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文,魏健全
(1.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中醫學院,廣東江門 529031;2.廣東省龜鱉養殖行業協會,廣東廣州 510000)
龜鱉不僅是傳統滋補美食佳品,還具有悠久的藥用歷史,龜甲具有滋陰潛陽、益腎健骨、固經止血、養血補心的功效;鱉甲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龜甲煎液具有抗突變、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的作用。而鱉甲所含的中華鱉多糖具有增強免疫、抗應激的作用;鱉血清有抗癌作用;鱉甲提取物還有抗輻射、抑制結締組織增生作用。龜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元素。因此,龜鱉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藥用價值、食用價值和文化價值。龜鱉養殖從零散養殖向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發展,整個產業發展勢頭日益強勁,具有廣闊前景,但也存在一些急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為促進我國龜鱉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筆者對龜鱉產業發展現狀進行了深入了解,分析了龜鱉產業存在的問題,并對產業的發展提出了策略和建議。
早在1958年,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家阿爾伯特赫希曼在其著作《經濟發展戰略》一書對產業鏈的概念進行了闡述。1996年,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傅國華教授率先提出了運轉熱帶農產品產業鏈,促進海南熱帶農業發展的觀點。圍繞某一特定產品,整合優勢資源,形成“生產—加工—運輸—銷售”或者“生產—運輸—銷售”的產業鏈,實現第一、二、三產業的逐環增值,以獲得該產品的整鏈的系統效益。
其后,不同學者基于不同的研究視角和研究內容對產業鏈進行了闡述,如楊公樸等從產業前后技術經濟關聯的角度提出:產業鏈是產業依據前、后向的關聯關系組成的一種網絡結構,其實質就是各產業相互之間的供給與需求、投入與產出的關系。劉貴富等從戰略聯盟的角度提出:產業鏈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同一產業部門或不同產業部門某一行業中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及相關企業,以產品為紐帶,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和時空關聯形成的具有價值增值功能的鏈網式企業戰略聯盟。汪先永等從價值鏈的角度提出:產業鏈是某種商品或服務的生產過程中,能增加價值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彼此聯系的基本活動的集合,包括三個主要過程, 即研究開發、生產加工與產品銷售等。筆者傾向于劉貴富提出的產業鏈的觀點,其基于對不同學者關于產業鏈的觀點進行綜合分析后認為:產業鏈是同一產業或不同產業的企業,以產品為對象,以投入產出為紐帶,以價值增值為導向,以滿足用戶需求為目標,依據特定的邏輯聯系和時空布局形成的上下關聯的、動態的鏈式中間組織。
我國龜鱉養殖產業起步于20世紀70年代,目前龜鱉養殖面積約在5.3萬~10.0萬hm,養殖的龜鱉種類繁多,其中以中華草龜、中華鱉、黃喉擬水龜、紅耳彩龜等品種最多,龜鱉養殖的重點區域主要分布在浙江、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區。近5年來我國龜鱉養殖產量總體平穩,其中龜養殖產量每年約4.5萬t左右;鱉養殖產量每年約33萬t,整個龜鱉產業總值近1 000億元。
經過近50年的發展,我國龜鱉產業已由個體養殖發展到專業合作社,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的產業鏈,龜鱉養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同時也帶動了上下游產業的發展,龜鱉產業已成為農業經濟增長、農村產業轉型、農民收入提高的特色產業之一。基于產業鏈理論,探索龜鱉產業的產業鏈實施路徑,通過完善、強化、延伸產業鏈,實現龜鱉產業鏈的優化和整合,對于我國龜鱉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龜鱉產業鏈是指從龜鱉養殖到龜鱉產品粗加工、精深加工,再到最終產品到達消費者的整個過程。龜鱉產業鏈可分為短鏈和長鏈兩種形式。短鏈形式是指龜鱉作為最終消費品直接銷售給消費者,只經過“生產—消費者”的簡單鏈條;而長鏈形式是指龜鱉經過“生產—加工—銷售—消費者”的復雜鏈條,在這一復雜鏈條之外還有其他環節參與當中,比如龜鱉飼料供應、龜鱉病害防治、龜鱉產品研發、龜鱉養殖技術推廣等。從目前發展狀況來看,我國龜鱉產業仍以短鏈形式運行為主,龜鱉大多數被直接用于餐飲消費和觀賞,呈現產品加工度低、產品附加值低、技術集約化程度低的特征。要實現我國龜鱉產業高經濟效益運行,必須通過延伸和整合龜鱉產業鏈來完成。
龜鱉種苗質量有待提升。種苗是龜鱉養殖生產的基礎,種苗品質的優劣關系到龜鱉的生長速度、抗病能力、產品品質以及銷售價格等方面,目前大多數龜鱉養殖戶的龜鱉種苗都是自己留種繁育或是從其他養殖戶處購買,存在龜鱉近親繁殖的隱患,這種龜鱉的畸形率高、抗病能力差、成品個頭小,嚴重影響龜鱉種苗的質量,最終會導致龜鱉的總體質量下降。而目前國內專門從事龜鱉繁殖育種的企業較少,龜鱉種苗生產體系不健全,結構布局不合理,對龜鱉種苗質量缺乏有效監督,造成龜鱉產業鏈源頭存在一定的風險。
龜鱉養殖模式急需轉變。我國龜鱉養殖模式主要養殖模式主要有3種:規模化和產業化養殖模式、池塘小規模養殖模式、庭院式養殖模式。據筆者了解,目前市面上所售賣的龜鱉60%以上是從溫室而來,溫室養殖所產生的廢水含有大量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容易造成水體污染,是龜鱉養殖中的主要污染源。隨著國家對綠色生態養殖的大力提倡以及消費者對產品質量要求不斷提高,這類龜鱉產品市場將不可避免受到擠壓。
