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斐翔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是全會最重要的成果。學習貫徹全會精神,最根本的是要以《決議》為根本遵循,特別是要從“兩個結合”視角深刻把握《決議》精神。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一路披荊斬棘,雖歷經滄桑依然風華正茂,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堅持“兩個結合”:一方面,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另一方面,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兩個結合”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有機整體,《決議》也生動地體現了這一點。
《決議》以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為根本遵循,全面而系統地回顧了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開拓性實踐與創造性理論升華。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三大歷史性飛躍,既是思想理論體系不斷發展并走向成熟的時代性演變,更是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實踐中不斷磨煉與探索的生動寫照。這些經實踐檢驗過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為各個歷史時期黨領導人民不斷推進革命、建設、改革、復興事業的發展,逐步實現救國、興國、富國、強國的發展目標,提供了不竭的思想動力與科學的理論指引。
中國共產黨人始終把總結歷史經驗視為汲取前進力量的重要源頭活水。如《決議》指出:“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對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積累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創立了毛澤東思想。”這一重大理論創舉指導了中國的偉大革命歷程。1945年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了《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是我們黨的第一個歷史決議,具有里程碑意義。它對黨所走過的偉大歷程進行了階段性回顧與總結,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自一九二一年產生以來,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毛澤東同志關于中國革命的理論和實踐便是此種結合的代表?!钡谝粋€歷史決議充分肯定了中國革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的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高度評價了毛澤東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中國具體革命問題所作出的杰出貢獻,亦即充分肯定了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貢獻。
新中國成立后,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再次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抓住社會主要矛盾,提出了一系列創新性理論。例如,在經濟方面,提出科學的經濟發展方針,以工業化為當務之急,堅持農業在穩步發展的前提下適度支援工業,工業反哺農業;在文化層面,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為總方針,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在政治方面,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主張中國共產黨和民主黨派既是政治上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也是親密合作的友黨關系。這些獨創性的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性與現實性意義。
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充分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科學論斷,號召全黨全國人民“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推動中國經濟高速發展,開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嶄新時期。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還進一步科學地、理性地審視了黨所走過的偉大歷程,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30余年的經驗與教訓。1981年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召開,通過了《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其中明確指出:“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已經逐步確立了一條適合我國情況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道路?!边@進一步指明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和黨的工作繼續前進的方向,也在客觀上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再次起到了定調明向的重要作用。隨后以江澤民、胡錦濤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繼續帶領中國人民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武器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跡,無論是經濟還是政治、文化上,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長足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刻剖析時代課題、敏銳洞察社會主要矛盾時代變遷、科學謀劃社會主義新時代發展大局的前提下,就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進行了開創性的思考與回答。譬如:經濟上統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國際國內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文化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內驅動力,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為汲取對象的宏觀文化指導方略;政治上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這一新型政黨制度,大力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這一系列開創性的思考與回答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因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這也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充分體現,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2021年,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新的《決議》,至此我們黨的歷史上第三個重要歷史決議在厚積薄發與蓄勢待發中水到渠成,《決議》將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實地向前推進了一大步,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由此觀之,要凝聚起全黨的強大力量,推動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與創新性發展,就離不開對歷史的科學評價與辯證分析,也離不開對歷史條件與歷史過程的總體把握,這也是《決議》的題中之義。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除了要與每一具體現實時空的實際相結合,還要特別注意與過去歷史時空的縱向審視相結合,實現對歷史條件與歷史過程的總體性把握,并最終指導實際工作的開展。就我國而言,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必須深刻認識到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具體歷史階段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決議》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奮斗史、發展史進行了系統而深刻的總結,客觀而理性地將歷史事實置于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科學理論視域中進行深刻審視,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理論指導和實踐探索辯證統一”的生動彰顯,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鮮活例證,更是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又一次重大理論闡釋。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成長與成熟以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大歷史性飛躍”的接續實現,均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密不可分。《決議》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因此,我們必須深刻理解與把握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內在邏輯,深切體悟其重大歷史與現實意義。
