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麗,陶 桃
(吉林省標準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22)
國家質量技術基礎(NQI)是由支持和提升產品、服務和過程的質量、安全和環保的組織政策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框架和實踐組成,是指建立和實施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查測試所需的質量體制框架的總稱,自2005年提出以來就得到各國的高度重視。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質量強國”等戰略,為我國國家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經年取得的成果可觀。但由于NQI四要素沒有緊密聯系,協同作用不強,使得我國在協同服務方面的進展仍與發達國家有一定差距。如何進一步加強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的協調,發揮其綜合效應,探索協同服務的應用實踐,是我國邁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需面臨的一項重要挑戰。
我國在NQI信息化平臺投入的精力和項目立項較少,更偏重于硬件設備投入。因為在各區域的質量基礎建設工作中,主觀認為NQI建設即為硬件建設,建設國家、省級檢測中心、擴建各類檢驗基地的環境設施項目、投入高新精密檢測儀器設備等。
我國各區域的NQI信息化項目數年均增長,但均偏重于某一方面的建設,例如只與自身工作相關。關注點較為零散單一,無全局性統籌思維,且各機構之間的平臺數據無法進行有效聯通及共享,形成“信息孤島”。各區域缺乏一個全方位、專業化、高水平的質量技術服務標準化數據服務平臺,導致質量技術服務無法信息聚合和共享交換的問題。
大多數NQI信息化平臺,只用于工作業務信息的上傳下達,并非以推廣為主要目的,不會過多考慮用戶體驗,缺乏實用性、交互性。各區域在QI要素基礎、公益性設施建設,以及辦公場地、設備設施、人才引進、QI共性技術研究及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基礎條件保障機制不完善,各要素之間尚未能協調發展。區域QI投入績效評價機制不完善,不能科學量化實際發展水平及其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匹配程度,不能及時解決對于企業在生產經營上遇到的計量、標準、檢驗檢測和認證認可等問題。
因此,建設一個具有功能性、實用性和交互性的NQI信息化平臺,成為質量標準化工作者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方向。吉林省標準研究院積極推進各級各部門的“互聯網+”落實工作,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質量工作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依托“一網、六庫、一平臺”實現促進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流程顯著優化,服務模式多元化,打造具有吉林特色的質量基礎體系,推動吉林高質量發展,加快振興的步伐。
吉林省NQI科學數據中心平臺(http://www.jlnqi.cn/)是由吉林省標準研究院在吉林省市場監督廳指導下承建的“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平臺以省直機構為主體,并包含市州和社會機構,服務于企業和社會需要,以實現標準查詢、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全流程一網通辦為目標,可通過產品名稱、產品種類、執行標準、檢測項目等要素精準匹配用戶需求,全流程在線流轉,各省直機構統一登錄、綜合查詢、業務辦理、留痕存檔,進而實現檢驗檢測業務“一站式”綜合服務,被視為吉林省“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公共服務延伸的重要舉措,也作為國家級試點項目重點建設。
平臺建設以標準信息庫為核心,將計量機構數據庫、質檢機構數據庫和認證機構數據庫的數據關聯,延伸品牌數據庫、產品數據庫,實現通過標準、產品等信息的搜索,快速定位關聯到相關檢測機構,實現機構信息在線瀏覽、檢測需求在線交流等功能,項目建設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構建數據協同平臺,基于標準數據,關聯全國檢測機構。