龜鱉疾病防治藥物濫用現象嚴重。適當使用藥物有助于水產病害防治、增進水質、提高產量,然而抗生素、避孕藥在水產養殖行業的濫用幾乎是公開的秘密。龜鱉常見的病癥有白點病、肺炎、白眼病、胃腸炎、腮腺炎等,很多養殖戶由于自身不具備診療技術或是為節省治療成本,加之水產養殖缺乏有效監管,導致抗生素類藥物使用范圍和劑量不斷加大,藥物在龜鱉體內的殘留量也會增加,隨著龜鱉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嚴重危害人的生命健康,龜鱉產品質量安全存在重大隱患,不利于龜鱉產業健康發展。
龜鱉產品加工水平總體落后。大力發展龜鱉加工業是破解龜鱉產品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的重要手段,也是推進特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支撐。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包括冷凍冷藏、干制品、腌制品、功能保健品、醫藥化工等門類為主的水產品加工業。基于企業的發展和消費市場的需求,龜鱉產品加工的種類雖然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但仍然是以粗加工為主,沒有進行產品的細化加工,因此也就無法提升產品的檔次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
精深加工仍然處于起步階段。精深加工是指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按照一定要求將原材料固有的形體特征加以改變成為一種全新的產品。產品的精深加工對于拓展產品市場、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企業收入等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調整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的必然途徑。縱觀市場發現,市面上銷售的龜鱉產品非常之少,而作為一種具有悠久藥用歷史的水產品,龜鱉的藥用價值幾乎沒有得到進一步的開發,龜甲和鱉甲仍是以中藥飲片的形式被使用,產品的創新研發速度滯后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龜鱉產業的發展與壯大,不利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餐飲消費占據主導地位。龜鱉的消費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食用,如草龜、巴西龜、鱷龜等;一種是觀賞,如黃喉擬水龜、三線閉殼龜、黃緣盒龜等。名貴龜雖然價格高經濟效益好,但市場不大;食用龜雖然價值不高,但擁有廣闊的潛在市場。目前,餐飲消費仍然占據龜鱉產品消費的主要部分,從池塘直接到餐桌的消費形式有待改變。沒有建立名優品牌產品是造成龜鱉產品消費低迷的重要原因,大多數龜鱉養殖企業沒有強烈的品牌意識,即便是注冊了品牌的企業也沒有進行有力的品牌宣傳,無法拉動消費市場。與龜鱉產品相關的延伸服務和文化產品沒有進行大幅度的開發,消費方式和渠道不豐富也是龜鱉消費環節后勁不足的原因所在。
消費結構急待轉變。隨著我國居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消費結構已經由滿足溫飽轉變到了注重享受。人們在購買產品的同時更加注重享受服務,從滿足生活需求向改善生活品質轉變,水產品消費市場呈多元化發展趨勢,休閑漁業、觀光旅游、文教娛樂等消費形式逐年增長。我國龜鱉產品消費結構單一,難以滿足城鄉居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龜鱉產業消費結構迫切需要轉變以滿足消費升級的要求,新形式、新業態為龜鱉產業帶來了良好發展機遇和廣闊市場前景。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要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補齊產業鏈短板,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通過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打造新興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我國龜鱉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拓展和延伸產業鏈,即通過加強產業鏈的前后延伸,加大產業鏈的縱向深度;通過對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拓展,擴大產業鏈的橫向廣度,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龜鱉產業鏈。
龜鱉產業鏈上游主要是龜鱉生產,以及與之相應的龜鱉種苗培育、物資供應、技術推廣、科學研究等眾多環節,各個環節在龜鱉養殖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龜鱉品質的優劣產生重要影響。
把好種源關口,筑牢品質之基。龜鱉種苗的好壞是養殖生產的基礎和前提,探索建立區域規模化龜鱉苗種繁育基地,為區域內養殖戶提供優質龜鱉種苗,確保龜鱉育苗的質量安全和龜鱉原種的穩定性,是養殖出高品質大規格成品龜鱉的基礎。引入良好農業規范認證體系(GAP認證),建立完善的龜鱉養殖生產管理體系和質量保障體系,通過不斷進行良種選育,保證龜鱉原種的純度,培育出生長速度快,抗病能力強、成品規格大,產品質量高的龜鱉品種。
