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洪亮
本期話題安全生產的效益如何體現?
一些安全管理人員抱怨,安全工作不產生效益,每次企業表彰先進典型,安全管理人員都“自動隱身”;對于一些安全風險低、安全管理制度已經比較健全的企業來說,因為本來就很少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安全生產管理人員的價值就更難體現,變得“人微言輕”;還有一些安全管理人員說:“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去現場轉轉,然后回來填表,完全想不出能從哪里創新。”針對這樣的情況,您認為,安全生產的效益該如何體現?安全績效如何衡量,能用發生或不發生事故來衡量嗎?
首先,安全生產與企業效益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安全生產是效益的前提保證,效益是安全生產的必要條件。安全生產與效益之間的關系是相對統一的整體,相輔相成,互為條件也互為目的。只有搞好安全生產工作,才能保證正常生產秩序,才有效益;有了效益,安全生產條件才得以保障和改善,兩者不可偏廢。效益體現了企業存在價值,是企業追求的核心目標,企業要實現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將安全生產放在首要位置,以安全保效益,以效益促安全。
同時,安全生產也是保障企業效益的法制要求。《安全生產法》第23 條規定,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具備的安全生產條件所必需的資金投入,由生產經營單位的決策機構、主要負責人或者個人經營的投資人予以保證,并對由于安全生產所必需的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的后果承擔責任。企業安全生產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保護員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健康,將其作為安全生產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根植于心,并貫穿到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
其次,安全生產是企業的潛在效益,其產出總是間接地反映出來。以工傷事故為例,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 倍,發生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重傷事故,企業每人要賠償數十萬元。發生一起重大事故,不但相關責任人要負刑事責任,企業也將面臨關停,還有什么效益可言呢?由此可見,企業搞好安全生產,不發生或減少發生事故,就是增加了企業的效益。
最后,安全生產是企業文化效益。企業要長遠發展,必須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企業文化。企業只有抓好安全生產,建立嚴格的安全管理流程,保證生產經營有序運行,營造良好安全氛圍,才能建立健全企業文化。通過全方位的培訓、安全流程制度重塑、安全活動的開展、激勵措施的推進,樹立員工安全價值觀,使員工在思想上重視,行動上落實,時刻把安全生產和企業發展、企業文化聯系在一起,提高員工安全生產的積極性,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增加企業效益,健全企業文化,用企業安全文化造就安全生產思維科學、行為規范和生產文明的現代企業員工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