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世均 倪浩 李曉驍

作為純電動車電池的主要原材料,鋰的價格伴隨新能源大潮的來臨正連續刷新最高紀錄?!度毡窘洕侣劇?0月28日援引阿格斯媒體公司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26日,電池級碳酸鋰均價連續15個交易日上漲,較2021年底已經上漲99%。在全球新能源浪潮越發洶涌的當下,“有鋰走遍天下”已經成為許多新能源產業鏈上的國家的共識。在這一背景下,阿根廷國家通訊社近日報道稱,合計擁有全球過半鋰資源的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正在草擬一份文件,以推動建立一個“鋰佩克”,即鋰礦行業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從而在鋰價值波動的情況下達成“價格協議”。三國外長還希望為可持續工業發展和科技發展的共同前景制定指導方針i報道稱,如果三國達成共識,未來甚至不排除吸引到澳大利亞的加入。
想突破西方產業鏈限制
“鋰佩克”的概念早在2011年就被提出,但受當時玻利維亞和智利兩國關系影響,這一提議被擱置。如今,三國均為左翼執政,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三邊商討鋰業合作。今年7月以來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三國外長一直在就一份將提交給各自國家總統的聯合聲明進行談判。
不過,能否最終達成協議還有待觀察。阿根廷新聞網站Infobae稱,該計劃遭到阿根廷胡胡伊省、薩爾塔省和卡塔馬卡省這三個鋰礦大省的反對,理由是"擔心成立“鋰佩克”后,地方政府會失去吸引外國投資的主導權。阿根廷礦業國務秘書阿維拉稱,任何措施都必須以各省為主要參與者。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公布的數據,世界鋰資源儲量(金屬鋰)總計1352萬噸,探明資源量為3978萬噸。其中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美國、中國、澳大利亞等位列探明資源量前茅。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地處南美洲,并稱南美地區的“鋰三角”;根據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發布的數據,“鋰三角”集中了全球超過56%的鋰資源。此外,拉丁美洲占全球鋰產量的32%左右。
作為未來支撐新能源汽車等行業的熱門資源,鋰不可避免地被西方國家覬覦。阿根廷《十二頁報》稱,玻利維亞前總統莫拉萊斯表示,西方國家只是想讓玻利維亞在鋰產業鏈條上維持原材料供應國的地位,而不愿看到南美國家憑借自然資源獲得產業鏈上的更多附加價值。玻利維亞正嘗試生產涉及鋰電池、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附加值更多的產品,并計劃到2029年建設42家工廠,其中市16家生產鋰,其余工廠生產鋰產品。
阿根廷媒體Radio Grafica稱,莫拉萊斯的顧問、玻冶金和材料專家烏加特認為,鋰能非常有效地儲存能量并且易于運輸,且生產成本相對非常低,是被科技公司高度重視的一種礦物,廣泛用于生產電子設備,需求量很大?!斑@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大的優勢,我們應該有能力主導、管理和控制全球鋰價值市場?!彼f。
“美國在該地區不再擁有霸權”,莫拉萊斯稱,“不僅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都要走工業化的道路。”他說,拉美必須團結起來,如果進行鋰產業合作,玻利維亞等就能成為強國。拉加經委會稱,“鋰三角“在技術科學合作和鋰標準化方面的巨大潛力變得清晰起來。
烏拉圭《國家報》稱,“鋰三角”的目標是在產業鏈條上走得更遠,并擁有制造鋰電池的能力。阿根廷一家國有試點鋰電池工廠預計將于2022年年底開始運營。玻利維亞鋰產業經濟學家祖萊塔稱;電池是電動車最昂貴的部件,在南美,有生產電池和電動汽車所需的所有原材料。如果南美進行鋰產業的升級,或將變成下一個經濟發展迅速、電劫車快速增長之地。
短期無法匹及歐佩克的影響
中國研究機構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10月31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石油成為人類文明發展所需的重要能源之后,歐佩克應運而生。目前鋰作為新能源的重要原材料也已經升級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以此為背景,未來“鋰佩克”的最終形成并非不可想象。墨柯認為,全球能源供應國“組團”爭奪話語權,在一定程度上已成為發展趨勢。
墨柯認為,南美三國成立“鋰佩克”首先具有資源上的現實條件基礎。三國擁有巨大的鋰礦資源,在全球鋰資源市場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另外,三國在鋰資源開發上存在共同的利益。如果能夠通過“鋰佩克”維持鋰價高位,意味著巨大的現實利益?!皬倪@個角度上來講,另一個鋰資源大國澳大利亞未來都存在加入的可能性”。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在全球探明鋰儲量中占比22%。
有分析人士認為,“鋰佩克”如果形成,勢必控制鋰資源進入全球市場的節奏,鋰價格也將受到控制。作為全球鋰資源進口大國,中國肯定將受到影響。對此,墨柯表示,無論如何,“鋰佩克”都是做為資源輸出組織存在,通過需求國的進口才能實現從資源向收益的轉換疽因此,“鋰佩克”形成以后不可能“為所欲為”,“鋰佩克”無法單方主導市場。另一方面,市場供需上,進口國在資源的定價上具有更多的話語權,因此,買方也可以聯合起來采取一致行為,來面對這些資源輸出國所組成的行業國際組織。
另外,鋰雖然戰略性非常強,但是不像石油那樣為各國普遍需求,而是集中在少數幾個加工制造國家。因此,“鋰佩克”的影響力與歐佩克相比將弱勢得多。另外,“鋰三角”都是資源輸出國,存在競爭關系,因此能否形成一 致行動也很難說。據阿根廷《金融界報》報道,胡胡伊省政爵表與智利相比,阿根廷處于“不同的競爭形勢”,基于有關貿易協定,智利的鋰電池可以享受到美國的稅收優惠,而“阿根廷的鋰進入不了美國”。
中國能夠多方應對
相比一些西方國家企業對“鋰三角”在產業鏈位置上的限制,中國企業在給當地礦產業帶來發展機會的同時,也收獲了更多的信任?!焙潦≌硎?,中國政府和中國企業從來沒有給當地施加任何壓力,該省省長赫拉多稱,美國和歐洲在外交、管理和游說方面相互競爭時,中國企業實實在在地投入了資金。
墨柯表示,中國是全球鋰資源的最大消費國,占比早已超過全球一半以上。中國應該汲取在鐵礦石上的教訓,應耙從鋰資源加工到電池應用的主要消費大戶有效組織起來,對外發出統一的聲音,這樣才有可能與“鋰佩克”進行有效博弈。
墨柯認為:“一般來說,下游買方具躍然的話語權優勢,如果中國的鋰消費各方能有效組織起來與鋰佩克和澳洲鋰資源供應商博弈,是有可能不吃虧,甚至占據上風的?!蓖瑫r,中國的鋰業頭部公司,也在紛紛持股或者收購南美三國的鋰礦資源,以謀求上游市場的話語權。
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雖然應當對“鋰佩克”給予應有的重視,但中國也是鋰礦大國,在這一領域不存在被外國“卡脖子”的情況。主要原因在于鋰的提煉成本較高,目前在市場成本角度下考慮,中國企業傾向于從海外進口,造成中國在鋰上游資源方面存在對海外進口有一定依賴,而國肉資源整體開發進度不及預期的局面。
不過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在鋰礦的提煉技術上正取得快速發展,鋰加工的成本也會逐步降低。未來,中國國內鋰資源的供應比重會進一步增加,從而強化中國鋰資源供應的自主性?!?/p>
環球時報2022-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