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CEP 條款的視角"/>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姜昱霞
(昆明城市學院 云南昆明 650000)
2020年11月15日,東盟10國與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15個國家簽署了全球體量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該協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國、日本、新西蘭、澳大利亞及東盟成員的新加坡、越南、老撾、泰國、柬埔寨和文萊等10個國家正式實施該協定。作為占全球人口數量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的實施勢必對新的世界經濟發展格局的構建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將對區內各締約國的對外經貿合作產生巨大影響。
東盟作為RCEP中唯一的區域性經濟組織,研究其與其他締約國經貿關系的新發展趨勢非常必要。而在與東盟國家有經貿往來的RCEP各締約國中,中國有兩大非常明顯的客觀優勢:一是區位優勢。相較其他締約國而言,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空間距離較近,運輸成本相對更低,且隨著中國跨境物流產業的發展,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有形商品貿易的進出口運輸方式也更加靈活、多樣,發展雙邊貨物貿易優勢日益明顯。二是市場優勢。隨著區內各締約國市場的逐步開放,國際投資限制障礙的逐漸消除,勞動力、資本、技術等可流動性要素受市場規模放大效應的影響,將更多地向市場規模大的區域流動。在此過程中,中國日趨凸顯的市場優勢會吸引更多的東盟國家企業到中國投資。在此背景下,研究RCEP為中國與東盟經貿關系發展帶來的機遇,并結合雙邊經貿關系現狀加以分析,進而提出有利于深化雙邊經貿合作的建議才能更有針對性,有的放矢。
(1)中國-東盟進出口貿易額始終保持正增長態勢。2017年,中國-東盟進出口總額為5148.2億美元,到2019年已上升至6414.7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2.4%。雖然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增速放緩,但到2021年雙邊貿易額迅速回升至8782億美元,同比增長28.1%,進出口貿易規模增長態勢迅猛。
(2)雙方進出口不平衡狀況逐年增大。在中國與東盟的雙邊貿易中,中國始終處于貿易順差,2017—2021年,中國對東盟的貿易順差額分別為434.2億美元、506.1億美元、773.8億美元、828.4億美元和891.8億美元,順差額度每年較上一年都有明顯增加,平均增幅114.4億美元,貿易不平衡狀況不斷加劇(見表1)。

表1 2017—2021年中國-東盟進出口商品總值 (單位:億美元)
(3)東盟各成員國在與中國的雙邊貿易中差距較大。中國海關總署2021年統計數據顯示,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四國與中國的雙邊貿易額分別為2302億美元、1768億美元、1311.8億美元和1244億美元,均已超過千億美元。其中,越南和馬來西亞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合計占到中國-東盟貿易總額的46%,而文萊和老撾與中國之間的進出口貿易仍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見圖1)。

圖1 2021年中國-東盟各國進出口額占比
(1)投資方面,2021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金額為143.5億美元,而東盟對中國實際投資金額僅為105.8億美元,雙向投資不平衡明顯。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對東盟的投資額連續六年超過東盟對中國的投資額,東盟已成為中國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之一。綜合近五年中國對東盟投資流量和存量數據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對東盟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零售業;投資的主要國家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老撾和泰國(見表2)。

表2 2016—2020年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情況 (單位:億美元)
(2)承包工程方面,2021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完成營業額約1549.4億美元,新簽合同額約2584.9億美元。其中,中國企業在東盟新簽工程承包合同額約606.4億美元,完成營業額約326.9億美元。如果按新簽合同額計算,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馬來西亞三國是中國在東盟最大的工程承包市場(見表3)。

表3 2020年中資企業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情況
此外,根據商務部最新公布的《通過確認考核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名錄》20個境外經貿合作區中,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經濟特區、泰國泰中羅勇工業園、越南龍江工業園、老撾萬象賽色塔綜合開發區、中國·印尼經貿合作區、中國·印尼綜合產業園區青山園區及中國·印度尼西亞聚龍農業產業合作區7個位于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區位列其中。