從文化內核的契合性視域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與馬克思主義的許多重大觀點具有天然的、內在的契合性”。孔子周游列國,為的是正名復禮、國治民安、天下歸仁。馬克思顛沛于西歐諸國,為的是廣大無產階級的自由與解放、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最終實現全人類的解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尚書·五子之歌》)、“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孟子·盡心下》)、“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荀子·哀公》)的民本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關注現實的人、追求“無產階級解放、全人類解放和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與唯物史觀中深刻指出的“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等思想有一定的契合性。新時代黨從無產階級群眾路線出發,高度凝練地提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天地萬物一體”“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追求,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普遍聯系”的生態治理理念遙相呼應。正如恩格斯在談及事物普遍聯系的“辯證圖景”時所指出的:“當我們通過思維來考察自然界或人類歷史或我們自己的精神活動的時候,首先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幅由種種聯系和相互作用無窮無盡地交織起來的畫面?!秉h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充分汲取二者思想理念的精髓,提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等重大生態治理與生態發展的思想理念,構建起了獨具特色、內涵豐富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百姓昭明,協和萬邦”(《尚書·虞書》)、“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日知錄》)等思想理念表現出的天下一家、與人為善的博大情懷,與唯物史觀中馬克思所闡釋的世界歷史理論有異曲同工之處。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為我們觀察、分析與把握當今世界發展,特別是全球化問題提供了科學的、系統的、全局性的理論指導。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學習和實踐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歷史的思想”,“要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而人類命運共同體構想的提出,正是我們黨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來思考人類的未來與前途命運所產生的代表性成果。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均無貧,和無寡”(《論語·季氏》)、“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禮運篇》)、“天下大同”(《禮記》)的宏闊愿景,與馬克思的共同體思想也有一定相似的內涵。
從共產黨人的革命斗爭視角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偉大成就離不開接受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又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的中國共產黨人。譬如,陳延年、陳喬年、劉胡蘭等中國共產黨人為保守黨的秘密不畏酷刑慷慨赴死,楊靖宇、董存瑞、黃繼光等在戰場上為戰斗的勝利而沖鋒陷陣舍生忘死,背后正是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所帶來的信仰使然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舍生取義的愛國主義精神共同作用的結果。無數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和鮮血開創、守護與續寫著黨的百年創業發展史,從“兩個結合”視角看,正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百年來融合、協同、合作的光輝結合史,亦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發展史。可以說,正是中國共產黨人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以賡續,并不斷煥發強大的生機與活力。這應是當下中國人民該有的正確文化歷史觀,更是社會主義當代青年、社會主義當代繼承者應有的信念,必將為我們黨開啟新的趕考之路強基固本、凝魂聚力。
《決議》鮮明地體現了這些正確的歷史觀與價值觀,啟示我們欲真正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就必須推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間的結合不斷深度化、系統化、時代化??偠灾稕Q議》是指導我們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新的時代結合的實踐指南。
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穩固不變的基礎上,于新時代繼續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中國現實發展的需要,更是時代發展大潮的必然。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始終高舉馬克思主義偉大旗幟的同時,始終保有自我革新的勇銳精氣神,并將其植入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時代發展之中?!稕Q議》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強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教條而是行動指南,必須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必須中國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可見,《決議》為堅持在“兩個結合”中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擘畫了明確且有力的行動綱領。
一方面,要堅定不移地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賡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絕非一蹴而就之功,需要扎實的現實根基作為其不斷發展的前提與基石。當今世界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局部戰爭此起彼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對當下國際局勢宏觀且精確的概括。此種情況下,如何使中國在持續推進國際化、現代化的穩步發展中,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以及到21世紀中葉基本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當下中國面臨的重大時代課題。如此,更迫切需要在堅持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與方法的基礎上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產生的思想偉力轉化為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勁動力。
另一方面,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賡續發展要堅定不移地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中持續推進。中華民族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其中尤以儒道兩家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影響最為深遠??梢哉f,中華民族每個個體的思維邏輯和行為方式都深受其潛移默化的影響。新時代新征程上,要進一步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相結合,注重剖析與總結歷史經驗,將其科學地融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體系之中。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理論創新與實踐踐履必將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之中,馬克思主義必將在21世紀的中國大地上展現出更為強大、更有說服力、更有生命力的真理偉力。
《決議》集全黨之智慧全面系統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成就與歷史經驗,著重闡論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所進行的歷史性變革實踐及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在“兩個結合”中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個重要行動綱領。它再次鮮明地昭告世人,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成為人民群眾信任的黨、愛護的黨、矢志不渝跟隨的黨,并能完成民族獨立與解放的艱巨歷史任務,根本在于對“兩個結合”的深刻理解與深度踐行。以習近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基礎上,對黨成立以來的重大歷史經驗進行深刻總結與靈活運用,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先進理論武器發揮著定盤星的巨大作用,指導全體中國人民勇毅前行、矢志奮斗,不斷取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