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淇
(中國計量大學 浙江杭州 310018)
數字經濟時代,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以數字經濟拉動實體經濟的發展是我國激發市場活力、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由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表示:“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數字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隨著科技和產業的不斷變革及抵抗新冠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數字經濟已然成為最具生命力的經濟形態,是國民經濟的核心增長點。而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國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符合歷史進程的先進觀念,包括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全球治理觀。其中共同利益觀明確表示:國際社會的利益關系并非零和博弈,而是高度相融、相輔相成的關系。外商直接投資作為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撐,是國際資本流通,促進各國文化、技術交流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國應積極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數字經濟作為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其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是值得深究的。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遍布居家教育、線上醫療、網絡辦公、日常生活、數字政府等領域,這種新型經濟形態為我國吸引外商直接投資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2020年,在全球外商直接投資低迷的情況下,中國外商直接投資卻不斷增長,穩居世界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資國的地位,這也是我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時刻。因此,對于數字經濟影響外商直接投資機制的研究及如何利用數字經濟推動外商直接投資市場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數字經濟”概念的提出者是Don Tapscott,其認為數字經濟是基于ICT技術而生的經濟體系,包括通信基礎設施及電子交易,圍繞電子商務展開。此后,各界學者嘗試著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對數字經濟的理解和定義,但是沒有獲得統一認可的明確定義。綜合對比,本文認為《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中對數字經濟的定義最為恰當,即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高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基于該定義,數據經濟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2.1.1 數據是關鍵生產要素
根據要素稟賦理論,傳統生產要素為土地、勞動、資本和技術,隨著社會發展至數字經濟時代,推進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生產要素已經變革為數據。數字經濟的核心是數據經濟,數據資源已然成為各國實力競爭的關鍵因素。與傳統生產要素相比,數據資源沒有稀缺性的制約,其生產從理論上來說是無限制、可復制與共享的。如今,市場通過留存社會主體的行為、交易、交往等數據來組織社會生產、銷售、流通、消費、融資、投資等活動。數據已經滲透到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根本保障。
2.1.2 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載體
數字經濟依靠的是網絡,現代經濟網絡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載體。數字經濟利用現代信息網絡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存儲數據的功能搭建了如今的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移動智能終端等平臺。數字經濟與現代信息網絡是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現代信息技術搭載著數字經濟,而數字經濟的發展又推進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升級,形成有效循環。
2.1.3 構建數字基礎設施推動經濟發展
隨著數據成為經濟發展的關鍵要素,社會基礎設施的形態也發生了變革。數字技術滲透到人們生產消費的各個方面,遍布教育、醫療、飲食、工作、日常生活、政府辦公等領域,極大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因此,利用數字化技術改造傳統的基礎設施,完成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推動無線網絡、云計算、寬帶、云儲存、物聯網等信息基礎設施的普及和推廣是大勢所趨。
我國關于外商直接投資的定義為:外國企業和經濟組織或個人(包括華僑、港澳臺同胞及中國在境外注冊的企業)按中國有關政策、法規,用現匯、實物、技術等在中國直接投資的行為。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中國市場成為全球資本的必爭之地。2019年底爆發的新冠疫情影響了全球經濟的發展態勢,但是顯示了中國經濟的穩定。2020年聯合國發布的年度投資監測報告數據顯示,世界外商直接投資額下跌42%,這是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下滑最嚴重的一次。作為對比,我國2020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卻實現連續增長,達到1443.7億美元,2021年再創新高,實際使用外資金額達1734.8億美元,同比增長20.2%。綜合實際情況和文獻研究,影響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因素如下。
2.2.1 要素成本低
企業或組織進行外商直接投資的根本原因是要素不能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外資企業為了獲取國外市場更低成本的生產要素而進行跨境投資。數據要素從理論上來說是可以依托網絡自由流動的,但很多現實因素如隱私權、信息安全、國家安全等問題阻止了數據的自由流動。因此,通過發展數字技術,創造良好的數字環境和數字基礎設施,降低企業獲取數據的成本,可以有效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2.2.2 具有區位優勢
根據Dunning的折衷理論,當企業具有所有權優勢、區位優勢和內部化優勢時,會選擇進行跨國投資,也就是說東道國相較投資國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會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包括良好的營商環境及技術水平。我國的數字經濟正處于蓬勃發展階段,手機支付、智慧出行、產業數字化等技術均位于世界前列,搭建了良好的數字技術環境。同時,國家對數字產業的大力扶持,也降低了數字產業的生產成本,再加上產業集聚等效應,可見我國具有良好的數字區位優勢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2.2.3 良好的政治環境
良好的政治環境可以保障外商直接投資獲取利益的長期穩定性。良好的政治環境應包括政治局面穩定、市場法制化、投資政策友好等方面。法制化的政治環境可以減少企業的“外來者劣勢”,使市場政策更加透明,幫助跨國企業及時獲得有效的市場信息。友好的投資政策可以縮減跨國企業在文化、適應環境方面的劣勢,建立相對公平的市場環境,以便企業將資源更有效地投入生產活動中。
