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亞男 李菊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北京 102200)
通過有效方式全面減少初產婦鎮痛效果,待產分娩過程中自由體位,改善其分娩結局,提升產婦的分娩質量,是從事產科助產醫務人員所面臨的主要任務。既往所應用的仰臥位待產方法雖說有助于工作人員檢查產婦子宮口擴張情況以及新生兒胎心監測等情況,也方便工作人員接生。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這種體位相對固定,會導致產婦的骨盆可塑性降低,就此引發胎兒下降阻力增大以及胎心率下降的幾率增大的情況[1]。在此背景下,產婦恐懼疼痛,產婦疼痛感以及不適感隨之上升或者疼痛耐受度降低,引發剖腹產率逐漸上升。由此能夠看出,全面緩解產婦分娩疼痛感,減少相關不良結局發生概率全面實現科學分娩為當前產科助產護理中值得注意的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本文全面探討自然分娩初產婦母嬰結局中分娩鎮痛配合自由體位的影響,現作出如下匯報。
本實驗擇取2019年6月12日至2020年6月12日期間于本院產科所收治的442例初產婦為研究樣本。受試者自愿參加實驗調查,在此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孕足月單胎頭位,不存在明顯剖宮產指征者,符合經陰道試產條件者。排除標準:肝腎功能嚴重不全者,妊娠期糖尿病者、妊娠期高血壓者、自身免疫系統疾病者、血液病者、高齡產婦、精神疾患、頭盆不對稱者、法定傳染病者、拒絕參加實驗調查者、臨床資料缺失者。現按照產婦所應用的分娩體位方式不同,將其分為對照組266例以及觀察組176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7.79±1.33)歲、身高(163.08±1.72)cm、 BMI(27.34±2.44)kg/m2、孕周(40.09±1.32)周。對照組受試者年 齡(27.19±1.33)歲、身 高(162.92±2.35)cm、 BMI(27.08±2.35)kg/m2、孕周(39.42±1.17)周。經對比,兩組受試者基線資料無明顯差別(P>0.05),可進行對比。
(1)娩鎮痛方法。兩組受試者均接受連續硬膜外分娩鎮痛。具體方案為:麻醉師擇取產婦L2~L3間隙開展硬膜外穿刺,朝向頭端放入硬膜外導管通。過硬膜外導管注入濃度為0.125%的羅哌卡因以及濃度為0.3 μg/mL舒芬太尼混合劑共計30 mL,之后觀察,時間為5 min。倘若產婦不存在嚴重不良反應,注入首劑量即可。后連接真空泵,全面監測產婦生命體征改變情況。
(2)體位配合方法。在產婦生產之前,助產士針對于所有產婦開展與分娩相關的知識講解工作,同時做好心理干預指導。通過這種辦法全面緩解受試者內心恐懼不安心理。對照組產婦應用傳統體位完成分娩工作,詳細為:產婦以仰臥位待產,宮口開全時助產士指導產婦屏氣用力,當發生子宮收縮時,指導產婦屏氣用力,通過這種辦法幫助胎兒順利降生。觀察組產婦待產時以及分娩時則應用自由分娩體位完成。具體為:枕后位通過膝胸臥位將孩子胎位從枕后位變為枕前位利于分娩減少剖宮產率;左側臥位或者右側臥位將枕橫位的胎頭旋轉為枕前位。另外,產婦可以結合自我感覺最適宜的體位完成分娩。在開展此項工作中可以借助手扶分娩椅、坐分娩椅,以及運用分娩球等等工具完成分娩。助產士全程陪同產婦,在此同時幫助產婦做好呼吸調節工作,有效了解產婦的生產改變情況。盡可能降低不必要的人工干預。
(1)本實驗應用:VAS量表分析兩組產婦產后疼痛分數對比情況,量表分值滿分為10分,分數越高表明產婦疼痛程度越嚴重;(2)分析兩組新生兒相關情況對比詳情,具體包含新生兒圍生期并發癥發生情況、新生兒體重以及Apgar分數情況;(3)分析兩組產婦產后出血以及會陰側切率對比情況;(4)分析兩組患者產程時間對比情況;(5)實驗應用本院自制的干預滿意度調查表,分析兩組受試者干預滿意率,詳細包含“滿意”“較滿意”“不滿意 ”三項。總滿意率=滿意率+較滿意率。
本實驗使用SPSS 21.0 軟件包。對計量資料用(±s)表示,使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使用χ2檢驗。當P<0.05時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VAS分數為(4.01±0.54)分,對照組VAS分數為(6.54±0.41)分。兩組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新生兒的體重值無明顯差別(P>0.05);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Apgar分數更高,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新生兒相關情況對比(±s,例)
表1 兩組新生兒相關情況對比(±s,例)
