幫助學生減輕因不良情緒造成的負面影響。
(3)意志品質培養
意志品質是人們在面對難度較大的困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品質。意志品質的優劣在一定限度上能夠決定任務的完成度。優良的意志品質是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能夠不怕困難,迎難而上的重要法寶。爭優爭先、堅持不懈、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正是體育課堂教學所要培養學生的重要內容。在學習體育知識時,學生需要投入腦力、體力,而這種精神和身體的雙重投入更加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體育課堂的這一特性正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
廖贛東提出,體育教學中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還要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激發出學生的好勝心理,幫助學生樹立信心,養成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4)規則意識培養
規則是人們在生活中所遵守的條件,規則意識的培養有助于社會的平穩運行。完備的自我意識和規范的行為習慣是立足社會,使社會平穩發展的基礎。規則意識并非人生來所具有的,規則意識的形成是在后天的學習中逐漸獲得的,是社會集體對于個體的要求,對人在社會的生存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教學的組織內容和方式、方法,競賽規則都離不開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
張國斌認為,現實社會中規則較多,每個社會個體及外界之間的溝通交流都需要規則來限制,將活動限制在規則之中是活動開展的必要前提。因此,在體育課堂中必須注重對其規則意識的培養,為其建立終身遵守規則意識打下基礎。
(5)社會適應能力
社會適應能力是指通過改變個人的習慣因素,使個體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的一種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包括生理、心理、道德品質層面的適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意味著學生能夠更快地融入集體,更快地提升自己。在體育課堂教學中,學生良好的適應能力意味著能夠很快地融入課堂,在師生、生生之間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能夠更快地學習運動技能,更好地理解體育教學中的德育要素。因此,在體育課堂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是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
1.2.2 立德樹人視域下揚州市新華中學籃球課堂教學評價
(1)學生對籃球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的認知評價
對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認知程度是促使學生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要動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如果學生缺乏對立德樹人的認知,那么學校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時便會困難重重。傳統體育課堂下的教學方式多是教師教、學生學的單向輸入模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不可避免的就是課堂內容的乏味枯燥,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也是目前中學體育教學落實立德樹人實效性不強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需要,在體育教學評價中,加強學生對立德樹人的認知意識。例如,學校黨委成立立德樹人領導小組,體育組組長擔任秘書長,并按照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要求,定期組織思政教師對學生開展立德樹人講座,強化學生對立德樹人的認知。建立四方合作的立德樹人線上線下平臺,充分利用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的角色,結合思政教師立德樹人思想傳播理念,鞏固學生對立德樹人的認知,從而實現學生對籃球課堂教學的認知評價。
(2)學生對籃球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的情境評價
創設相應的體育學習情境,能夠挖掘體育學科核心素養中的特殊元素。例如,如何在恰當的時機控制住自己情緒是需要一個長期的調整過程,可以設立合適的情境評價,對學生在某個特殊場合的情緒表現進行把控。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政意識,必須通過創設利于學生發展的學習情境,使立德樹人要素深入體育課堂教學過程,加強學生對課堂教學情境的評價意識。在體育學習情境中,通過師生間的互動、教師的評價和觀察、學生的思考來實現課堂教學情境評價。學生在籃球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處于一個動態變化的狀態,師生之間的主客體關系、籃球課堂的教學環境、籃球技戰術的教學策略都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所以評價也是復雜的。這就要求針對學生籃球課堂教學的評價,要創設相應的體育學習情境作為載體。
(3)學生對籃球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的內容評價
體育課堂是體育教學的主陣地,是體現教師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的具體落實,體育課最典型的特點就在于,身體實踐課占絕大部分,且教學自由度極高,教學過程難以把握。在這種特點下,學生容易產生懈怠心理,自然對相關德育工作不夠重視,但正因如此,才更應該不斷在課堂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相關知識理念,把握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內容評價,著力構建系統化籃球課程思政內容體系。在這種大體系下應做到以下要求:第一,籃球課程內容的選擇,要符合新時代的要求,對不符合立德樹人要求的課程內容加以修改,將新思想引入教學內容;第二,籃球課程內容評價要具有適用性,深入探索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并能夠做到與各年級學生相適用,使各年級學生能夠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對籃球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行評價。教學內容評價的革新,使教學內容能夠得到更加真實的評價結果,進一步促進籃球課堂教學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互相融合。
(4)學生對籃球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的行為評價
對學生在籃球課堂教學中行為的研究尚不太多,目前還沒形成權威和統一的定義,有學者把學生在課堂教學行為定義為學生在教學中為完成體育教師的要求,對教學過程進行的評價。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行為評價能夠很大限度上反映出體育教學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相互融合的效果,是實現體育課堂籃球教學評價的重要環節。筆者認為,學生對籃球課堂教學中立德樹人的行為評價應從以下方面進行:體育教師在課前準備到課程結束的過程中,思維和具體行動的表現;學生在籃球課堂教學中的自我學習效果評價;體育教師與學生課后的自我反思。
(1)在揚州市新華中學的籃球課堂教學中,對于學生競爭意識和團結與合作精神的培育力度較大,有利于學生之間形成穩定的合作學習小組,但普遍缺少變化,不利于學生適應陌生環境,提高適應能力。
(2)在揚州市新華中學的籃球課堂教學設計中,由于教學資源配置以及教學環境的限制,體育教師幾乎無法通過創設情境,設定合理的德育目標,運用網絡虛擬空間來進行籃球教學活動。
(3)在揚州市新華中學的籃球課堂教學評價中,評價內容基本符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要求,但學生對籃球課堂教學評價力度不足,不利于從多元角度對籃球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不利于落實立德樹人視角下的籃球課堂教學要求。
(1)優化和改進立德樹人視域下揚州市新華中學的體育籃球課堂教學設計,不僅要遵循普遍的教學規律,而且要根據新華中學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科特點,建立健全體育教師的培訓體系,加大中學體育教師對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占比,通過建立立德樹人觀念強化平臺,結合思政教師立德樹人思想傳播理念,鞏固學生對立德樹人的認知,強化體育教師對立德樹人的認識,從而實現學生對籃球課堂教學的認知評價。
(2)學校領導要重視學校體育教學對立德樹人的培養,要制定檢查與評價機制,通過認知評價、情境評價、內容評價、行為評價,對學生籃球課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從而確保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學校體育教學中順利落實。
(3)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時,應通過設定德育目標,讓學生在自主、合作和競爭中交流學習,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規則意識以及頑強的意志品質,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改善其身體形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完善學校教學評價體系,將立德樹人要素充分融入籃球教學活動過程中,使揚州市新華中學的體育課教學能夠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