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宇
(大連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遼寧大連 116113)
除常規的大件運輸功能外,打撈/半潛工程船還具備雙船合并打撈、下潛裝貨運輸等功能。在大件運輸過程中,大件的重心高、穩性差、易受風浪沖擊,對船舶總體設計、系統配置、相關操作的要求都比較高。為滿足船級社對半潛船儲備浮力的相關要求,常采用“三島式”開放布置方式,該布置方式已成為當前的主流布置方式。在進行打撈/半潛作業時,主要通過壓載系統和透氣系統對船舶的上浮和下潛進行調整。本文基于某12 000 t抬浮力打撈/半潛工程船,對其壓載系統及透氣系統的設計要點進行分析,并闡述打撈/半潛作業的操作要點。
本文中 12 000 t抬浮力打撈/半潛工程船總長169.00 m,垂線間長158.00 m,型寬39.80 m,型深10.90 m,設計吃水7.50 m,作業吃水(打撈吃水)8.80 m,最大作業吃水(最大半潛吃水)21.40 m,載重量(夏季滿載型吃水)26 000 t,最大抬浮力(單船單邊):120 000 kN,壓載艙數量52個,總容積57 000 m。
12 000 t抬浮力打撈/半潛工程船可在甲板舷側布置一定數量的可拆卸式線性絞車,每臺拉力4 500 kN。每臺線性絞車配備1個導向滾輪、1個就地控制箱、1個信號箱和1臺繞繩裝置,每4臺線性絞車配備1個動力站,全船共配備1套集中遙控操作臺。在進行打撈作業時,雙船同步聯合操作,線性絞車及導向滾輪對稱布置(見圖1),通過調撥雙船的壓載水狀態,可使抬浮力達到240 000 kN。半潛作業示意圖見圖2,在進行半潛作業時,通過向壓載艙注水,可將船舶最大下潛深度達到21.4 m。

圖1 雙船聯合打撈作業示意圖

圖2 半潛作業示意圖
12 000 t抬浮力打撈/半潛工程船配置52個壓載艙,每艙配置獨立的壓載進/排吸口,每艙設置獨立的透氣管。壓載系統的設計要滿足船舶最大下潛21.4 m深度的要求,主甲板下壓載艙透氣管路的空氣頭集中布置在艏樓甲板的合適位置。
由于壓載系統和透氣系統設計復雜且管路布置較長,在設計前期,需根據管材參數對比表(見表1)合理選擇管路材料以滿足系統使用的要求。壓載系統管路口徑大、作業頻繁,且壓載艙數量多,作業較為復雜,考慮其工作安全性,采用鋼管設計。壓載艙透氣管路的設計壓力相對較低,設計長度為2 350 m,口徑較大,采用聚乙烯PE100作為管路材料。

表1 管材參數對比表
壓載系統主要設備配置要滿足船舶下潛或上浮作業能力的要求,主要配置情況:1)4臺電動離心立式自吸壓載水泵(單臺流量為3 400 m/h),可用于壓載及排載;2)3臺電動離心立式自吸壓載掃艙泵(單臺流量為500 m/h),可用于壓載和掃艙,并可配合壓載水處理裝置工作;3)2套基于濾器和紫外線消毒的壓載水處理裝置(單臺流量為500 m/h),可根據不同港口的特點選擇相應的壓載水循環模式。
為保障船舶壓載作業的順利進行,配置1套先進的閥門遙控及液位測量系統(見圖3)。系統采用冗余設計,將全船壓載系統、壓載艙液位測量系統、

