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寧寧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405)
護理核心能力指的是具有評估能力及分析能力、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及教育能力。本院針推康復科在多年的實踐中,結合既往資料對針推康復科臨床護生帶教模式展開綜合研究,總結出適合科室的中醫特色護理模式,在臨床帶教過程中積極落實護理模式,讓護生學習豐富的護理知識[1]。本院臨床帶教方法不同,取得不同的帶教效果。對此,在本次研究中,思考基于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效果,與常規護理帶教模式進行對比,從而思考常規護理帶教模式的不足,為臨床護理帶教工作的順利進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選擇本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針推康復科護生進入對照組,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護生進入觀察組,兩組護生均30人。對照組中男3人、女27人,年齡19~24 歲,平均年齡(22.01±0.64)歲。其中,大專學歷21人、本科學歷9人。觀察組中男2人、女28人,年齡18~24 歲,平均年齡(22.12±0.86)歲。其中,大專學歷20人、本科學歷10人。參與本次研究的護生具有知情權,且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采取常規教學模式干預。帶教教師設置每個階段的學習目標,并落實跟班制,根據學生情況展開教學,每輪學習后進行考核,根據學生情況制定教學方案,確保學生掌握豐富的針灸康復知識[2]。
觀察組采取核心能力教學模式,具體方法如下:(1)組織教學方案。針推康復科護士長在護理帶教工作中,選擇資深護士組間帶教小組,安排組員的工作內容,讓組員認識到核心能力護理帶教模式的意義及效果,提升組員對帶教知識的認識,確定針推康復科的帶教目標,并做好思想準備,提升針推康復科帶教的積極性。根據實習大綱的要求,結合實際工作情況進行思考,帶教教師思考學生應當學習的內容。比如,教學早期系統講解疾病知識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讓學生說出一種疾病的并發癥及檢查輔助診斷的方法,掌握護理工作的關鍵點,包括疾病種類及年齡,引導實習生分析,評估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反應能力、交流能力[3]。并設置橫縱時間軸,橫縱代表時間,縱軸代表診療及指導等措施,其包括針推康復科常見疾病及針灸操作方法、穴位選擇及護理文書書寫等,保證每位康復科護生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措施。(2)微課。護理帶教教師通過典型案例為學生提供指導,并展開小組討論,結合現代化的教學模式,設置相關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規避并發癥,或者患者在針灸康復治療病情好轉的跡象,如何制定個性化的護理方案。針推康復科患者采取的療法具有特色型,包括火龍罐、雷火灸、平衡火罐、刮痧、耳穴壓豆等,患者思考護理方法的內容,課前要求學生自我查閱資料,教師利用微課視頻進行誘導,護生3人為一個小組,結合教師的微課內容進行討論,及時解決問題。經過討論后,帶教教師進行總結及歸納。(3)實踐指導。針推康復科護理帶教工作中,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技能,從而在實習階段后,能適應崗位,比如,在實習早期及中期、后期,安排情景模擬,要求學生將學習的操作知識在實踐中應用,通過角色扮演及情景演練的方式,模擬相關的護理方案。情景演示過程中,帶教教師扮演醫生,護生則是扮演護士,一名護生扮演患者,演示緊急情況的患者救助方法及提出后續的治療方案及護理方案。(4)綜合帶教。在護理核心能力的護理帶教過程中,教師針對階段設置計劃。比如,第一天對學生展開入科教育,讓學生熟悉科室環境,為學生介紹相關的規章制度。第二天則是介紹中風及截癱等疾病的護理方法,引導學生熟悉患者情況[4]。第三天為學生介紹基礎護理內容,包括鼻飼及吸氧、清晨及夜間情況,為其展開演練教育,協助學生完成各項練習。第五天為學生講解針推康復科中醫常識及穴位、脈象等。兩周后,學生完成穴位按摩及實踐操作。第三周,學生開始展開病例研究,思考病例的護理方案,包括其中的風險及應急預案等。實習一個月對護生進行考核,包括理論成績及實踐成績等。
(1)觀察兩組患者成績,包括理論知識成績及實踐考核成績。理論知識成績是由學生在計算機上回答,綜合統計。實踐操作實際,由針推康復科護士長及4名資深護士綜合打分。(2)對比兩組護生對護理帶教滿意度,采取計算機不記名綜合評分方式。其中,包括帶教模式是否理想分值及教師服務態度及教學能力等分值,共計100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滿意,59分以下為不滿意。
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 22.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以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經護理帶教后,理論成績及實踐操作成績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組間學生考核成績對比(±s,分)
表1 組間學生考核成績對比(±s,分)