平臺應消除信息孤島,厘清各標準、產品、機構的關聯關系,避免數據割據、各自為政。通過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明確各機構數據的范圍、邊界和使用方式,面向用戶提供豐富標準查詢和機構關聯數據,提高吉林省質量基礎設施服務能力水平。
(2)構建數據開放平臺,推動標準信息資源開放和利用。
吉林省標準研究院是吉林省市場監督管理廳下屬單位,擁有最全面、最完善、最官方的標準化數據源,通過推進標準信息資源統一匯聚和集中,逐步實現產品檢測、檢定校準、建筑工程、環保衛生、特種設備、認證服務等類別機構相關數據的社會開放,根據服務對象和互動關系,提供面向個人、企事業等別類的個性化服務,通過數據公開共享,引導檢測機構主動入駐,主動開放數據,主動提供服務。
平臺主要服務對象為有NQI服務需求的企業用戶、省直相關機構管理用戶、系統管理者用戶、入住平臺的機構用戶以及有需要的社會個人用戶等,且為各機構部門用戶等用戶提供統一的服務頁面。
上述功能的實現,離不開數據庫資源的支撐,因此搜集、整理完整的數據庫資源成為至關重要的關鍵性工作。平臺建設標準信息數據庫、產品數據庫、機構數據庫、檢驗項目數據庫、檢驗業務數據庫、品牌產品數據庫等六個標準數據庫。通過標準數據庫訪問參數設置實現標準數據庫功能,維護系統數據同步傳輸規則;定時任務設置;維護本機構的相關數據信息;通過數據庫訪問參數設置實現平臺數據庫訪問以及查詢標準數據同步日志。
NQI信息化平臺是綜合性功能平臺,以達到功能多樣性、實用性為重要目標。一個具備優秀設計的門戶網站是一個信息化平臺能否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能否使用戶快速接受以及增加用戶粘度的關鍵所在。因此,平臺從提升用戶體驗出發,設計制作門戶網站頁面。設置了包含定位、網站導航、幫助的頂部導航;用綜合搜索框進行分類查詢及模糊查詢;設置方便快捷的菜單欄及其他功能模塊,如關鍵鏈接、NQI動態、功能模塊、為你推薦、媒體聚焦、友情鏈接、網站鏈接等,均按用戶需求進行設置。

圖1 吉林省NQI平臺結構設計圖
吉林省NQI科學數據中心平臺的設計,遵循安全、標準和開放的原則同時,還遵循系統的先進、實用、擴展和成熟穩定原則。
(1)安全性原則:確保系統數據不被非法用戶獲取;在應用軟件的設計中加強權限管理功能,并從功能權限、數據權限、業務權限三層次建立多級安全機制,具備組合授權功能,能對各類人員的操作使用權限進行靈活控制;在網絡上的傳輸數據加密,不以明文方式傳輸。
(2)實用性原則:平臺設計充分理解現代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強調平臺操作簡單,界面簡潔直觀,模塊設計流暢。平臺便捷實用,協同實現數據、流程、用戶認證和權限,及時預測和解決系統問題。
(3)擴展性原則:保證基本需要的同時滿足未來發展的需求。平臺系統采用組件化和工作流設計,開放、擴展的系統架構,能夠根據業務變化進行擴展升級,滿足平臺今后調整和提升的新發展需求。
(4)先進性原則:平臺采用HTML5、CSS3等技術標準,基于Web、中間件和大型數據庫的N層體系架構,面向Internet/Intranet,J2EE路線,B/S結構,保證有效性、延續性、先進性和成熟性。
(5)成熟穩定性原則:平臺擁有成熟的設計理念和應用實踐,運行可靠,性能穩定。用戶基于系統流程的設置應用時,平臺能與其他業務系統協同,實現數據聯動和流程交互。

圖2 吉林省NQI平臺系統架構圖
吉林省NQI平臺以標準信息庫為核心,關聯其他數據庫,通過搜索標準、產品、檢測項目等內容,快速定位相關檢測機構。企業用戶可通過瀏覽檢測機構的介紹、資質和聯系方式等,實現在線檢測業務對接。平臺同時提供在線交互功能,搭建企業與檢測機構之間的橋梁,簡化業務流程,提升工作效率。
4.2.1 服務渠道建設
在訪問渠道方面,平臺提供PC端和小程序兩種訪問渠道,其中PC端采用響應式的建設方式,使其可自適應電腦和手機瀏覽器,提升其靈活和可用性;同時提供小程序端,專注于移動設備的訪問,不受機型、手機系統等顯示,后期可申請掛接到吉林省政府吉事辦小程序中,有效進行推廣和普及。
4.2.2 智能搜索建設
搜索版塊是本次建設的重點版塊,采用全文檢索技術,并融合智能語義分析的技術,檢索位置可包含數據的全部內容(字段),在海量數據的情況下可實現毫秒級的數據定位,同時可實現對檢索詞、短語的有效拆分和關聯,顯示結果直接命中、相近、相關、同類的搜索內容,并根據定位城市、點擊次數、機構規模等條件進行相關度排序,準確定位搜索結果,全面提升用戶在平臺上的使用友好度。
平臺提供多元化的智能搜索功能,實現對搜索行為的智能感知,實現查詢意圖分析的效果,根據用戶輸入檢索詞以及檢索行為,確定一個或者多個類別,在一定程度上去理解用戶的意圖,并根據用戶的瀏覽記錄、關注內容、收藏內容調整搜索結果,從而更好地為用戶返回搜索結果,提供更加優質的檢索體驗。
4.2.3 服務機構建設
服務版塊也是本次平臺建設的重點,其主要包含機構類型(計量、質檢、認證認可、標準)、機構管理及機構服務三部分,其中每個服務分類下包含多個服務機構,每個服務機構下包含多個用戶,機構用戶采用三權分立的方式,實現了機構、用戶、權限的多維度管理,進而大幅提升平臺的靈活性和可管理性。
