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琴
(嘉興市南湖區文化館 浙江 嘉興 314000)
合唱是一門具有廣泛社會基礎和文化影響力的綜合藝術,對增強合唱團體的凝聚力、展示團隊正能量和城市文化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時代價值。近年來,嘉興市南湖區以全民藝術普及為抓手,大力發展群眾性合唱歌詠活動,重點培育“歌城”合唱品牌,連續舉辦了16 屆南湖合唱節。南湖“歌城”合唱品牌不但助推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更成為南湖區對外文化交流的“金名片”。本文立足于對嘉興南湖群眾性合唱活動的創新實踐分析,為各地普及群眾性合唱活動、建設品牌型合唱團隊提供借鑒與參考。
自2003 年以來,南湖區從制定政策、考評晉級、拓展平臺、注重培訓等方面大力加強群眾性合唱團隊建設,使群眾合唱活動朝向制度化、規范化方向發展。
南湖區高度重視群眾合唱團隊建設,從政策、資金等方面創新管理體制,積極支持群眾業余合唱團隊建設,在扎實辦好歷屆中國嘉興南湖合唱節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和建立提升“歌城”品牌建設的長效機制。區文化主管部門先后制定《南湖區合唱團隊星級考評管理辦法》《南湖區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獎補辦法(試行)》《關于加強全區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專項文件,將群眾業余合唱團隊建設列為重要內容,直接規范管理支持群眾合唱團隊建設。
隨著業余合唱團隊規模的不斷壯大,合唱藝術質量水平亟需提升。南湖區積極創新管理舉措,進一步規范全區基層群眾合唱團隊的管理,出臺團隊建設實施辦法,實現以獎代補,重點補助建設水平高、藝術水準高、開展活動多的團隊。每個達到規定人數的合唱團隊,只要每年堅持活動達到一定數量、獲獎情況達到一定級別,都可申報星級團隊,區相關部門會對星級團隊和一些優秀原創合唱作品進行專項補助。
2012 年,南湖區在全面排摸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在全區范圍內建設完成10個合唱文化廣場。2014 年,應群眾要求,南湖區又建設了20 個合唱文化廣場,三年建設合唱文化廣場共計30 個。新增的30 個合唱文化小廣場充分點燃了南湖百姓熱愛合唱的文化熱情,成為活躍全區基層群眾文化生活的有效載體。
在南湖區合唱隊伍建設過程中,南湖區選派優秀合唱團隊參與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增強南湖合唱基地的輻射力、承載力。強化合唱藝術專業提升,通過辦好指揮高研班、鋼琴伴奏、聲部長、合唱團團長培訓、合唱聲音訓練等培訓班,不斷培育南湖區合唱團隊所需人才,全面提升全區合唱團隊整體水平。特別是在打造品牌團隊過程中,南湖區注重對中青年合唱團隊的大力扶持,同時,南湖區為精品團隊量身定做彰顯本土文化特性的合唱原創作品、合唱新編曲目,大大增強打造歌城品牌的源動力。
近幾年,全區通過百支合唱隊、辦百場演出、結百個對子等形式大力普及合唱藝術,不僅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合唱自信,融合了文藝資源,壯大了合唱隊伍,而且鑄就了群眾性合唱活動的“南湖歌城”品牌,有效提升了南湖合唱的外在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通過打造“小廣場 大舞臺”群眾文化新平臺,各鎮(街道)有效地整合了各類文化資源,克服了原有文化資源的城鄉分割、區域分割、專業分割缺點,實現了“月月有活動、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歌唱”,形成了“城鄉聯動、區域互動和全區齊動”的文化工作新局面,走出了一條“小成本、大合唱”的繁榮城鄉文化新路子。
由于組織健全、協調得力、聯絡廣泛、工作深入、服務到位,群眾合唱團隊活動連年不斷,好戲連臺、精品迭出。經過十幾年的探索和實踐,群眾合唱團隊的管理已初步實現了由松散式、封閉型向集約型、創新型、開放型、服務型轉變。截止到2018 年年底,南湖區注冊登記的群眾合唱團隊有180多支,合唱團員總人數1萬人左右,全年開展各類合唱活動2376 次,參與活動人數高達百萬人次,有十多支精品合唱團隊參加國內外比賽交流并取得的優異成績。幾年下來,南湖區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研修班培養了100多名合唱藝術人才。目前,南湖區實現了合唱團隊全覆蓋,包括機關事業單位、鄉鎮街道各轄區社區及村級文化禮堂、企業、學校等。
近幾年來,南湖區的合唱團隊在國際、國內各類比賽中頻頻獲獎,南湖區機關合唱團獲2008 第三屆(中國東州杯)世界漢語合唱大會金獎;南湖區機關、柵堰社區、建設街道南湖星光等先后參加了在維也納金色大廳世界合唱大賽,2017 年8 月南湖合唱團受世界合唱協會的邀請赴俄羅斯圣彼得堡參加了第十三屆《歌唱世界——福林克國際合唱比賽》獲得金獎;南湖師韻合唱團獲2012 第二屆、2016 第三屆全國教師合唱節金獎等。嘉興秀城實驗教育集團水囡囡合唱團、輔城教育集團“陽光朵朵”合唱團等參加全國第六屆少年兒童合唱節榮獲“紅船杯”等。
