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秋月,牛紅云,張亞平,劉和風,段春玲
(1.山東省航空應急救援中心,山東 濟南 250100;2.山東省林業保護和發展服務中心,山東 濟南 250014)
石榴(Punica granatum L.) 原產于地中海沿岸的伊朗等中亞地區,中國自漢代開始引入石榴栽培已歷2000 余年,目前山東棗莊市是五大產區之一。筆者于2020年開始在棗莊市嶧城區榴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石榴單節插穗扦插育苗試驗,2021年發現除單節營養體繁殖具有繁殖系數高,可育苗時間長,苗木發芽整齊、成本低等特點外,還具有無限萌芽特點,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可以為新的建園方式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地位于棗莊市嶧城區萬畝石榴園腹地(36°40'51"N,117°12'33"E),營養體來自嶧城區榴興農業發展公司生產基地3~4年生石榴園。育苗溫室為1000 m2聯棟塑料薄膜溫室,配置移動苗床、濕簾風機系統、懸掛式微噴灌及控制箱、內外遮陽系統等。
石榴的枝條分為長枝(包括徒長枝)和短枝,長枝平均長度50 cm 以上,徒長枝長度可達1 m 以上。長枝側生腋芽(側芽),易發育成二、三次枝,與母枝呈近直角方向生長。二、三次枝基部葉片簇生,腋芽不明顯。接穗采集結合夏季修剪,剪取當年新抽背上枝條,除頂端特別嫩和特別粗的部分外,幾乎可以全部利用。品種有秋艷、霜紅寶石、白馬牙等。
本試驗以商品化生產為目標,全光霧條件下,進行單節扦插試驗,試驗材料選擇當年生木質化或半木質化枝條,接穗為單節。與闊葉易扦插樹種區別較大的是,石榴單節的形狀多樣。為了摸清不同節在繁殖過程中的生根、發芽特點,現區分為對生葉片的節、簇生葉片的節、帶刺的節和剪掉側枝的節,并對其生根發芽情況進行觀察,為快速、整齊的商品化生產提供依據。
對生葉節:為石榴主要節型,由2 片對生葉組成一個節。
簇生葉節:為少數節型,由4 片以上小葉組成一個節。
帶枝刺的節:對生葉片腋芽分化出2 個枝刺的節。
剪掉側枝的節:對生葉片的腋芽已經萌發出2 個枝條,將2 個枝條剪掉后留下的節。
2021年7月2日、4日、6日,對不同節型秋艷(品種)石榴進行扦插,每個節型100 個接穗,分別在7月17日、22日,8月1日、11日、20日開始,分別對3 批次扦插接穗進行觀察,平均結果如表1。

表1 不同節型扦插發芽率/% (扦插時間7月2、4、6日)
除正常對生葉片間的兩個腋芽能夠萌發為植株外;對生葉片間已經萌發過兩個枝條,將兩個枝條剪掉后,在兩個枝條基部也可以再分化腋芽,萌發為植株。葉片簇生的節,雖然沒有現成的腋芽,生根后也會分化腋芽,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所以我們將石榴定義為腋芽無限分化型樹種。其意義在于為建設周年生產型采穗圃、探索新的栽培模式提供理論依據。
盡管我們稱石榴為腋芽無限分化型樹種,但是隱芽的萌發需要時間相對長一些,甚至當季都無法完成腋芽分化。例如粗度超過6 mm 的枝條、枝刺上的芽,萌發需要的時間和正常芽相比更長,會因此影響育苗的整齊度。所以,在繁殖材料充裕的情況下,建議使用當年生、腋芽飽滿的對生葉節剪取接穗。
3.2.1 從試驗結果看,簇生葉節腋芽萌動比對生葉節稍微慢一點,但扦插50 天后的結果二者懸殊并不大。其原因是,對生葉節的芽還處在飽滿的狀態,發芽比較容易,簇生葉節的芽為隱芽,激活需要有一個過程。
3.2.2 簇生葉的小葉多為4 片、6 片,其腋芽一般是隱形芽,萌發時也只是萌發2 個腋芽,呈對稱分布;若有葉子病殘,其對面葉子萌發時,則會出現一個腋芽萌發成植株的現象。
3.2.3 帶枝刺節直接扦插沒有發芽,剪掉枝刺后再扦插,其萌芽能力發生了明顯變化。其原因是,枝刺在不剪掉的情況下,還可以繼續生長,消耗掉了營養物質,無法刺激隱芽的萌動;相反,枝刺剪掉后,其枝刺基部的隱芽就會萌發。
3.2.4 剪掉枝刺節和剪掉側枝節的萌發結果基本相同。從較長枝刺上保留1~2 個小葉、在小葉基部也可以萌發新植株的情況來看,保留一個側枝的一小段也是可以萌發新植株的。
3.2.5 枝刺上又長出葉片的,從枝刺基部留剪掉,再按正常插穗的規格進行剪取,枝刺上小葉基部仍可以萌發出腋芽,生長為一個植株。
根據不同節型的萌芽特點分類扦插育苗,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繁殖材料,提高繁殖系數,另一方也可以確定不同的留床時間,提高苗木的整齊度。
將石榴有推廣價值的品種按40 cm×70 cm 株行距定植石榴苗,50 cm 處平茬定干。待頂端萌發出枝條、長至30~40 cm 時,向行兩側彎曲,形成向下垂的營養枝。其頂端繼續萌發向上的枝條供繁殖使用,形成“弓形”栽培方式。在溫室周年氣溫不低于15℃情況下,利用石榴腋芽無限萌芽的特點,可以全年生長出新的枝條,為周年育苗提供用扦插繁殖的接穗。
(1)培養緊湊型植株。在溫室中栽培時,受空間限制不能無限制生長,可以短截枝條,培養緊湊型植株。0~30 cm 定干,二次、三次分枝短截,就可以培養成“盤子型”植株了。
(2)培養分層株型。先50~60 cm 處定干,通過拉平、吊重、拿枝、撐枝等措施,形成近水平的樹形。再培養新的主干,在1.2~1.5 m 處二次截干,培養新的一個結果層。這樣通風效果好,促進花芽分化和果實發育。
(3)培養“山”字型株型。40~50 cm 定干,留一個直立主干、兩個方向相反的水平分枝。當分枝長度達到株距的1/3 時截斷,留一個向上生長的副主枝,形成一個“山”字型結構。兩個副主枝長到30 cm 高時,再次截干,再形成兩個“山”字型結構。這樣就形成一主兩副的“山”字型樹體形狀。借助成行的鋼絲固定樹枝,形成一個平面的結果層。通風透光,特別方便機械化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