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寶坤 鄧 宇
(哈爾濱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我國吸收了大量優秀外來文化,其中,優秀兒童文學作品譯本紛紛在各大出版社發行出版;中國兒童逐漸接受外國優秀作品;外國著名文學作家在中國家喻戶曉。與此同時,學者們逐漸注意到文學作品譯本參差不齊,影響中國兒童的閱讀體驗,于是開展了對兒童文學作品譯文的大量研究。
羅爾德·達爾(Roald Dahl 1916—1990)出生于威爾士卡地夫蘭達夫,是挪威籍的英國杰出兒童文學作家、劇作家和短篇小說作家,也是愛倫·坡文學獎、白面包兒童圖書獎、英國兒童圖書獎、世界奇幻文學大會獎得主。《尼伯斯維克的牧師》是羅爾德·達爾的著作之一,書中牧師的形象暗含了作者傳奇的一生。在2000年英國的“我最喜歡的作家”投票中,羅爾德·達爾高居榜首,其作品到現在仍然在影響無數的兒童。
《尼伯斯維克的牧師》一書寫于羅爾德·達爾的晚年時期,同插圖家湯姆·馬施勒合作完成。本書內容豐富,故事情節巧妙,人物形象生動有趣,易于兒童讀者理解。從討論插圖、主題制作、人物解讀都傾注了二人的心血。該作品受到外國兒童的熱烈歡迎,讀者贊賞絡繹不絕,讀者來信源源不斷。本文選擇該書作為翻譯研究文本,希望為目標語兒童讀者提供優秀的閱讀譯本,同時也借此探尋目的論下兒童文學作品的漢譯策略。
翻譯目的論(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最重要的理論,與傳統的對等翻譯理論不同,翻譯目的論提出翻譯其實是一種目的性行為,具有交際功能。翻譯目的論的發展為翻譯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當代研究的重要翻譯理論。目的論的發展貫穿于功能派理論的不斷完善的過程。20世紀70年代,凱瑟琳娜·賴斯、漢斯·弗米爾首次提出了功能派翻譯理論。其中,漢斯·弗米爾作為翻譯目的論的關鍵人物,在翻譯理論研究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漢斯·弗米爾認為目的原則是翻譯中的最高原則,連貫原則和忠誠原則要服從于目的原則。其中,目的原則要求譯者要根據翻譯目的選擇合適的翻譯策略,即翻譯目的決定翻譯策略和翻譯方法,這也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注意考慮閱讀群體的閱讀感受,增強譯文的可讀性,讓國內讀者體會國外優秀文化,加強語言文化交流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不同的閱讀群體對譯文的接受程度不同,翻譯目的論能兼顧讀者感受和原文忠誠度。
目的論指導下的翻譯過程不是語言上的簡單對等,跳出了以往對等中心理論的束縛。這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兩種語言之間的對等,而要把目標語讀者納入翻譯過程,考慮兒童讀者的閱讀感受。目的原則在翻譯目的論中至關重要,把握住這一最高原則后,連貫原則和忠實原則在翻譯過程中的運用問題就迎刃而解。
兒童文學是專門為少年兒童創作的文學作品,和其他文學作品相比,兒童文學讀物具有獨有的特征。
兒童文學作品眾多,但是經翻閱后可以發現,作品中的詞匯比較簡單。考慮到兒童的年齡比較小,識字能力有限,為了保障目的語兒童讀者的閱讀活動能順利進行,在翻譯過程中也要考慮首選簡單化、生活化的詞匯。
在中文的表達習慣中善用短小且精練的句子,在形式上體現在句子短小、分句較多。在兒童文學作品中這一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兒童文學作品中句子普遍短小,這不僅有利于幫助兒童理解原文,還能培養兒童的中文語感。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把握中文的行文特點,對復雜長句進行有效拆分。
對兒童讀者來說,兒童文學作品詞匯、句法對學習大有幫助,但是不僅僅體現在語言學習中,更是對西方文化的了解與學習。在兒童文學作品中,讀者能了解到西方文化信息,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這在全球化背景下尤為重要。
兒童文學讀物的語言通俗,以短句為主,易于適齡兒童理解。同時,語言風格活潑生動,能吸引兒童注意力和好奇心。在結構上,兒童文學具有單一的特點,篇幅簡短但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兒童文學作品還具有豐富性,這一點在翻譯策略和方法上尤為重要。總體上,兒童文學能為兒童欣賞和接受,通過其文學價值,能給兒童帶來快樂的情感,豐富兒童的感情生活。