RCEP為促進中國-東盟進出口貿易發展帶來的機遇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的積極影響加以體現:
(1)降低了交易成本。根據RCEP第二章貨物貿易的相關規定,在RCEP項下,未來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將實現零關稅,從而全面降低區內貨物貿易的進出口交易成本。從中國與東盟的貨物貿易來看,RCEP有助于更多的東盟國家產品進入中國市場,例如化工品、紙制品、車輛設備、胡椒、菠蘿汁等,同時中國的部分產品在東盟的競爭力也會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摩托車的出口。根據RCEP第三章原產地規則的相關規定,在確定是否適用RCEP優惠關稅時,實行原產成分累積規則,即將來自RCEP所有締約方的價值成分都納入考慮,這就從根本上降低了締約國出口產品獲得原產地資格的門檻。對于中國-東盟經貿關系而言,由于RCEP原產成分累積規則適用的締約方數量多于中國-東盟自貿協定,所以該規則帶來的加成效應更大,實際可享受協定優惠的貨物范圍更廣,進而使中國—東盟的進出口貿易成本在更大程度上降低。
(2)提高了通關效率。根據RCEP第四章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的相關規定,鼓勵各國運用各種信息技術來加速貨物放行,且通過規定“抵達前處理”及“預裁定”等措施來保證貨物的快速通關。RCEP甚至在貨物放行方面作出了貨物抵達后和提交所有通關所需信息后48小時(快運貨物、易腐貨物6小時)內放行的規定。與CAFTA相比,無論是對普通貨物還是對快運貨物,易腐貨物通關的相關規定上都具有明顯的高效性,這對促進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貿易的實施起到了切實的指導性作用,能夠從程序上更直接地推動雙邊貿易的增長。
(3)規范了技術標準。根據RCEP第五章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的相關規定,在盡可能不對貿易造成限制性影響的前提下,RCEP對保護人類、動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制定了一系列措施。RCEP在對《實施衛生與植物衛生措施協定》的實際實施進行強化的基礎上,還對適應病蟲害非疫區和低度流行區的條件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根據RCEP第六章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的相關規定,RCEP強化了締約方對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的適用和實施,并強調加強締約方在“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這就使得區內貿易的商品檢驗等標準更加規范化,從制度層面為中國-東盟進出口貿易的長遠發展提供了保障。
(4)減少了貿易摩擦。根據RCEP第七章貿易救濟的相關規定,在第一節保障措施中,除了設立過渡性保障措施外,還在第七條專門規定了對受該措施影響的出口締約方的補償。在第二節反傾銷和反補貼稅中,除了重申WTO的權利和義務外,還進一步對“通報和磋商、禁止歸零、基本事實的披露”一系列內容進行了規范,這對貿易救濟程序的推行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大大提高了貿易救濟的透明度。所以,RCEP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間接改善東盟各成員國與中國雙邊貿易中差距較大的現狀,降低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產生貿易摩擦的隱患,進而推動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貿易朝著和諧共贏的方向發展。
RCEP為促進中國-東盟經濟合作方面帶來的機遇主要通過以下四個方面的積極影響加以體現:
(1)提升了服務貿易的開放水平。RCEP從整體上大幅度削減了影響國際服務貿易的限制性、歧視性措施,為締約方之間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從協定第八章服務貿易的相關規定可以看出,RCEP項下的各締約國都大幅度提升了區內服務貿易的開放水平,尤其是中國。根據RCEP,中國的開放承諾已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RCEP項下,東盟的承諾開放水平也大大高于CAFTA,除了緬甸、老撾和柬埔寨外,其他各國的承諾服務部門數量均已增加到100個以上。據此,中國與東盟服務貿易間的交流與合作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明確了臨時入境人員的政策要求。根據RCEP第九章自然人流動的相關規定,提高了人員跨國流動政策的規范性和透明度。本部分列明了締約方從事貨物貿易、提供服務或進行投資而臨時入境的自然人所做的承諾,并制定了各締約方執行此類臨時入境相關事宜的規定,為改善中國與東盟部分相關制度不健全的發展中國家間經貿合作人員的跨國流動問題提供了國際公約的制度保障,為促進彼此間的交流與合作創造了更有利的政策環境。
