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林涵 實習記者 李紅婷
“設施聯通”既是互聯互通的基石,也是“一帶一路”的優先方向。中國與東盟山水相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意義尤為重大。多年來,中國企業扎根東盟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取得了累累碩果,也為東盟國家發展帶來了福祉。
在助推雙邊基礎設施建設合作方面,中國—東盟博覽會一直是有力的推手。在《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的背景下,在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舉行的中國—東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與區域經貿合作論壇(以下簡稱基礎設施合作論壇),中國及東盟國家基建主管部門官員、企業代表等,分享了推動與促進雙方基礎設施建設互聯互通和區域合作的真知灼見,為未來合作指明了方向、促成了共識、分享了經驗、搭起了平臺。
自2016 年中國與東盟一致同意推進“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的深入對接以來,雙邊的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了中國—東盟合作的核心領域之一,目前中國與東盟的基礎設施合作涵蓋了眾多領域,織成了公路網、鐵路網、電力網、寬帶網等囊括多方面的互聯互通之網。
中老鐵路已于2021 年12 月開通運營,并與泰國鐵路網實現聯通,為中南半島腹部打造出一條輻射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的經濟帶;雅萬高鐵、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等項目穩步推進;大湄公河區域鐵路聯盟正式成立、中歐班列與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互聯互通,有機銜接了東盟同歐洲、中亞,聯通了“一帶一路”。在這次基礎設施合作論壇上,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還與柬埔寨共同簽署了《柬埔寨金邊至巴域高速公路項目合作備忘錄》,為中國與東盟區域聯通增添了新的注腳。

01 / 第19 屆東博會上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展位 (攝影:李紅婷)

02 / 馬來西亞關丹,東海岸鐵路項目的一座混凝土拌合站(圖源:新華社)
此外,許多中國企業都以實際行動助推東盟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融入、服務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設施聯通。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汪文忠表示,中國鐵建目前在東盟國家擁有在建項目150多個,合同總額超200 億美元,涵蓋鐵路、地鐵、公路、橋梁、港口、電力等眾多領域。中國電建目前在東盟設有各類駐外機構97個,在印尼、老撾、柬埔寨、緬甸等多國總投資43 億美元,業務涵蓋水利、電力、交通、房建、市政、礦業開采等領域。
據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會長房秋晨介紹,東盟國家歷來是中國企業開展對外承包工程的重點市場。自舉辦首屆東博會的2004 年算起,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開展對外承包工程的年營業額從22.3 億美元,增長至2021 年的327 億美元。截至今年7月底,中國企業在東盟國家開展對外承包工程累計完成營業額超過3800 億美元。
經過多年的耕耘,中國—東盟在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設施聯通及信息設施聯通方面都已初具規模。同時,在新一輪科技變革與產業變革機遇下,后疫情時代東盟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有望在可持續基礎設施建設、綠色能源、數字技術等方面迎來新一輪熱潮。
在本次基礎設施合作論壇上,與會的東盟國家代表們高度評價了與中國在設施聯通方面的合作,同時也表達了更為明確的合作訴求。
柬埔寨駐華大使館商務參贊錢明光認為,在RCEP 全面實施的背景下舉辦本次論壇,對推動柬埔寨與中國的基礎設施聯通和經貿合作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柬中兩國在國家戰略上有很多契合點,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潛力巨大。“我們歡迎所有投資者參與柬埔寨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建設。柬政府和駐華使館高度重視中國企業在柬的發展,希望中國企業能夠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倡議與柬政府‘四角戰略’對接的歷史機遇,在中國—東盟合作框架下,加大對柬投資力度,扎根柬埔寨,服務柬埔寨社會,造福柬埔寨人民。”
印尼駐廣州總領事斌德加也大力贊揚了雅萬高鐵、中印尼“兩國雙園”和北加里曼丹綠色工業園等印尼與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他表示,印尼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年輕而訓練有素的勞動力、龐大而不斷增長的國內市場,雙方可利用彼此資源的互補性大力推動基礎設施的發展。此外印尼政府還采取了許多措施,鼓勵境外投資商到印尼投資,他說:“印尼于2020 年制定了一項新的法律,解決削弱印尼商業環境競爭力的根本問題,簡化了幾乎所有商業部門的營業執照程序,其中也包括能源和礦產資源、電力、基礎設施和交通等領域。”
隨著RCEP 正式生效實施和中國—東盟自貿區3.0 版建設的推進,相關規則的“軟聯通”也必將進一步推動區域內基礎設施發展的“硬聯通”。中國與東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已經從“大寫意”進入了“工筆畫”高質量發展階段。
如何順時順勢建設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基礎設施,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呂軍表示,首先應該堅持規劃先行,根據各國經濟發展戰略和發展訴求搭建政策溝通的橋梁,做好頂層設計,例如中國商務部從2018 年起實施《援柬埔寨交通領域總體規劃》項目,覆蓋公路、鐵路、水運、海運、航空、交通樞紐規劃等全部領域,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智力支持,就是很好的例子。
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小軍則從企業的角度給出了一些建議,他認為企業必須要結合區域國家的實際需要,加大先進技術分享力度,傾力打造“高標準、可持續、惠民生”的工程;其次還要加強屬地合作,共享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重表示,應該緊跟“碳達峰、碳中和”步伐,走綠色發展之路。“大力拓展綠色建筑、海水淡化、污水及固廢處理、海上風電等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業務,讓綠色真正成為企業參與跨境投建營合作的底色。”
對于如何對接RCEP 及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房秋晨認為,中國要搶抓東盟國家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的機遇期,積極參與東盟國家新基建、新能源項目建設,著力構建面向RCEP 區域市場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同時還應該考慮加強與日韓企業在東盟市場的合作。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碰海建港。如今,中國與東盟將進入全方位合作升級的新時期,而基礎設施在其中更將發揮全新的紐帶作用,保障并推動中國與東盟合作持續深化,為共建“一帶一路”凝聚起新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