分組 例數 理論成績 實踐操作成績對照組 30 81.54±4.01 83.04±4.11觀察組 30 91.54±4.13 92.05±4.25 t值 10.598 8.347 P值 0.000 0.000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組間護理滿意度對比[n(%)]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隨之提升,康復醫學已經在臨床上受到廣泛重視。培養理論扎實,具有操作能力的人才是康復醫學中的重要人才。為提升康復護理教學的實效性,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醫學院發現多媒體教學較為生動,有利于展現康復技術。設計多媒體課件,學生在課前完成預習,積極主動查閱資料,提出自身不懂的問題。教師在課堂上為學生講解選穴方法,使用多媒體完成演示,配合學生講解其中的關鍵點。在此基礎上,學生根據視頻完成現場操作,教師在旁指出錯誤。通過此類教學模式有利于改變單一的教學手段,使教學工作具有針對性,也能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及探索精神。
中醫藥治療理念在現代醫學領域不斷凸顯價值,人們接受中醫治療,并取得顯著的成果。中醫針推康復科就診的患者數量持續增多。在臨床實踐中觀察到,針灸及康復接診的患者病情相對穩定,經過一段時間治療逐漸恢復正常。患者在針灸治療過程中,護理工作對疾病治療效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對此,采取中醫護理模式非常重要。在過往的臨床護理過程中,將疾病放在中心位置,護理人員提供的服務主要是針對疾病方面。在全新的醫療模式下,現代醫療質量管理取得突破性進展[5]。對此,傳統護理帶教模式無法保證護理帶教效果,新時期應當思考全新的護理帶教模式,提升護生的知識能力及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教師根據護理計劃完成教學方案,并規范針推康復科中醫護理帶教教師的行為,避免在帶教過程中發生疏漏,以免發生重復性帶教及反復性帶教,進一步提升護理帶教質量[6]。
所謂實踐出真知,在教學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放在重要位置,教師可展開典型的特色教學。教師對典型案例進行收集,并制作成為PPT,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提出與實踐相關的問題[6]。學生應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征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教師現場顯示針灸推拿方法,講解經診斷知識,隨后使用操作幫助學生掌握技術要領,這也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關鍵。比如,在臨床教學中,曾有教師舉例“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征”,常見的癥狀是肌肉附近有明顯的疼痛感,無明顯的紅腫情況,但開口小,在2 cm以內。患者開口后發生中線偏移,運動過程中容易發生絞鎖[7]。教師在講解病理情況過程中,應當注意現場針刺及推拿治療。在現場演示過程中,教師一對一操作,講解位置及方向、深度,便于學生掌握知識。臨床研究顯示,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提升學生的護理能力。經絡學是針灸、推拿專業的基本內容,也是教學的重點及難點部分。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對知識的興趣不高,對經絡循行及穴位功能不熟悉,經常發生混淆的情況。為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小組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查詢資料,分析不同資料的共同點及異同點,教師適當提出問題,讓學生找到答案,在課堂上匯報成果。改變長期教師講及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將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斷學習新知識[8]。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取核心能力教學模式,該帶教模式注重培養綜合性人才。比如,針灸治療的一部分患者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常合并代謝及消化、循環類疾病,在護理實習生培養過程中,應當關注學生的護理能力。護生應當具備中醫內科及西醫內科護理能力,也要讓護生掌握針灸特色治療療法,思考每種針灸方式對應的護理方法,這也是核心能力下的護理帶教工作關鍵點。現階段,臨床對學生的護理能力非常關注,各個醫院帶教中關注護生的綜合能力[9]。針灸康復區在護理帶教方法改進過程中,可以借鑒其他病區的情況,對實習帶教經驗進行總結,對相關的文獻進行研究,設計核心能力的護理教學模式。該模式打破過往的傳統教學模式束縛,將死板及無趣的教學方式改變,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通過微課及實踐教學、合理化的教學方案,綜合性培養學生的素質[10-12]。此外,中醫針推康復科根據患者病情采取艾灸及小針刀及穴位埋線、拔罐等療法,或者結合患者情況采取中醫藥物治療,綜合性治療患者疾病。對此,護理人員除掌握內科護理知識外,也要具備特色療法的實施能力,通過針灸療法干預后,為患者展開創面護理,中醫針灸療法實施后應當注意的問題[13]。中醫針推康復科在臨床干預過程中,帶教的重點是培養思維縝密及具有應變能力的人才,補充西醫護理的不足[14-15]。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護生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在兩組護生護理工作后進行考核,觀察組護生的理論成績評分及操作成績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對此,核心能力臨床護理帶教模式應用效果更為顯著。
綜上所述,在針推康復科護理人才培養過程中,還需結合實際情況思考常規護理的不足,結合既往文獻及工作經驗,掌握人才的培養方向。核心能力護理教學模式旨在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及操作能力,讓學生掌握豐富的知識,并提升護生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