組別 例數 并發癥 Apgar評分(分) 體重(g)羊水污染 缺氧 新生兒窒息 誤吸綜合征 總發生率觀察組 176 0 4(2.27) 0 2(1.14) 3.41 9.43±2.27 3491.25±131.25對照組 266 2(0.75) 16(6.02) 4(1.50) 8(3.00) 11.28 8.77±1.66 3477.43±125.36 χ2/t值 - - - - - 4.528 3.924 1.254 P值 - - - - - <0.05 <0.05 >0.05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產后出血率以及會陰側切率明顯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產后出血以及會陰側切率對比[n(%)]
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產程時間更短,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s)
表3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對比(±s)
組別 例數 第一產程(h) 第二產程(min) 第三產程(min)觀察組 176 9.35±1.84 68.52±12.24 8.62±1.27對照組 266 8.05±1.24 45.28±10.27 5.16±1.62 χ2值 - 5.264 11.267 16.394 P值 - <0.05 <0.05 <0.05
對照組產婦干預滿意率為 89.85%,觀察組為98.86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干預滿意率更高(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產婦干預滿意率對比[n(%)]
針對于接受自然分娩的出產婦而言,開展分娩鎮痛和自由體位完成分娩,除了能夠達到緩解產婦疼痛感之外,同時也可說縮減分娩時間的效果。現如今,隨著我國分娩鎮痛技術大力開展。在此背景下持續硬膜外阻滯麻醉于臨床中也被廣泛應用。這一點重點體現在當前已落實“可行走麻醉”方案之中。這種麻醉方法并不會對產婦的運動神經造成過大阻滯,產婦經此項干預之后疼痛感大幅度減少,另外生產過程也不必局限于床上[2]。此類技術的實施為全面落實自由體位分娩提供了重要保障。相關文獻表明:初產婦自然分娩是否順利主要取決于產婦精神因素、產力情況,產道情況以及胎兒情況。雖然說產道以及胎兒為相對不變因素,但值得說明的是在產程進行中應用自由體位能夠全面改變產婦的精神狀態以及產力。同時也可積極改善母體骨盆和胎兒間的關系,就此縮短產婦的分娩時間,促進分娩順利實施。相較于仰臥位生產的產婦而言,產婦應用豎立位完成分娩能更好的利用地心引力,就此減少分娩時間。應用該項體位胎頭更容易均勻緊貼子宮頸,進而順利通過女性的子宮體反射。這種分娩方法自然誘導時間更長,可實現短時間分娩。在此同時也能夠全面適應子宮收縮,全面強化產力。
相關文獻表明[3],針對于初產婦而言開展分娩鎮痛能夠積極緩解其分娩時疼痛感,有效提升產力以及其針對于自然分娩的依從性,就此提升了分娩成功率。本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產婦分娩時疼痛評分明顯更低(P<0.05)。且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婦總產程時間更多(P<0.05)。代表要用自由體位完成分娩有助于緩解產婦疼痛感、減少產程進行時間。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婦產后出血率以及會陰側切率明顯更低(P<0.05)。代表運用此法有助于降低產婦產后出血率以及側切率。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當初產婦在分娩時應用自由體位可以實現依照自身感覺用于調整體位,加大了產婦的舒適感。此舉有助于緩解抬頭壓迫子宮頸、加大產力誘導子宮收縮,就此達到減少產程時間的效果。同時也能夠全面緩解產婦所產生的疼痛感[4]。且值得說明的是,產婦在應用自由體位完成分娩時,助產士會全程陪伴在其左右,指導產婦均勻用力,能夠避免會陰受損,緩解會陰血腫以及產后出血發生概率。
另外值得說明的是,自由體位分娩也能夠讓體內胎兒胎頭下降,可有效預防胎兒缺氧、確保母嬰安全。Apgar分數為評價新生兒身體狀況重要方法。本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新生兒Apgar分數更高(P<0.05)。且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新生兒窒息缺氧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代表產婦應用自由體位完成分娩能夠取得更好的新生兒結局。本組實驗研究結果和國內文獻所得出的結論相一致[5]。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自由體分娩更符理性生理情況。在此同時其也能夠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可在極大程度上緩解子宮針對于腹部主動脈壓迫度,全面確保女性子宮內血液循環供應量,降低新生兒窒息缺氧等并發癥發生率。這種分娩方法能夠有效改善新生兒生命健康度[6]。
