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攀
在國家和地方各級教育部門深入推進素質教育與全面教學改革的背景之下,數學學科作為初中階段整體教學課程體系安排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其學科的優化教學和教育總體質量發展是帶動初中階段教育體系優化的關鍵性環節。但我們也應該注意到,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由于長時間受到傳統教學模式和落后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往往難以構建明晰的數學教育目標、融合現代化教學元素創新教育方法,如果長此以往就難以構建高效優質的數學課堂,更不利于學生吸收理解數學知識、形成數學能力、培育核心素養。所以要帶動初中數學教學優化發展,教師首先就要樹立激發學生數學學習力、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總體目標,在大方向的指引下細化單元教學目標,同時以豐富的教學情境、優化的教學環節和生動的課堂環境來帶動學生扎實地把握數學基礎和拓展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拓展創新、實踐運用能力,進而形成數學綜合學習力和學科的核心素養,為學生在初中學習階段的全面發展和健康快樂成長奠定良好的基礎。文章從概念界定等方向出發,提出了明確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優化導入環節加深記憶理解、多維立體教學豐富學習內容、借助信息技術提高智能教學水平和置入提問環節引導學生合作探究等五個方面的內容,基于數學核心素養激發初中生數學學習力。
數學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數學學科的學習、把握和應用方面所體現出來的綜合數學能力,它的形成與學生的先天素質、教師等教育主體的引導教學和實際生活經驗積累等多個方面有關,是核心素養在數學學科層面的具體化表現。初中階段的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抽象數學內容把握理解、數學邏輯推理能力、數學實際運算能力、數學建模想象能力和數據統計分析歸納整理能力這幾個主要方面,而這些方面也與初中階段數學學科課程教學的目標密切對接。其中數學實際運算能力是由邏輯推理能力深化拓展而來,數據統計分析歸納整理能力則由建模想象能力細化而來;將數學核心素養用另一種語言形式表述,也可以表達為學生以數學視角觀察、數學思維分析、數學語言表達、數學創新運用、數學習慣深化的一種綜合學科能力。
數學學習力的內涵也十分的豐富,它包括學生在數學學科學習中對抽象概括性數學知識的接收、理解和掌握能力,以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這樣的劃分,教師就要做好基本數學知識的傳授和數學應用的高效優質拓展兩方面的教學內容,同時做好構建師生互動模式、營造優良學習氛圍、培育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等配套的教學工作,以此來帶動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力不斷持續地提升進步,實現數學學習達到最佳成效的目標。
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學習力之間在內涵與外延等層面都存在著一些共通之處。首先,無論是培育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還是培育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其最終目的都是幫助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和拓展應用的過程中形成基本的數學素養,提高數學表達遷移應用創新能力,提升初中階段學生的數學綜合素質,帶動素質教育發展。其次,數學核心素養從理論上看是學生數學學習力的一種外化表現,教師等教育主體要評判學生的數學學習力水平高低也主要是考查學生外在顯性的種種數學素養表征。此外,無論是數學核心素養還是數學學習力的培養,它們的培育、形成和發展都與教師等教育主體的規范化、科學化、個性化引導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也就是說,要形成數學核心素養、培養學習力,最關鍵的就是要依靠學校和教師以課堂數學教學為主的基礎教育。
數學核心素養和數學學習力之間也存在著一些不同點。首先,數學核心素養歸屬于核心素養觀念體系的一個部分,而數學學習力重點強調的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兩者闡述和歸納的重點不同。其次,數學核心素養強調的重點在于“素養”,它涵蓋了學生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數學學習力強調的重點在于“學習”,關注的是學生學習的動態過程和在學習中表現出的狀態和能力。最后,基于不同的目標,教師應側重的教學方向也有所不同,要培育數學綜合素養教師需要強化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吸收、帶動學生形成數學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形成數學興趣和正確價值觀念,要培育數學學習力教師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邏輯推理能力和運算建模分析能力。
總體來看,當前階段的初中數學教學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不夠重視、學校和教師向核心素養培育教學的傾斜力度也不夠大,對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個體數學認知水平、個性化學習習慣和以往生活經驗都沒有足夠的分析和了解,這就導致教師不注重構建以培育核心素養為目標的科學教學策略,教學流程缺乏個性化設計、教學內容缺少新意和趣味、教學模式老套落后,這不利于增強學生的個體數學認知、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初中數學階段的綜合素養、帶動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價值取向,進而阻礙學生形成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
由于受到傳統數學教學觀念和應試思維的滲透影響,現在仍有很多初中數學教師將教學目標停留在提升學生數學學習成績的層面、忽視了對學生以數學學習帶動全面發展這一方向的考量。以這種短視、不正確的目標為起點,初中教師往往就習慣于構建應試化、機械化和模塊化的數學教學模式,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單向重復無效輸出,對基本內容進行大量反復的教學和練習,這導致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被教師的課堂權威所削弱,不利于學生培養數學學習興趣、提升自主思考能力、培育數學思維遷移和應用技能。由于教師的目標短視,也會導致細化的單元教學目標不夠科學,阻礙學生的具體數學學習和能力培養。