圖3 閥門遙控及液位測量系統
吃水測量系統、船體撓度測量系統和裝載計算機信號整合在一起,可對壓載系統及船舶狀態實時監控。每個壓載艙配置進排水遙控閥,具備開關、開度和卡阻故障指示等功能。特殊位置閥件可實現一鍵關閉,共配置112個一鍵關閉遙控閥。每個壓載水艙配置2套獨立的液位傳感器,當一套失效時,可以自動轉換另一套進行壓載艙的液位監測。在艏部、艉部和舯部的左右舷共配置2套8個液位測量傳感器,用來監測船舶吃水情況。全船配置11個撓度傳感器,均布在船舶底層位置,可實時監測船體變形狀態。數據記錄系統可將壓載水處理過程的數據記錄、保存。
半潛船壓載系統設計通常采用3種方式進行壓載和排載:1)大排量壓載泵;2)大型空壓機;3)空壓機及壓載泵組合。
12 000 t抬浮力打撈/半潛工程船的壓載系統采用大排量壓載泵進行壓載和排載。壓載系統的設計可滿足各種作業狀態下的排水要求,還能靈活調整船舶的吃水、縱傾和橫傾。壓載主管路采用DN 700口徑雙環形總管式布置方式,中間共設置4個主隔離閥。每個壓載水艙通過獨立支管和開度式遙控閥與總管相連,可實現每個壓載艙的獨立操作與水量分配。艉部裝貨的過程中,在滿足穩性的前提下,可實現艏艉壓載水的調駁。在進行兩船聯合打撈作業時,可快速調整左右壓載水。艉部的浮箱壓載管路設置可拆式橡膠膨脹節,在浮箱移位時方便拆除。
不同工況下壓載艙水量分配及操作時間見表2。壓載艙的流量分配可采用 PIPENET軟件進行仿真計算,仿真結果可為實際操作提供指導數據。

表2 不同工況下壓載艙水量分配及操作時間
半潛船壓載艙的透氣系統通常采用3種設計方式:1)每個壓載艙配置單獨的透氣管路;2)按區域劃分的壓載艙透氣管統一匯集至透氣集管;3)采用采用空壓機對每個壓載艙進行抽氣。
12 000 t抬浮力打撈/半潛工程船壓載艙的透氣系統采用第2種設計方式,為每個壓載艙設置獨立的透氣管路。根據中國船級社相關規范要求,每一個壓載艙空氣管的總橫截面積應大于注入管有效截面積的25%。在本項目中,每個壓載艙配置1個DN 400注入管和2個DN 400透氣管,口徑均滿足規范要求。由于本項目特種操作人員超過12人,需要按照客船的衡準和計算方式校核破艙穩性。船舶破損是壓載透氣管設計過程中考慮的重點,若透氣管布置不合理,在發生海損情況下,透氣管的破損會造成其他壓載艙浸水,導致船舶傾斜、裝載貨物沉沒海中,進而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本船可裝載大型海工鉆井平臺,重心較高,其透氣管路的布置集中靠近舯部和甲板處(見圖4),左舷壓載艙的透氣管路靠近舯部右舷位置,右舷壓載艙的透氣管路靠近舯部左舷位置。當某壓載艙破損時,該布置方案可平衡船舶的橫傾角,進而提高船舶破損之后的生存概率。在艏部低點位置為每個壓載艙的透氣管路配置遙控泄放閥,在進行壓載或排載前,遠程開啟閥件泄放管路存水以保證透氣管暢通。

圖4 壓載透氣管布置圖
1)在船舶進行作業前,需要檢查閥門遙控及液位測量系統的狀態,確認系統是否工作正常。
2)在壓載泵啟動前,檢查壓載艙透氣管的存水情況,打開空氣管泄放管路的遙控閥,將空氣管路存水泄放干凈,再關閉遙控閥。
3)在船舶進行下潛和上浮作業前,選定的作業水域需滿足船舶穩性衡準對海況和風速的要求。
4)船舶進行下潛和上浮時要嚴格按照裝載手冊對壓載水進行調撥。
5)在船舶下潛或上浮過程中,穩性將受到壓載艙內液面晃動的影響。為減小壓載艙自由液面的搖晃,需要將壓載艙液位裝至最高液位或完全排空。
6)船舶在下潛或上浮過程中,需要保持適當的縱傾狀態。
7)在主甲板將要沒入水中或即將出水之前,調撥壓載水,控制壓載艙水量,控制壓載艙的注水和排水時間以增加船舶的穩性。
壓載系統及透氣系統對保證船舶航行時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非常重要。本文基于某12 000 t抬浮力打撈/半潛工程船,對其壓載系統及透氣系統的設計要點進行分析。在考慮壓載艙透氣管對破艙穩性影響的基礎上,對管路的布置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打撈/半潛工程船壓載系統及透氣系統的設計提供一定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