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10月28日文章,原題:中國年輕人心中的“鶴崗神話”25歲的女生為逃離大城市,花1.5萬元(人民幣)在鶴崗全款買了一套46平方米的房子,從此過上幸福生活……這一童話故事般的情節,讓鶴崗這一東北邊陲小城再度刷上中國各大熱搜榜單,瞬間成為許多中國年輕人心中的“桃花源”。引起關注的,還是當地“白菜價”的房子。
趙是一名畫師,去鶴崗前在南京租房、工作。她覺得在南京工作壓力太大,在了解到鶴崗低廉的生活成本后決定到那里買房安家。她原來選擇鶴崗是想過躺平生活,卻意外開啟幸福生活,“這里天空很藍,風景很好,生活很便利,配套也很齊全。沒有內卷壓力,沒有房貸危機……”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低廉的房價、緩慢的生活節奏,悠閑無壓力的舞……仿佛只要移居鶴崗,這些生活要素都能到手,引來不少網民關注。一時間,鶴崗儼然就和“桃花源”“精神棲息地”“友好宜居”等標簽掛鉤,引發一波移居買房熱。也有部分網民質疑,鶴崗并非“童話故事”那么好,除了房價便宜,當地發展程度、氣候、就業不一定符合“友好宜居”標準,不應盲目跟隨網絡媒體炒作。
鶴崗位于黑龍江省,因煤而興也因煤而困,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名單。那之后當地常住人口不斷減少,加上鶴崗棚改帶來大量的房屋供給,目前鶴崗新房均價在每平方米3100元左右。
有媒體采訪了幾位從大城市遷居鶴崗、遠程辦公的年輕人,他們都說移居鶴崗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花錢買房是一回事,真正挑戰還在后面。有人無法忍受冬日極寒的氣候,也有人適應不了小城市生活的不便。更重要的是,這些遷居而來的人,并不足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新社群,進而改變一座城市。許多年輕人雖心向鶴崗,但他們也很清楚,這終究只是曇花一現的“桃花源”。或許,鶴崗作為一個神話或童話,其實只是許多人心中渴望的直接投射,反映的是年輕人想暫時逃避城市生活的喧囂和壓力,以及他們對于低房價、低負擔、高品質生活的向往。▲(作者察客)
環球時報2022-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