(3)制定了國際投資與合作的機制和規范。根據RCEP第十章至第十五章關于投資、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競爭、中小企業及經濟與技術合作等內容的相關規定,在充分考慮最不發達國家需求的同時,為促進區內投資和經濟合作制定了一系列的機制和規范。其中,對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影響比較大的內容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投資方面,有關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投資待遇、禁止業績要求等,尤其是第十章第八條保留和不符措施的相關規定,這些內容可以視作對原“東盟‘10+1'自由貿易協定”投資規則的整合與升級。二是提供中小企業會談平臺,將中小企業納入區域供應鏈的主流之中,為中國和東盟國家的廣大中小企業創造了更多參與國際經濟合作項目和活動的機會。
(4)增加了政府采購的相關合作。根據RCEP第十章政府采購的相關規定,從政府采購的信息交流合作、提供技術援助及加強能力建設等方面提高了法律、法規和程序的透明度,使得未來政府采購能夠在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中國-東盟經濟合作及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根據RCEP對貨物貿易的相關規定,區內貨物貿易最終實現零關稅的比例將達到90%以上,進出口貿易的交易成本將持續性降低;加之RCEP對海關程序與貿易便利化的相關規定,使得進出口貿易的時間成本大幅降低,操作效率隨之提高。中國和東盟各方都可以借此市場一體化發展趨勢,保持并繼續擴大現有雙邊貿易的增長態勢,尤其是在中國-東盟在RCEP各締約國中具有明顯區位優勢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此優勢發展雙邊貨物貿易,應該是雙方在未來區內競爭中的焦點。
根據前文對中國海關和商務部相關數據的分析,無論是在貨物貿易方面還是在經濟合作方面,在與中國的經貿合作中,東盟各國之間的差距都非常明顯。雖然造成此狀況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因素還是東盟各國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和各國國內產業結構之間的差異。RCEP相較之前一系列的國際協議,更多地考慮了不同國家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例如,服務貿易方面,允許不同國家在不同的時限內將正面清單轉為負面清單;國際經濟與技術合作方面,優先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的需求等。中國和東盟各國都可以利用這些規定和過渡時限進行分階段、分批次的區內區際貿易合理化調整,縮小地區差距,消除貿易摩擦隱患,為區內經濟共同發展創造條件。
要保證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未來能夠朝著長遠、有序的方向發展,就必須對雙邊貿易、經濟技術合作等業務的操作流程加以規范。由于中國和東盟各國發展水平的差距,無論是貨物貿易進出口檢驗檢疫標準,還是經濟技術投資合作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同的國家間都存在一定的差異。RCEP對各類業務程序都做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在盡可能考慮國家間差距的同時,使經貿合作程序更加標準化、透明化。中國和東盟各國,尤其是原本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的發展中國家,都應該深入研究并遵守RCEP的相關規定,共同為區域經濟的健康發展作出努力。
RCEP在電子商務、投資和經濟合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機制和規范,為進一步拓展成員間的深入合作掃清障礙。同時,在RCEP項下,中國和東盟各成員國的服務貿易整體開放水平上也將高于原中國-東盟“10+1”協定,為雙方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合作領域創造了條件。目前,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經濟合作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建筑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批發零售業等領域。所以,只有充分利用RCEP努力深化現有經濟合作領域、積極開拓新的合作內容,才能符合未來國際經濟發展的方向,進而推動各國國際國內經濟的全面發展。
中國和東盟各國可以通過RCEP條款中政府采購的相關規定,進一步推動對前文所涉及的雙邊經貿合作中區域不平衡和領域不平衡兩大方面問題的解決,即通過調整政府采購區域范圍,改善東盟成員各國與中國間在經貿合作總量上差距過大的現狀;通過采取有針對性地向新行業、新領域的傾斜性措施,改變中國-東盟經濟合作行業領域相對集中的現狀,促進雙邊合作產業的轉型升級,最大限度地發揮政府采購在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和促進各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正式生效和逐步實施,中國-東盟經貿合作隨之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雖然中國在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合作中有一定的優勢,但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等問題。所以,RCEP實施伊始,對其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充分利用,努力擴大雙邊貿易規模,規范經貿合作標準,調整不平衡發展現狀,拓展新的合作領域,并配合政府采購進行調節,進而有效促進中國-東盟經貿合作能夠朝著長遠、和諧、共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