在以培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后,教師更需要關注的就是深化科學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理念的引導下優化教學環節。但是目前很多學校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在課上教學時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表現、在課后評價時關注點完全放在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和答題情況上,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其他方面完全不管不顧,也完全意識不到學生主觀心理層面、學生的生活化實踐和師生間學生間和諧互動關系建立的重要性。在這種無法適應現代化教育發展需求的數學教學理念引導下,教師的具體教學活動側重點就會出現錯誤,教學內容就無法突出新意和趣味,也就不利于學生培育和激發數學學習興趣,形成數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深入拓展的能力。
初中數學知識內容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和教學實際表征,以培育數學核心素養、激發數學學習力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的總體目標,開展優化創新課堂教學實踐,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提質增效、學生的綜合全面成長大有裨益。首先,采取相關的教學行動和實踐能夠促進學生在課堂和課后的數學學習中將數學學科知識與數學的延伸文化價值內化于心,讓學生從數學學習和練習中充分感悟數學學科的嚴謹、理性和精準,體會數學的獨特魅力,帶動學生愛上數學學習、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科學習習慣。其次,通過優化的教學環節創建和教學內容豐富更新,教師可以在問題、對話等情境之中形成運用數學知識和概括性思想方法分析、解決實際數學問題的基本能力,帶動學生深入地認識到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和重要意義。總的來講,以培育數學核心素養、激發數學學習力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目標,不僅能夠帶動初中數學整體教學質量得到提升,更能夠使得學生在高質量的課堂數學教學中把握數學知識、培育數學思維、培養數學能力、形成綜合素質。
教師要具體帶動學生在初中課堂學習中培育核心素養、激發數學學習力,不僅要融合素質教育和雙減政策精神來轉變意識、樹立正確目標和教學觀念,還要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數學核心素養與學習力的培養要求,注意調整改進和把握三個方面的教學總體思路,帶動數學教學策略在正確思路的引領下實現優化創新,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育人效果。一是要注重將數學理論與實踐環節相結合。數學學習不同于其他的一些純粹知識性學科的學習,它的精髓和靈魂就在于“學以致用”,數學知識不僅是用在試卷、試題中,更是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師要打破知識傳授的傳統教學桎梏,將數學知識輸出與數學實際應用教學相結合。二是要開展人性化教學。初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特殊階段,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和照顧到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能動性,平等客觀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并以職業的態度和專業的教學方法去對學生的問題加以輔導糾正,將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融入教學之中,促進數學課堂教學突出特色。三是要完善細化的教學全流程環節。教師要以宏觀的教育目標做好課堂教學工作,就要從課前準備開始,完善層層遞進、逐漸深入的教學環節構建,突出抓牢課堂互動探究和課后教學評價工作,以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體驗,提升數學課堂的智慧化、層次化、高效化水平。
要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來激發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力,教師要從初中生的視角和方向去審視整個課時、單元乃至學期的數學學習,充分考量結合教材的數學學科內容、初中學生處于發展提升階段的學習接受能力和特殊思維模式,并培育核心素養、激發數學學習力的深層次教育目標,確定具體的以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為主的教學目標,帶動初中學生的認知理解、邏輯思維、分析思考、實踐運用能力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與此同時,教師要注意在此教學目標下的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把握融合抽象化數學概念、知識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將雙減等相關教育政策的精神、自己對數學教學的理解和學生的興趣偏好融入實際教學中去,以數學教材中的基礎知識為教學起點,開展拓展深入教學,帶動學生提升數學學科層面的知識接收、思想表達、數據分析和問題解決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對學生進行華東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多邊形”這一章節中“三角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知識的教學時,教師首先就應該明確本課由提升認知理解能力細化而來的“帶領學生掌握三角形內角和外角的核心概念、學會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由培育邏輯思維能力細化而來的“能夠證明三角形外角的性質”,以及由提升實踐運用能力細化而來的“學會簡單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外角”的教學目標;同時確定教學的重難點就在于帶領學生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質。在明確了目標之后,教師開展教學時就可以首先帶領學生回顧前一課時“認識三角形”中學習到的內容,引導學生從用紙裁剪三角形、分別撕開三個角并進行拼接的操作開始,自行實踐探究并和其他學生共同討論三角形三個內角之間的特殊關系。之后,教師可以以之前學習的“三角形的分類”和“三角形的角平分線”知識點復習開始,引導學生明確辨析三角形的內角與外角,做好學生原有知識儲備與接收新知識之間的銜接,時刻保持學生思維的活躍狀態。在講到三角形外角性質的重點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教授了基礎知識點后引入課上組題演練的環節,幫助學生理解把握學習重點。
