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蘇晨雪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治國理政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基礎。各級黨政機關的基層黨組織作為黨的基層組織的模范表率,猶如人之心腹,加強機關基層黨組織的思政工作,就是預防心腹之患,捍衛黨的百年風華,對于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深入分析加強機關基層黨組織思政工作的生成邏輯,了解其理論、歷史淵源,實踐基礎及現實需要,進而掌握機關基層黨組織思政工作的價值意蘊,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與組織力。由此,探尋加強機關基層黨組織思政工作的實踐路徑,為百年大黨建設夯基添瓦。
各級黨政機關構成了我國的政權體系,這里集合了最廣泛的黨員群體,掌握著治理國家的主要權力,加強黨政機關建設對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彰顯治國理政成效有著重要意義。而“機關黨的建設是機關建設的根本保證”,黨建工作的核心就是要牢牢把握“思政工作”這個黨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通過追溯黨的思政工作的理論與歷史淵源,回顧黨百年思政工作的實踐,明確新時代黨的思政工作的迫切需要,進而教育引導機關黨員干部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砥礪前行,奮進新時代。
(一)黨的思政工作具有理論和歷史淵源。思政工作是黨的傳家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所特有的塑造意識形態、統一思想、提高戰斗力的工作方法。馬克思、恩格斯諸多著作中雖未明確提及要加強思政工作,但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思想的歷史隨著物質生產的改造而改造,因此,要“使教育擺脫統治階級的影響”,一刻也不能停止工人教育。在《法蘭西內戰》中,馬克思通過贊揚巴黎公社在鏟除舊政府的武裝力量后,及時摧毀“僧侶勢力”,消滅壓迫性的精神力量,證明了唯有在思想教育上占據優勢,才能捍衛黨的革命武裝力量,鞏固政權。之后,列寧也在《我們的綱領》中指出:“沒有革命理論,就不會有堅強的社會黨。”強調思政工作是建設堅強的無產階級政黨、確保社會主義走向勝利的必要條件。此外,思政工作也承載著中華傳統德行教育的歷史文化。古代先賢很早就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意義,《禮記》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孔子也提出:“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又強調:“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在肯定知識性教育的同時,更強調德行教育的重要意義。在此基礎上,歷朝歷代封建統治者開展國民道德與品行教育,確定“五倫十義”,在全社會廣泛弘揚“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等德目,并通過察舉制、科舉制度等將德行教育與政治掛鉤,選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治世能才。可以說,這奠定了黨開展思政工作的歷史文化基礎。
(二)黨的思政工作具有實踐基礎。近代以來,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思想政治工作作為黨“教學”的手段也是核心內容,在黨的歷史上留下了寶貴的實踐經驗。國民革命時期,毛澤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提出農民革命運動的14個重點,其中就有普及政治宣傳、辦農民學校等,明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教育內容,黨思政工作的雛形顯現;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革命性地提出“支部建在連上”,開創將思政工作深入基層一線的工作方針,確立了黨思政工作的范圍;抗日戰爭時期,全黨全軍開展大規模整風運動,通過集中學習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規劃了思政工作的重點人群以及思政教育的重點內容;解放戰爭時期,通過新式整軍運動,開展“訴苦、三查”運動,樹立先進典型,創新思政工作的手段;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鞏固和發展了統一戰線方針政策,為黨的思政工作夯實了人民基礎;改革開放時期,鄧小平發表《貫徹調整方針,保證安定團結》一文,強調黨“要向廣大人民群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遵循社會主義法制原則”,通過“必要的法律設施,加上全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報刊宣傳和學校教育的配合”“形成全黨全軍全民的共同行動準則”,將黨的思政工作上升到科學化、理論化水平;新時代,全黨全軍廣泛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黨史學習教育,進一步提升黨員的政治素養,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確立了黨思政工作的常態化、系統化格局。因此,思政工作既是黨延續百年的珍貴遺產,也是歷代領導集體建設偉大事業、奪取偉大勝利的制勝法寶。
(三)加強機關基層黨組織的思政工作是現實需要。當前,國際經濟中心悄然轉移,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及部分歐洲國家的民粹主義抬頭,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與此同時,國內社會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凸顯,歷史虛無主義、新自由主義等社會思潮借助互聯網廣泛挑撥人民內部矛盾,污染了黨的執政環境,挑戰黨的執政地位。加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經走進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多重壓力疊加,新時代呼喚一個更加堅強有力的黨,帶領全國人民跳出歷史周期率,實現社會主義全面現代化。這就需要黨有一支政治素養堅定、業務能力扎實的干部隊伍,以機關基層黨組織建設為抓手,加強思政工作,破解機關黨建“燈下黑”問題,塑造政治信仰堅定、對黨忠誠、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機關黨員干部,筑牢黨治國理政的戰斗堡壘,在新時代的大考中乘風破浪,勇毅前行。
面對當前國內外復雜形勢以及黨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改進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增強各級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這事關黨的長足發展與國家的長治久安。思政工作作為黨一切工作的生命線,成為破解難題的關鍵。因此,各級機關要牢牢掌握思政工作的主動權,做實做強機關基層黨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與組織力,以高質量思政教育推動高質量黨建,回答好“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一新時代課題。