本書主要講述了尼伯斯維克小鎮迎來了一位李牧師——羅伯特,他是一名誦讀困難癥患者,該病在世界上十分罕見,幼兒時期,李牧師在倫敦的誦讀困難癥研究院接受訓練,在閱讀和寫作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步。27歲這年,他成為一名牧師,開始真正地獨立生活。在去工作前,他就忐忑不安,懷疑自己是否能勝任這一職位。到達小鎮后,一位中年婦女來迎接他,并給他安排了住所。誦讀困難癥的癥狀若隱若現,在日常生活中,他會挑出最重要的單詞或者句子,在表達中顛倒順序,但自己從未意識到這一點。這就給他的生活工作帶來了不便,在去拜訪阿拉貝拉的過程中,因為誦讀困難癥,阿拉貝拉不理解李牧師的話,兩人之間十分不快。事情發展得越來越糟糕,整個村子都認為這位新牧師傻氣十足,在編織毛衣、第一次圣餐以及第一次主日中都鬧了大笑話。最后,當地一名醫生發現了李牧師的誦讀困難癥,并為李牧師提供了解決的方法:在生活中有意識地顛倒自己原本動作的順序,即為正確的順序。最終,李牧師習慣于倒著走路,成為人們眼中古怪又可愛的教區負責人。
本文將從詞匯、長句和文化三個層面進行文本分析,以期探尋廣泛適用的翻譯策略。
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過程不僅要考慮文學體裁,同時,在翻譯目的論的指導下,要求譯者考慮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群體——兒童。翻譯目的論下,兒童文學作品翻譯是為了服務兒童,因兒童詞匯量有限,認知水平還不高,所以在詞匯翻譯的過程中要考慮兒童讀者的接受程度。而且,翻譯中還要保留一定的文學韻味,以培養兒童的文學感知,所以在譯文中盡量選擇口語化、韻律強、易讀易記的簡化詞匯。
例1:The Reverend Lee bent down and smile at the dog.
譯文:李牧師彎下身來,笑瞇瞇地看著小狗。
譯文中采用歸化的翻譯策略,使用ABB式疊詞“笑瞇瞇”,韻律感較強,是中文特有的表達方式。笑瞇瞇一詞的使用讓兒童讀者產生較強的畫面感,能讓兒童浮想故事情節中的畫面場景,增強作品的可讀性。在目的論視角下,兒童文學翻譯的目的為提升國內兒童的閱讀體驗,在理解原意的基礎上使用疊詞,在譯文中增加了中國文化的特有因素,能幫助兒童讀者銜接中西文化。同時能增強譯文的節奏感,也會提升兒童閱讀的樂趣,有助于目標語讀者理解譯文。
例2: When as a young man he first came to take up
his duties in the small village of Nibbleswicke, there was for a while utter confusion and often among his devout parishioners.
譯文:李牧師第一次來小村莊任職時,還是個小伙子。一段時間里,虔誠的教民對其感到不安,驚訝不已。
該句選自原文的開頭部分,介紹尼伯斯維克這個年輕人第一次來村莊工作,村民們對他的感受。本句包含了兩個較復雜單詞“confusion”和“consternation”,“confusion”側重表示困惑之意,考慮到兒童詞匯量有限,譯者沒有直接譯成“困惑”,而是翻譯為“不安”或者“不解”,譯者在中文中考慮了兒童讀者的接受程度,在表達原意的基礎上考慮兒童的認知水平。同時,“consternation”也是表示心理認知過程的一個形容詞,側重表示“驚愕”之意,譯者譯成“驚訝不已”,沒有脫離原文,同時也兼顧了兒童的識字能力。兩個形容詞都是表示復雜心理活動的詞匯,譯文沒有省略其一,目的在于讓兒童體會故事情節中微妙的情緒變化,從而培養兒童感知情緒的能力。
翻譯目的論中的忠實原則和連貫原則在長句處理中尤為重要,英文重形合,句子長而復雜。中文重意合,句子短且精練。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把握中英文語言特點的差異,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對英文長句加以處理,使其符合中文的行文特點:句子短小但邏輯性強,也就是行文連貫。要想符合中文的行文習慣,滿足兒童讀者的閱讀需求,讓其流暢閱讀,譯者在處理長句中要注意句子拆分、適當調整等,這樣不僅能忠實傳達原文信息,還能讓譯文在兒童讀者眼中實現句子連貫。
例3:However, guided by the Dyslexia Institute in London and helped by some excellent teachers, Robert made such splendid progress that by the time he was eighteen his writing and reading were both more or less normal.