從南湖區開展群眾合唱活動的實踐經驗來看,團隊發展星級化、活動陣地平臺化、人員培訓體系化、合唱活動品牌化是打造“南湖歌城”品牌的創新之舉和動力之源。
建立群眾合唱團隊“星級團隊”評選機制是南湖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的重要指標,又是促進群眾合唱團隊規范化管理之舉,其目的在于形成你追我趕、創先爭優的良好合唱氛圍。近年來,南湖區全面落實《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精神,進一步修改完善《南湖區群眾合唱團隊星級考評管理辦法》,實施群眾業余合唱團隊星級評估制度。在星級評定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優秀指揮、優秀團長、優秀聲部長、優秀合唱活動、優秀合唱團團員等單項獎勵評選活動,調動群眾合唱團隊積極性。與此同時,南湖區鼓勵條件成熟的群眾合唱團隊通過星級評定積極向社會組織發展,這有利于群眾合唱團隊建設管理的規范化、正規化,也有利于群眾合唱團隊承接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在國家大力發展社會組織的背景下,也有利于群眾合唱團隊獲得更多的輔導和一定的場地、資金等扶持。因此,文化主管部門要和民政等部門積極溝通協調,取消、下放或者降低審批準入條件,為群眾合唱團隊轉化為文化類社會組織提供便利。
場地使用問題是群眾合唱團隊在日常運行中普遍遇到的瓶頸問題。只有為愛好合唱的群眾解決就近、方便、實用的排練場所,并免費提供配套設施和相關服務,才能調動群眾參與合唱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推廣合唱活動過程中,南湖區文化部門通過創設團隊活動、團隊孵化、團隊展示、團隊交流等四大平臺,為合唱愛好者和群眾合唱團隊切實解決了場地、設施、培訓等方面的后顧之憂。在團隊活動平臺拓展方面,南湖區繼續深化推進“合唱小廣場”建設,實現文化資源共享,共同為群眾合唱團隊的發展壯大創造條件。在團隊孵化平臺搭建方面,由南湖區文化館、南湖區合唱協會和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共同設立平臺,其中,區文化館、合唱協會為孵化基地,文化站為孵化點,構成覆蓋全區的孵化網絡。在構建團隊展示和交流平臺方面,南湖區積極鼓勵更多的群眾合唱團隊參加區及市以上的文藝展演和比賽活動,對于合唱團參加區外高水平合唱交流活動的,如滬嘉合唱交流音樂會、各級各類合唱協會、文化館組織的展演與比賽等,給予一定的經費資助。
要堅持以人為本,確立“人才支撐團隊”的理念,構建群眾合唱團隊的指導體系,不斷加強合唱團隊管理人才、文藝人才培訓,形成人才發展支撐體系。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好業務部門的職能職責,在征求不同受眾、不同層次需求的基礎上,為群眾文化咨詢、策劃、輔導、扶持和引導等提供服務;另一方面,要組建群眾合唱文藝團隊人才庫,構建群眾合唱團隊的服務網絡。依托群眾合唱團隊管理信息,建立南湖區合唱指揮、聲樂指導、藝術指導人才庫,形成指揮、聲樂教師、鋼琴伴奏老師、文化志愿者派送平臺,進而有計劃地選派團隊的指揮、聲樂教師等到國家和省市文化部門、藝術院校進行專門的學習培訓,進一步提升合唱指揮技能、作品處理能力、作品創作能力、合唱活動策劃能力。
團隊整體水平的提高既需要加強團隊間的交流和學習,也要重視精品團隊和項目的培育和扶持,充分發揮品牌團隊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只有不斷整合優勢資源,拓展“歌城”名片的內涵和外延,才能使每年一屆的合唱節在藝術表現形式和內容上有新的突破、新的亮點,才能增強合唱節的藝術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要把群眾合唱團隊品牌和活動品牌大力向社會推介、招商,以冠名、聯合主辦等方式吸引社會力量支持活動,以“歌城”品牌作支撐,合唱節為平臺,融合自然、人文資源,串聯起嘉興南湖大旅游黃金圈。同時,培養起多種所有制、多種領域、多種形式,有活力、有競爭力、有創造力的文化市場主體,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打響“南湖歌城”品牌的積極性。
總之,加強南湖區群眾性合唱團隊建設必須注重群眾的普及性,努力提高群眾的參與性,區別不同群體文化需求的差異性,注重發展的平衡性。要在實踐中克服困難、勇于創新,增強基層群眾合唱團隊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打造一支高素質的基層群眾合唱隊伍,使基層群眾合唱團隊在藝術質量和管理方面邁上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