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要帶動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達到良好教育效果,教師在具體教學操作中首先就要做好課程最開始的知識導入環節設計,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育學生參與單元學習的興趣。由于不少初中學生,尤其是初一學生難以擺脫小學學習時期的感性思維和籠統性學習的慣性,因此可能出現注意力不集中、數學知識把握不準確等問題。因此,教師要充分重視科學的課堂教學導入環節,做到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從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與教學主題契合的事件和話題開始,讓學生能夠換個角度理解思考原本抽象枯燥的數學公式定理,避免生搬硬套、單刀直入,引導學生主動投入數學課堂的沉浸式學習中來。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華東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下冊“一元一次方程”這一部分教學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經典的“雞兔同籠”問題和初中學生的現實生活環境,將“雞兔同籠”改編為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數車輪問題”,來帶動學生初步了解和認識一元一次方程的相關知識點。教師可以提出問題:一輛汽車有四個輪子,一輛摩托車有兩個輪子,老師今天來學校的時候看見總共有24輛車,這24輛車一共有76個輪子,請問:有多少輛汽車、多少輛摩托車?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使用簡易解題方法,然后再帶動學生以列算式的方法來表達其中的邏輯,即“摩托車+汽車=24;2×摩托車+4×汽車=76”的簡單算式組合,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為后續的移項、合并同類項等解方程步驟的教學打下基礎。
要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來激發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力,教師還要注重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等方法來構建多維立體的教學模式,帶動數學課堂教學由單向知識傳輸反饋教學向智慧化互動型教學轉變。在實際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教學環節的具體學習需要,通過引入故事、展示多媒體課件、互動問答等方式來創設具體化、生動化的教學情境,帶動學生在濃厚的數學學習氛圍與情境中深入思考,提升學習力和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華東師大版數學七年級上冊“有理數的乘方”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引入趣味化的故事,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動畫視頻來帶動大家思考:“在中國古代有一個驍勇善戰的將軍,他南征北戰立下赫赫軍功,皇帝要給他加官進祿。但是將軍不要金銀財寶,只提出了一個要求:‘希望皇上可以在第一天給我一顆祿米,第二天給我兩顆祿米,第三天給我四顆祿米,每天賞賜的祿米數量是前一天的兩倍,直到賞賜七七四十九天即可。’皇上大笑說道:‘這點祿米實在是太少了。’可將軍卻笑而不語,大家思考一下四十九天之后將軍領到的祿米是多還是少呢?”通過這種有趣生動的故事,就可以有效帶動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動手計算,也為后續“乘方”內容的深入學習做好了前期鋪墊。
要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來激發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力,數學課堂的智能化、數字化建設水平也至關重要。教師應該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挖掘和發揮教育信息技術的實際應用價值,以自身的專業技術操作水平為基礎來有效操作利用課堂上的教學硬件和軟件應用,帶動數學學習在現代技術的輔助下豐富形式、拓展內容,加深學生對新接觸到的知識,尤其是平面幾何和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構建多媒體教學情境,優化利用現有的多媒體資源來輔助自己進行細化教學,提升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華東師大版數學九年級下冊“二次函數的圖像與性質”這一部分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數學幾何畫板軟件展示一些簡單二次函數的拋物線圖像,同時使用動態工具向學生展示圖像中各個點變化時函數圖像的相應變化,強化學生對一些特殊二次函數圖像及其性質的理解。此外,教師在教學諸如相交、相離、相切等平面幾何數學概念時,也可以利用畫板工具來帶領學生觀察直線和圓從相離到相切、從相切到相交乃至經過圓心的動畫過程,并引導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歸納出不同位置關系的性質與特點。教師充分借助教育信息技術,就能將一些復雜的數學問題簡化和生動化,有效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和學習力。
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離不開數學教學環節的科學編排;而要保證教學環節豐富合理,教師還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提問來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讓學生帶著問題和疑惑去深入地理解教材中的知識點,提高運用知識積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講,教師應該在教學目標和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充分適當地選擇和提出分析型、概括型和推理型等不同類型的數學問題,誘導學生發散思維、深入思考、合作探究、積極互動,進而有效培育核心素養、激發數學學習力。
例如,在拓展教學華東師大版九年級下冊“二次函數”的實際應用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將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與二次函數應用相結合,向學生提出“用一根長度為的鐵絲分別圍出一個圓形和一個矩形,兩個圖形誰的面積更大”的問題。在學生經過思考探究和小組討論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將矩形的一條邊設為,則另一條鄰邊的長度為05×(-2),矩形的面積=05×(-2),并通過研究二次函數圖像頂點分析得出“當4=時,即圍成正方形時矩形的面積最大”的結論;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圓形面積的計算得出當圓的周長固定時其面積也固定的結論,以此將實際求面積問題轉化為二次函數問題,并有效培育學生的分析研究和數形結合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力。
綜上所述,要基于數學核心素養來激發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力、帶動提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需要從樹立宏觀和細化教學目標開始,抓牢抓實知識導入等各項關鍵性的教學環節,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使得學生在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中健康快樂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