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雨瀟
(南華大學 經濟管理與法學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1)
企業在不斷開發新產品的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費用為企業的創新投入,企業要想獲得創新力和競爭力,就必須加大創新投入強度。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企業創新資金的不斷投入,企業非常關注高度不確定性的創新投入活動與企業績效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企業社會責任(CSR),從廣義上來說,是指企業利用資源積極行動和資源貢獻;狹義上是指社會責任的實施可以顯著刺激企業績效的增長。從前人已有研究可以看出,發達國家對CSR進行了廣泛研究,但發展中國家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認知遠遠不夠。近年來,學者對創新投入、CSR及企業績效進行研究,但由于研究樣本、方法及模型的差異,研究結論仍然存在爭議。本文以社會責任為調節變量,研究企業創新投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目前,有較多文獻論證創新投入與企業績效兩者呈正相關作用。Ehic Ike C(2010)通過對26500家公司進行對比,證實不管是服務業還是制造業,創新投資都對企業績效起到正向促進作用。薛青青(2015)對2009—2013年A股市場披露的相關財務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創新投入對企業績效有正向影響。
但也有持相反觀點的學者,鄒增明、劉瑞(2015)認為,企業在衰退期不存在相關性,在成長期與成熟期兩者呈正向關系。張澤、許敏(2019)認為,創新投入對當期企業績效產生負向影響。同樣地,學者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也沒有統一的認知。
不同學者之間研究結論不一致的原因為:第一,企業對外披露不規范的信息。第二,國內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不規范。第三,由于行業不同導致企業對創新投入存在差異。第四,對創新投入的研究變量不統一。但就本文來看,加入了企業社會責任作為調節變量,可以使創新投入與企業績效有正向的關系?;诖?,本文作出以下假設:
H1:創新投入對企業績效起到正向促進作用。
Sheldon(1924)最早提出“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經過不斷地發展,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定義“企業社會責任”。Bowen(1953)在《商人是社會責任》中首次提出企業社會責任的定義,他指出商人的社會責任是商人有義務按照社會期望的目標和價值來制定政策進行決策或采取某些行動。從此,現代文獻對企業社會責任的研究正式開始。
Esrock 和Leichty (1998)指出,超過80%的財富榜500強公司承擔了相應的社會責任,越來越多的市場調查表明企業社會責任的重要性(Cone Inc 1999;Davids 1990)。就消費者角度而言,Sen和Bhattacharya(2001)試圖了解消費者在何時、如何及為什么消費者對CSR做出反應;周琪(2017)指出,消費者對企業的積極響應表現在影響消費者的常規和非常規消費及成為企業發生產品危機時的調和劑;Jeon等(2019)認為,在CSR環境下,企業社會責任與消費者的品牌偏好有重要聯結關系??偠灾M者和企業之間保持親密聯系可以產生積極的情感(Pérez 和Currás 2009)。Zahra 和Michael(1987)基于多元分析發現,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績效呈現正相關關系,可用其測定企業績效的變現情況;張宏等(2019)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研究其對股東、員工、消費者、供應商與政府的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發現其存在正向的相關關系;楊金磊和楊位留(2019)研究表明,企業社會責任能夠對企業績效起到正向促進作用,高管的薪酬在其中起正向調節作用。朱慧明等(2019)利用分位數回歸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社會責任對企業的短期績效和利潤較高的企業的長期績效都有正向促進作用。基于以上研究,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2: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績效存在正向影響作用。
H3:企業社會責任可以在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之間起正向調節作用。
本文從國泰安數據庫(CSMAR)中根據2012年中國證監會行業分類,選取了創新能力較強的四個行業,分別是衛生行業、信息技術、交通運輸及科學研究,同時對2012—2017年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本文以創新投入作為自變量,采用國際通用指標創新投入強度(創新投入與營業收入的比值)作為衡量指標,以企業績效為因變量,用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衡量指標。在數據庫中披露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最直觀地從財務數據上反映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指標是納稅總額、每股社會貢獻值、社會捐贈額,本文以以上三個指標為衡量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標準。創新投入的大小會因為公司的規模而受到影響,本文對公司總資產取對數處理用來衡量公司的規模大小,并用符號SIZE表示。本文將資產負債率作為控制變量之一,用公式負債總額/資產總額計算衡量,并用符號LEVE表示,同時企業性質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企業績效水平產生影響。因此本文將產權性質變量也作為控制變量之一,并用state表示。

由描述性統計結果可知,創新投入強度(R&D)最小值與最大值相差甚遠,說明企業的研發投入差異明顯,可能是由于樣本所處的行業不同,所以創新投入的強度也不一樣。其最小值為0.02,最大值為42.320,說明高新產業上市公司創新投入水平仍較低。凈資產收益率(ROE)均值為0.0388,標準差為0.0293,說明樣本企業績效存在較大差異,企業獲利能力強。同時,在履行企業社會責任(CSR)方面,不同公司的差異較大。企業規模(SIZE)均值為23.0564,標準差為0.0522,表明所選企業分布較集中,企業規模較大;資產負債率(LEV)均值為0.4649,略低于0.5,說明企業經營較穩健。
由對變量進行相關性檢驗的結果可以看出,創新投入與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相關系數為0.003,p值為0.043,小于0.05,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示為正向的相關關系;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的相關關系為0.007,p值等于0,小于0.05,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顯示為正向的相關關系。另外,凈資產收益率與所選擇的控制變量相關系數也通過5%水平的檢驗,說明控制變量的選擇較為合理。除了公司規模與資產負債率的相關系數為0.518外,其他各變量的相關系數均在0.5以下,說明變量相關性相對較弱,不會產生多重共線問題。
3.3.1 創新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分析
本文對創新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簡單回歸分析,由結果可以看出,常數項的T檢驗不通過(p=0.910 > 0.05),即相應系數與0無顯著差異;自變量創新投入(R&D)的T檢驗通過,即相應系數顯著異于0,所以應該采用標準回歸方程及其系數。
3.3.2 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分析
本文對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績效的關系進行簡單回歸分析,由結果可以看出,常數項的T檢驗通過(p=0.001 <0.05),即相應系數與0有顯著差異;自變量企業社會責任(CSR)檢驗不通過,所以不應該采用標準回歸方程。
3.3.3 企業社會責任的調節作用分析
結果顯示,常數項T檢驗不通過,即常數項不應該出現在方程中。CSR的t的顯著性概率p為0.007 <0.05,表明系數與0有顯著性差異,可以作為解釋變量出現在方程中;R&D的t的顯著性概率p=0.000,同樣小于0.05,所以也應該作為解釋變量出現在方程中。因此,應該采用Beta系數,得出如下方程:

從方程系數來看,兩者均對企業績效產生正相關影響。
3.3.4 穩健性分析
為使研究結果更加可靠,本文進行了穩健性檢驗。改變被解釋變量的衡量方法,將托賓Q值和資產收益率分別作為被解釋變量企業績效的衡量指標,研究結論與上文一致。
從以上數據分析結果來看,假設H1、H2、H3均得到驗證,雖然有些系數較小,但是避免了多重共線性問題,使得數據結果良好。本文研究企業創新投入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并進一步分析以社會責任為調節變量在兩者之間的作用。表明,企業創新經費投入會對企業績效產生正向促進作用,企業價值得以顯現,加之在當前環境下,樹立企業正面形象除了企業文化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企業的經營目的是獲取利潤,但是其存在還有社會目的,企業需要從消費者、供應商、股東、員工等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實行社會責任。但是企業社會責任到底如何作用于企業績效還需要我們及時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