轉變養殖模式,實現綠色生產。2019年,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要為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將綠色發展理念貫穿于水產養殖生產全過程,推行生態健康養殖制度,發展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綠色、生態、健康養殖是新時期對水產養殖的新要求,要轉變重溫室養殖輕生態養殖的觀念,改變傳統養殖模式,建立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結合當地實際開展綜合養殖,如池塘多種水產品混養模式,如魚鱉混養、蝦鱉混養等,具有投資少、回報高、無污染等優勢;種養結合模式,如稻鱉共養、藕鱉共養等,利用稻田優良的自然條件形成稻鱉互利共生的高效生態系統,種養結合通過生態共生和優勢互補,提高養殖綜合效益,實現綠色農田、綠色水產、綠色產品的一體化發展。
提升技術水平,注重科學養殖。重視龜鱉養殖疾病防控,加強對養殖人員的技術培訓,提升養殖人員對龜鱉常見病害的認識和處理能力。開展科學養殖,利用益生菌飼料添加劑和益生菌類微生態制劑以及中草藥的使用,減少抗生素和其他藥物的不合理使用。酸化劑是一種被視為能夠代替抗生素的新型飼料添加劑,在水產養殖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有條件的企業可建立龜鱉醫院,提供診治服務和技術培訓,促進龜鱉養殖產業和生態環境良性發展。
龜鱉產業鏈中游主要是產品加工,根據對原材料加工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粗加工和精深加工.目前龜鱉產品加工方式仍以粗加工為主,產品經濟效益低。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鏈的優化,產品精深加工是龜鱉產業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優化產品粗加工,滿足基礎市場需求。龜鱉是傳統美食滋補佳品,因味道佳美又具有藥用功效而深受民眾喜歡,然而龜鱉宰殺處理麻煩導致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借助互聯網和物流的便利,可將龜鱉宰殺后配以輔料快遞給消費者;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將龜鱉做成預制菜、冷凍品、熟食品、干制品等,通過優化產品粗加工,有利于增加市場份額,滿足基礎市場需求。
大力發展精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深加工是提升產品價值的重要途徑,也是企業創造更大利潤的有效方法。龜鱉精深加工是拓展龜鱉產業鏈的必然途徑,通過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合作,增加研發投入,大力開發精深加工產品,積極加強對龜鱉及其產品的創新性開發和利用,開拓龜鱉產業產品的全新市場空間,提高產業層次和產品的附加值。目前,龜鱉的深加工產品還處于起步階段,產品少且未得到市場廣泛認可。現今腫瘤的發病率居高不下,龜甲和鱉甲無論是傳統中醫臨床還是現代藥理研究都提示具有抗腫瘤的功效,結合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等抗腫瘤中藥,研發龜鱉抗腫瘤藥物具有廣闊前景。此外,龜鱉的其他身體組織,如龜鱉血、龜鱉肝等,也可以進一步深加工,開發出更好的藥品和保健品,形成更廣闊的國內外市場。
龜鱉產業鏈下游主要是產品銷售,產品的銷量受產品價值、產品質量、產品品牌、消費者接受度等諸多因素影響,龜鱉作為一種有一定知名度和消費基礎的水產品,應著重打造品牌,走品牌化發展道路。隨著消費理念轉變和農業產業結構升級,要充分利用現代農業的參與性、娛樂性、文化性,積極將龜鱉產業與文化、旅游業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產業鏈。
強化品牌意識,打造優質品牌。品牌是產品和企業競爭力的體現,建立品牌是現代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的砝碼之一,也是產業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目前全國知名的淡水水產品有陽澄湖大閘蟹、盱眙小龍蝦等,從長遠來看,龜鱉產業要實現高質量高效益發展,必須走品牌化發展道路,創立國內外知名的龜鱉品牌。有專家提出,為了更好地應對產業危機,需要從“品種、品質、口碑、商標”4個方面做品牌建設,助推龜鱉產業進入品牌時代。以龍頭企業為依托,構建“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發展規劃、養殖技術、生產管理、產品質量、品牌營銷五位一體,借助網絡、媒體等多種渠道進行宣傳推廣,建立消費者真正認可的龜鱉品牌。
拓展農業多功能性,構建農業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探索龜鱉養殖與文化和旅游有機融合,打造以龜鱉為主題,集休閑垂釣與健康養生、科普教育、文化創意為一體的生態旅游度假區,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實現龜鱉產業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促進農村產業振興,推動農村經濟增長,帶動農村基礎公共設施的發展,逐漸形成“特色農業+休閑娛樂+文化創意”式田園綜合體模式,帶動商貿、旅游、文化產業的發展,最終形成多元化、整體化、可持續化發展模式。
延伸產品服務,發展大健康產業鏈。產品延伸服務是傳統售后服務的拓展和延伸,通過拓展產品延伸服務不僅可以為顧客創造額外的價值,也可以為企業創造新的利潤增長點。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的重視以及國家大力推行“治未病”工程,企業在銷售龜鱉產品的同時可以為顧客提供健康咨詢服務,包括用龜鱉產品用于疾病的輔助治療,通過辨識體質告訴顧客如何通過龜鱉產品進行體質調養。聯合餐飲企業開設龜鱉養生主題餐廳,研發龜鱉特色菜品,開展龜鱉文化美食節,將美食與養生融合,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龜鱉產業鏈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