根據機構現狀,通過細致的調研對機構服務的范圍、層級、服務項目等進行有效的規劃和梳理,每個分類都是多個檢測機構的集合。
在機構服務方面,可分為已入駐和未入駐兩類,未入駐機構可采用后臺數據錄入+互聯網數據采集的方式,實現覆蓋全國的檢測機構入庫。已入駐機構需經過注冊申請,審批開通,機構子站建設和子站發布上線四個環節實現入駐,其中在子站建設環節,各機構可通過賬號實現對機構模板、欄目、信息等要素的控制和管理,實現個性化子站發布的效果;檢測機構內容展示方面,未入駐的機構僅能在機構列表中展示機構名稱、機構簡介、可檢測項目等簡要介紹,已入駐機構則配有專屬的子站頁面,通過多頻道的方式,詳細介紹機構情況、資質證書、檢測項目及聯系方式。
在機構管理方面,如上所述,基于三權分立模型,實現機構用戶管理、授權、刪除、停用等功能。
4.2.4 特色功能建設
特色功能主要為平臺建設的常用和亮點功能,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
城市定位功能,平臺訪問時將會自動定位到所在城市,檢測機構優先推送定位城市數據,全面提升用戶體驗及使用友好性;新手指南功能,以動態圖文的形式介紹機構注冊、搜索檢驗機構服務產品及平臺各項功能;在線咨詢功能,以在線留言表單的方式交流所需問題,提升平臺的整體互動性,為訪問者快速解答疑難問題,提供在線溝通渠道;機構推介功能,展示重點推介機構,點擊進入機構檢測詳情頁,提升重點合作檢測機構的各項在線服務水平。
為你推薦功能,由平臺自動統計+管理員篩選的方式,自動推薦新聞類、服務類(重點機構)、標準類等數據,將網民最關注的各類信息實時進行線動態推薦。
4.2.5 數據云圖建設
服務平臺全景數據展示,基于地圖提供入駐機構數量、入駐機構分布、行業領域分布、標準分類分布、機構資質分布等多維度數據大屏展示。服務平臺運營統計分析,提供平臺運營數據展示,包括平臺訪問情況、訪問來源地域分布、最熱機構排行前10、最熱行業前10、最熱搜索前10等運行數據展示。
4.3.1 檢索資源采集平臺建設
數據采集是數據集中的基礎,因目前缺少全國檢驗檢測機構的服務范圍,需要對信息資源進行抽取和清洗,并按照信息資源規劃的維度進行標記,然后入庫。根據需求,采用數據倉庫技術結合文本智能處理,對現有信息資源進行抽取、清晰和打標,并支持多種文件采集源。
4.3.2 檢索資源存儲與管理
吉林省NQI平臺的檢索系統以全文檢索系統、全文檢索網關系統和元數據管理系統為主。全文檢索系統發展了包括Native XML、集群、UNICODE支持、自然語言及智能擴展檢索等在內的眾多新功能,具有實時動態索引、自動分庫、中文字詞混合索引、分布式與負載均衡、快速返回結果和集成性等功能。利用全文檢索網關軟件,用戶可以通過簡單的配置操作,在關系數據庫與全文檢索數據庫之間建立映射關系,導入數據并同步更新,穩定易用。
4.3.3 智能引導和交互體系建設
檢索智能化主要通過對用戶身份和行為的感知來實現。通過收集用戶行為、身份特征等數據,利用智能推薦引擎主動推送服務,是真正的智慧化協同服務,做到“信息找人”和“應用找人”。
智能感知模型的建設主要基于人群特征及業務服務事項特征的梳理與分析實現。因此模型的構建首先需要實現用戶(個人/機構)特征身份的梳理和分析,并作為感知服務的基礎模型庫。基于基礎用戶特征模型,實現與服務事項特征的關聯匹配,實現感知模型的建立。基于這樣的感知模型同樣可以實現很多個性化的服務體驗,如搜索的感知服務、個人主頁的個性化推送、辦事狀態的感知呈現等等。
文章從NQI信息化平臺現狀著手,以吉林省NQI平臺建設為例,梳理平臺設計總體思路、平臺數據建設和功能實現,具體闡述平臺建設原則、功能平臺建設內容和技術平臺建設內容。信息的一體化、功能的集成化是必然的趨勢。吉林省標準化研究院基于標準資源庫來建設NQI數據中心,利用先進的智能搜索引擎,將各個行業、各種標準、各種指標和各個機構之間建立數據關聯,讓用戶降低專業要求、僅用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單一要素就可以精準便捷找到所對應的機構單位和標準信息,運用大數據精準分析用戶需求,支持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需求,為創新創業提供優質的在線公共技術服務。
NQI信息化平臺建設國內實例并不多見,由吉林省標準研究院承建的吉林省NQI科學數據中心平臺,作為國家級試點項目重點建設,是一個突破性的嘗試,現階段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將推動吉林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共建共享QI設施,積極促進互聯互通。
因此除吉林省外,我國各區域應充分利用周邊QI資源,加強區域QI各要素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提升區域經濟與競爭力。推動要素資源整合,形成發展合力,不斷提高區域先進制造業的質量支撐,開創我國高質量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