(一)思政工作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機關基層黨組織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單元,帶頭捍衛“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不斷強化其政治功能是應有之義。思政教育作為一項政治性極強的工作,彰顯政黨意志,傳遞政黨價值,對于筑牢機關黨員干部政治忠誠、加強機關的政治功能具有天然優勢。另外,思政工作本質上就是做人的工作,通過思想引領,塑造接受者的價值觀念,幫助其完成思想淬煉與政治歷練,是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的有效手段。其有三條實踐路徑:一是通過結合黨員干部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升黨員干部的政治認同、情感認同、道路認同,筑牢政治信仰根基。二是通過經常性、基礎性的思政工作,幫助機關黨員干部增強政治敏銳度,站穩政治立場,提升其政治能力。三是通過宣傳和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黨的政治紀律防線,塑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團結、組織黨內外干部和群眾,夯實黨長期執政的政治基礎。進而,在此基礎上,促使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得到加強。
(二)思政工作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與政治功能密切相關,組織力是機關基層黨組織發展的根本需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機關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應當借助思政工作協調多方因素,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凝聚人心與統一力量,實現黨的堅強領導。原因如下:一是思政工作有助于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力。通過結合黨的創新理論闡釋工作,做到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純潔性,促使廣大黨員干部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確保全黨服從中央。二是思政工作有助于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通過融入黨內政治生活,開展深刻而具體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在面對面、一對一的談心談話中掌握組織成員的思想動態、生活困難、工作需求等,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盡心竭力解決問題,創造條件,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三是思政工作有助于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通過開展模范機關創建活動,選拔先進典型,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打造機關基層黨組織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文化,推進“思政工作+業務”,牢固樹立戰斗力標準,保障機關基層黨組織煥發強大的組織力。
在慶祝黨的百年華誕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提升機關基層黨組織思政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深化其政治機關意識教育,開展模范機關創建活動,充分發揮思政工作統一思想、凝聚共識、鼓舞斗志、團結奮斗等功能,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機關基層黨組織的思政工作不同于高校、企業等,應把握機關單位與基層一線的雙重特點,依據新時代特色、機關黨員干部實際需求以及社會公眾的期待,靶向施策。
(一)創建模范機關,厚植思政工作土壤。《意見》指出:“加強機關思想政治工作,堅持把帶頭做到‘兩個維護’作為機關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務,深化政治機關意識教育,開展模范機關創建活動。”“努力建設講政治、守紀律、負責任、有效率的模范機關。”這是由于機關基層黨組織思政工作的開展離不開風清氣正的機關政治文化。眾所周知,世上難事莫過于改造人的思想,而文化往往能夠發揮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注重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政治文化傳遞政治思想,引導政治價值,進而塑造政治意識,實現思想建設。然而,黨內政治文化中所包含的政治符號、政治價值和政治規則,需要借助一定的機構、渠道和媒介傳遞給每位黨員,機關作為營造黨內政治文化的組織系統,是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嚴肅工作作風、維護政治生態、培育思想政治工作環境的基礎載體。因此,開展模范機關創建活動,總結創建經驗、宣傳成功案例,有助于推進機關基層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走實走深。
(二)依托新媒體,提升思政工作質量。模范機關的創建為思想政治教育營造了良好的工作環境,新媒體是開展思政工作的實用工具。新時代是新媒體蓬勃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宣傳手段層出不窮,尤其是微信、微視頻等的出現,人們越來越依靠新媒體獲取信息、接受教育。因此,要全面掌握新媒體主陣地,發揮思政工作輿論引導、思想引領、價值觀念宣傳等作用,培養與塑造機關黨員干部的政治認知和情感認同,進而推動其在自我教育中規范政治行為。一方面,要把好審核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價值認同。新媒體的交互性不同于傳統媒體,在大是大非、涉及原則性問題面前,要敢于捍衛“兩個確立”、堅定“兩個維護”,在思想的碰撞中占據優勢地位;另一方面,要堅持守正創新,豐富思政工作手段。善于運用微信公眾號、學習強國等新媒體,積極開展機關單位線上學習論壇、周末講堂等,統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拓展思路,充實內容,提升思政工作質量。在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中,讓思政工作始終煥發生機活力。
(三)借助小數據,推動思政工作精準發力。除了借助模范機關創建與新媒體的運用,分析數據、運用數據是新時代做好思政工作的基礎。一方面,思政工作要廣泛掌握大數據,運用大數據進行輿情監測等,打造智慧黨建;另一方面,思政工作更要講求精準,即圍繞工作對象,重點把握機關黨員干部的“小數據”,認識到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正視思政工作對象的復雜性與特殊性,進而把握要害和關鍵,點準穴位,精準發力。“精準”是黨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形成的重要工作方法之一,其核心就是要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講究實事求是。運用到思政工作當中,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要把握機關基層黨組織兼具“最先一公里”“第一方陣”以及基層組織的特點。其思政工作既要突出心懷“國之大者”,又要堅持以人為本,呼吁大格局的同時,也要滿足基層黨員干部的需求。二是要把握機關黨員干部的特點。從馬克思人學理論出發,在人的本質、人的存在、人的發展三重高度下審視機關黨員干部的共性和個性,以“精準滴灌”取代“大水漫灌”,提高機關黨員干部組織活動的參與動力,提升思政工作的成效。
本文通過分析加強機關基層黨組織思政工作的生成邏輯、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彰顯了機關思政工作的特點與要點,對于把握機關黨員干部意識形態工作、提升機關黨建質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