本組實驗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產程時間比對照組,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以分娩陣痛為基礎,同時配合自由體位干預分娩能夠明顯縮短產婦的產程,緩解痛感,提升順產率。產婦在分娩時可以結合自身最舒適的感覺用以調節以及變化體位,加大了產婦本身的舒適感。此舉有助于胎兒頭部壓迫子宮頸,增加產力,誘導子宮收縮,就此縮短生產時間,減緩產婦的疼痛感。且值得說明的是,產婦在使用自由體位時助產士會全程陪伴在其左右,指導產婦均勻用力,以免傷及起會陰,降低產婦產后出血以及會因水腫發生率。與之相比,傳統體位分娩產婦需長時間保持平臥狀態,體力消耗過大。在此情況下,非常容易導致產婦發生子宮收縮乏力、延長產婦的產程。本組內,對照組產婦干預滿意率為89.85%,觀察組為98.86%。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產婦干預滿意率更高(P<0.05),代表對于產婦開展分娩鎮痛配合自由體位能提升產婦干預滿意率。
就近年來當前國內自由體位分娩對于產婦生產結局研究來看,史紅霞[7]分析了自由體位分娩針對于自然臨產初產婦產程和母嬰結局影響。其選擇共計90例自然分娩的初產婦為研究樣本,將產婦分為兩組,每組各45例產婦。對照組產婦接受傳統仰臥位分娩,觀察組則應用自由體位分娩。結果表明: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產婦產程時間明顯更短(P<0.05)。且觀察組母嬰結局明顯比對照組更優秀,組間數據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自然臨產出產婦應用自由體位分娩能夠促進胎兒娩出,減少產程時間,同時也有助于改善母嬰結局。黎萍[8]分析了分娩球配合自由體位助產針對于初產婦妊娠結局影響Meta分析情況,其經過計算機檢索中國各大醫學文獻數據庫,在下載自由體位聯合分娩球助產針對于出產母嬰分娩結局影響的RCT。經納入篩選資料提取評價文獻質量之后,共計納入了14篇RCT文獻,樣本量共計1328例。對照組共計664例,實驗組共計664例,質量等級為B級。通過Meta分析表明:經過對初產婦開展自由體位聯合分娩求助產,能夠提升其陰道自然分娩率,縮減女性產程時間,減少剖宮產率,降低女性產后出血量。但兩組新生兒評分方面無明顯差異。代表應用自由體位聯合分娩球助產的效果確切 。孫瑤等[9]分析了分娩球配合自由體位助產針對于產婦疼痛程度、分娩控制感、焦慮水平和分別結局之影響,其將共計90例初產婦為研究樣本,分為對照組45例以及觀察組45例。對照組產婦接受傳統臥位生產,觀察組產婦則接受分娩球配合自由體位助產。結果表明:觀察組產婦的焦慮以及疼痛水平比對照組低(P<0.05)。在該組的分娩控制感比對照組好(P<0.05)。觀察組經此項干預之后,陰道分娩共計40例,剖宮產共計5例。對照組中陰道分娩共計20例,剖宮產共計25力。該學者表明:應用分娩球配合自由體位助產能夠全面減少初產婦生產疼痛程度,降低產婦內心焦慮感,減少產程時間,有助于改善產婦的分娩結局。趙菊[10]分析了自由體位配合無痛分娩針對初產婦的影響,其選擇共計80例產婦為研究樣本,將其分為對照組40例和觀察組40例。所有受試者均接受無痛分娩。對照組接受傳統臥位分娩,觀察組接受自由體位分娩。結果表明:觀察組總產程時間比對照組短,自然分娩率比對照組高,剖宮產率比對照組低(P<0.05)。兩組受試者陰道助產率無明顯差別(P>0.05)。觀察組產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新生兒發生胎兒宮內窘迫以及胎兒窒息的概率比對照組低(P<0.05)。可見,針對初產婦而言,為其實施自由體位配合無痛分娩干預效果顯著。羅潔等[11]共計選擇了110例初產婦開展研究。該學者將所有初產婦分為研究組55例和參照組55例。參照組接受常規助產護理,研究組則接受自由體位護理。結果表明:參照組總產程時間比研究組長(P<0.05)。研究組疼痛指數評分、疼痛情況評分以及視覺疼痛模擬評分評分更低(P<0.05)。研究組的自然分娩率更高,新生兒窒息發生率更低(P<0.05)。楊炯蘭等[12]研究證實:應用自由體位聯合分娩鎮痛干預能夠全面促進女性的產程進展,提升女性順產率,緩解其疼痛感,降低女性產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兒窒息率。
總的來講,針對于初次分娩的產婦來講,實施分娩鎮痛配合自由體位能緩解產婦痛苦,減少產婦產后出血和就會陰側切的發生率,提升新生兒Apgar分數,縮短總產程時間,提高產婦干預滿意率,降低新生兒并發癥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