譯文:然而,因為羅伯特得到倫敦誦讀困難癥研究院的指導,接受了一些優秀教師的幫助,所以他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十八歲之前的讀寫水平和正常人相差無幾。
本句主要講述了李牧師的成長經歷,雖然身患罕見的誦讀困難癥,但是在訓練中取得了進步。句子的前半部分是分詞作原因狀語成分,主句中包含主語從句,句子成分較為復雜。在翻譯目的論指導下,譯者對原句進行了拆分,將狀語成分和同位語從句獨立,形成幾個短小的句子單位,符合中文善用短句的行文習慣。作者多次斟酌后,用添加邏輯關系詞的方法調整,使句意連貫,便于目標兒童讀者理解譯文中的邏輯關系,此種處理方法能增強兒童讀者的語感,培養其文學素養。
由于中外兒童的成長環境、文化背景存在差異,文學作品中往往存在一些文化信息缺失,在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引進過程中,可能出現外國兒童認知中十分熟悉的元素,文中不需要過多解釋。但是受文化差異影響,目標語兒童讀者對此則知之甚少。在翻譯目的論指導下,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該重視目標語兒童讀者的閱讀感受,將這類句子或者詞匯加以注釋,讓目標語兒童讀者能夠理解其中的文化信息,這也是忠實原文的重要體現,滿足了翻譯目的論中的忠實原則。
例4:During the drive down to Nibbleswicke in his old Morris 1000, it suddenly dawned upon him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in his life he was going to be all on his own.
譯文:他開著小巧可愛的莫里斯1000去尼伯斯維克,(Morris:20世紀英國的經典車型,以小巧可愛聞名),在路上,他突然意識到這是他第一次自力更生。
本句中存在一個文化缺失信息,即Morris 1000,初見該詞匯,兒童讀者可能不理解其中含義,年齡較大的兒童讀者可能會猜到是一種車型。為了讓兒童讀者流暢閱讀,不產生歧義,在忠實原文的宗旨下,譯者需對這一信息進行加注,讓目標語兒童讀者了解到詞匯起源信息。本文作者在維基百科中查閱到莫里斯(Morris 1000)為20世紀70年代英國生產的一種平民款車型,該車型體積小巧,樣式可愛。雖然在1984年停產,但至今仍是英國生活中家喻戶曉的經典,在許多電影、電視劇中都會出現這款車型。了解到其中的文化背景后,也能幫助目標語兒童讀者理解主人公李牧師的形象,開著一輛小巧可愛的莫里斯,也就刻畫了主人公可愛的人物特征,為下文人物描寫埋下伏筆。從這可以看出,一個簡單的詞匯也能折射出豐富的文化信息,這就要求譯者在忠實原文的基礎上為目標語兒童讀者掃清閱讀障礙。
外國兒童文學作品在借用自身豐富理論的背景下蓬勃發展,現已成為一門具體學科,對國外兒童自身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放眼國內,中國19世紀之前沒有兒童文學,因為兒童這一閱讀群體并未受到足夠重視。中國改革開放的春風遍布世界,外國優秀文學作品逐漸引入的過程中又面臨著譯文質量的問題,所以兒童文學譯者們未來任重道遠。本文結合翻譯目的論,本著“一切為了兒童”的服務理念,詳細介紹了目的論在翻譯過程中的應用,旨在給兒童翻譯提供廣泛適用的翻譯策略。
本文以目的原則為最高指導,分別采用了詞匯簡化、句子拆分和文化加注的翻譯策略。在詞匯層面,選用合適的疊詞增強節奏感,以吸引兒童讀者的注意力和好奇心。同時,由于兒童詞匯量有限,譯者選用簡化詞匯,以保證兒童能理解譯文。在句子層面,譯者選用長句拆分法處理復雜長句,使譯文符合中文短小精練的特點,更容易被兒童讀者接受。在文化層面,本文結合忠實原則,對文化缺失的信息加以補充說明,有助于兒童讀者理解文化含義,也有利于兒童讀者把握文學信息,了解人物性格。本文在以上方面提供了具體的案例分析與闡釋,這對兒童文學翻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