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林涵
印尼爪哇百萬級千瓦燃煤電站、馬來西亞巴林基安燃煤機組、菲律賓普丁巴圖燃煤電站等重大項目高質量投運投產;中老鐵路開通運營以及印尼雅萬高鐵、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不斷取得新進展……一個個彰顯中國技術、惠及當地民生的項目落地,無不說明中國—東盟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的產能投資合作的共贏之路。
在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舉行的高層論壇—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論壇(以下簡稱產能投資論壇),更是在往年的成果基礎上,達成了新的共識和目標:順應世界經濟發展大勢,推進國際產能與投資合作,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實現中國—東盟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中國與東盟貿易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樹立了區域合作的成功典范。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本屆產能投資論壇上表示,“我們愿進一步加強與東盟國家的經貿投資合作,共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共同深化區域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共同加強區域國家互聯互通,共同激發區域發展新動能,共同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復蘇,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紐帶,推進經濟社會高水平繁榮發展。”
這5 個“共同”,也是東盟國家的心聲。老撾駐華大使坎葆·恩塔萬就說道:“我們完全支持今天的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論壇提出的議題,將商議中國與東盟在產能與投資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該地區經濟復蘇。”
作為中國—東盟合作的前沿,廣西在和東盟的產能投資合作方面也走在了前列。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藍天立在產能投資論壇上表示,近年來,廣西依托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著力深化以東盟為重點的產能合作,加快構建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產能合作和經貿交流取得良好成效。中國和東盟產業體系優勢互補,合作機制完善,合作前景廣闊。
企業是產能投資合作的主體。中國能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海良在本次產能投資論壇上指出,當前世界格局、科技、產業、競爭、社會“五大變革”加速演進,中國與東盟國家都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產業投資與合作的內涵也發生了深刻而顯著的變化。
如此一來,企業“走出去”到東盟進行產能投資合作時,發揮自身的融合優勢與持續積累的豐富經驗,依據不同國別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展開合作,至為關鍵。
印尼駐華大使周浩黎在此次論壇上就表示,印尼有19 個經濟特區,4 個自由貿易區,118 個工業園區,對外國投資開放。他說道:“這些經濟特區對包括但不限于石化、橡膠、農業、漁業、棕櫚油、制造、物流和旅游等行業的租戶、開發商或基礎設施提供商開放投資。”
這也讓我們看到,在印尼雅萬高鐵的標桿效應下,中印尼的產能投資合作可以從印尼對于外國投資開放的具體舉措中看到更多的機遇。

01 /中國能建建設的緬甸耶崖水電站(圖源:中國能建)
產能投資合作的真正機遇建立在對方“需求”的基礎上,更建立在對方的民生福祉上。坎葆·恩塔萬就將中老鐵路的運營列為2022年初老撾發生的兩件大事之一,另一件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在老撾的正式生效。她說:“這兩件大事將促進老撾經濟和社會發展。我們希望中老鐵路成為連接中國和東盟的橋梁,推動地區雙邊和多邊貿易合作,為地區經濟帶來更高水平的合作和發展,加強互聯互通,實現互惠共贏。”

02 /2022 年9 月16 日,中國—東盟產能與投資合作論壇于第19 屆中國—東盟博覽會期間在廣西南寧舉行(圖源:論壇主辦方)
參與此次產能投資論壇的企業代表也表達了與東盟國家加強合作的意愿。以路橋建設起家,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的山東高速集團,其參會代表就熱切期盼著以本次論壇為契機,同東盟有關方面對接合作需求。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副總經理黃小文在產能投資論壇上介紹了中遠海運在東盟的業務情況。截至2022 年7 月底,中遠海運在東盟合并報表范圍內企業共50家,主要從事物流、倉儲、船舶及貨運代理、燃油采購、船舶物料供應等業務。可以預見,在構建中國—東盟多式聯運聯盟和高水平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的踐行上,中遠海運勢必持續加強與東盟國家的合作。
作為參加此次產能論壇的金融機構代表,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祁斌表示,近幾年來,中投公司發揮自身優勢,開創了新型多雙邊基金模式,促進跨境投資與國際產業合作。他還透露,目前,中投公司正在研究設立中國—東盟新型雙邊基金,支持中國企業“走出去”,推動中國—東盟經濟合作關系進一步深化。
企業“走出去”還要抓住關鍵點。就如本次產能投資論壇聚焦“推動跨境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的重點所彰顯的,“融合發展”就是點睛之筆。
對此,宋海良從產能投資踐行企業的角度,給出了專業的理解:“能量、信息與生態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三大主軸,隨著三者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加速融合,催生出綠色低碳、數字、共享‘三大經濟形態’,不斷引領與創造新的需求,催生新的產業,持續推進萬物互聯、百行相通、多業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