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節約了外商直接投資過程中的交易成本,還降低了生產成本。
交易成本是指因為進行交易活動而產生的成本。在實際情況中,每次交易都涉及收集信息、對比合作對象、溝通談判、簽訂合約、合同支付等過程,在這些過程中所產生的額外費用均屬于交易成本。與傳統的投資交易方式相比,數字經濟大大降低了投資者的交易成本。在傳統的投資活動中,投資者需要花費大量的金錢與時間進行市場調研及風險評估,而隨著我國數字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應用,以互聯網、大數據、AI技術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滲透到經濟活動中的各個方面,投資者可以更便捷地獲取被投資國的信息,涉及投資溝通時,雙方也可以通過網絡進行談判溝通、討價還價。同時,投資者可以利用數字平臺更加有效地匹配合適的市場和合作者,大大降低了市場信息的不對稱性。第三方在線支付平臺的出現在保障交易安全的同時,提高了交易進行的效率和成功率。由此可見,快速發展的數字經濟打破了以往交易過程中的一些固有規則,降低了原本流程中因信息不對稱而產生的附加成本,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擴大了服務范圍,降低了服務成本,保障投資者有效地匹配信息,達成交易,有利于吸引更多外商投資。
對于跨國公司來說,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以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第一,數據要素相比傳統要素來說,具有傳播快、易儲存、無生產限制等特點,數據要素還可以提高其他要素的分配效率,降低資源損耗。第二,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在企業經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些技術優化了很多行業,包括商業、傳媒、金融、電信、能源等產業的應用場景,提高了行業的生產效率,實現了提質降本增效。
產業集聚是指同一產業在某個特定地理區域內高度集中,產業資本要素在空間范圍內不斷匯聚的過程。在產業集聚形成的過程中,往往伴隨著開發資源,建設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設施等活動,在形成規模經濟的條件下,會導致產品的差異性和多樣化。區域內的良性競爭可以豐富產業鏈的利益相關者,再加上產業集聚區建設中不斷升級的信息系統、匯集的成熟勞動力、開發的豐富資源及完善的基礎設施等,都對外資有巨大的吸引力。
數字經濟發展依賴的是數據和信息通信技術,產業數字化是未來市場前進的方向,系統和科技化的管理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規避風險、降低成本。在推進產業數字化的進程中,勢必會達成產業集聚效應,因為市場會自我調節和優化產業鏈,處于上下游和強相關的產業天然就具有吸引力。而數字技術如催化劑般加速了這個過程,優化資源分配的方式,形成產業集群式發展路徑。產業集群的匯聚過程往往伴隨著外部規模經濟的產生,增強產業之間的黏性,激發企業創新,可以有力地拉動區域內外商直接投資。同時,外商直接投資可以反過來促成產業集聚的形成。外商將自己國家或地區的產業轉移到內地有發展潛力的區域,使投資區域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勞動力、技術和數據等要素,豐富產業集群的生態系統。產業集群可以突出所在區域的特性,使數字經濟發展更具有本地特色,增強數字經濟發展的多樣性和能動性,有利于激發區域創新、拉動外資。
營商環境是指企業在建立、貿易、經營、納稅、終止及執行合約等活動時,遵循政策法規所需的時間、成本、費用等。由此可以看出,營商環境中比較核心的部分是企業在整個生命周期所處的政策法規環境。有關跨國公司投資者調查顯示,企業在進行外商直接投資決策時,主要考慮的是投資市場是否具有穩定的政治環境、高效的市場監管體系、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及健全的外資政策。在中國,數字技術的發展已經滲透到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各個方面,信息的透明化為政府監管和市場監管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各地政府都在大力推進數字政府的建設,方便投資者了解申請流程,大大提高了申請手續的審批效率,也保障了交易的安全性。產業數字化的進程優化了各個產業的生產效率,各個產業都可以通過線上平臺直接尋找和溝通客戶,大大降低了成本,激發了市場活力。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僅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還可以給予投資者可靠的市場信心,降低投資風險。平穩的社會經濟環境決定投資者的經濟活動能否長期進行,嚴密的產權保護制度可以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有利于促進外商直接投資。
根據數字經濟對外商直接投資影響機制的分析,數字經濟可以通過降低成本、產業集聚和優化營商環境來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結合數字經濟的性質和特點及外商直接投資的影響因素,本文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數字技術的普及可以推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降低生產和交易成本。為了提高數字經濟吸引外資的能力,先要增強數字經濟自身的實力,包括推進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對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增加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全面應用,保障數字基礎設施滲透到生活的各個場景中,以數字產業化帶動產業數字化,激發市場活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共同發展。另外,根據技術外溢理論,外資的引入可以加快被投資區域技術的改革。跨國公司在進行投資時,為了更好地進行經濟活動,勢必會參與到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中。所以,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資的同時,也要不斷完善數字基礎設施,兩者相互作用,形成良性循環。
根據分析,產業集聚會加強所在區域吸引外資的能力,規劃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可以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資。首先,降低經營成本。產業園區內共享信息、人才、資源和基礎設施等,形成規模經濟,提高整個園區的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吸引外商直接投資。其次,優化區域產業鏈。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可以吸引與數字產業高度相關的其他生產商、供應商、零售商等,彼此的緊密聯系可以提高區域內產業鏈的運作效率,提高區域競爭力。最后,數字產業園區內的良性競爭可以更有效地激發企業的創新能力,使數字企業開發出更加多樣和差異化的數字技術。數字技術不僅可以激發園區內數字企業的創造力,還可以運用到其他產業的生產活動中,提升整個社會的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外商直接投資。
中國作為全球吸引外資的主要市場,離不開對開放政策的堅持。由此可見,順應時代發展方向的外資政策對外資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數字經濟是符合經濟發展規律的未來方向,因此建立一套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外資政策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數字經濟的核心是數據經濟,依靠的是現代信息網絡,涉及信息隱私和國家安全的問題。所以,在制定外資政策時,應考慮到數據的特殊性,保護好公民隱私和信息安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特性。除此之外,還要科學合理地引進外商直接投資,提高外資質量,通過合理指定外資政策來完善外資市場規劃,提高外資使用效率,創造相對公平的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