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振鋒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近日表決通過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這是該法自1992年通過并公布實施以來的第三次修正。修法是對我國婦女權益保障領域現實問題和顯著挑戰的直接回應,是對我國婦女發展環境優化和權益保障進程的時代記錄,也為新形勢下推動婦女全面發展和男女平等事業注入新的強動力。
在社會生活中,婦女既有獨特的優勢,成為不可替代的角苞,也需要特殊的權益保護。在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相對落后的傳統社會,盡管婦女在治國理家、勞動生產、文學藝術、技術工藝等方方面面都曾閃耀出無與倫比的才華和貢獻,卻在許多方面受到彖合理的歧視、限制甚至傷害。直到今天,重男輕女、男尊女卑的落后觀念仍未在社會得到徹底根除,歧視婦女、漠視甚至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現象依然時有發生;婦女被拐賣、性侵、家庭暴力、性騷擾,農村婦女、殘疾婦女、單身母親等群體仍面臨特殊困難等老問題仍未得到根本解決。
婦女全面發展、推動男女平等,一直都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婦女權益保障事業不斷取得歷史性成就和進步,但也依然存在種種突出的問題和挑戰,并不斷以新的形式表現出來。比如,生育政策調整后生育與就業關系面臨再平衡,就業領域的性別歧視問題有所凸顯;農村產權形式和分配方式發生變化后保護農村婦女財產權益面臨新挑戰;家庭穩定性持續下降,離婚率上升,婚姻家'庭關系引發的矛盾糾紛日益復雜等等。特別是,自媒體時代社會思潮日益多元、多樣、多變,使得婚姻、家庭、性別、生育等相關觀念出現新情況和新問題,一些人挑動性別議題,煽動性別對立,給婦女權益、社會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針對婦女權益保障遇到的現實、具體問題,直面婦女發展存在的民生憂難、急難愁盼,不為社會生活中的一些雜音所干擾,婦女權益保障法修正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加強制度機制構建,在權利確認、預防性保障、侵害處置、救濟措施、責任追究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相關規定,消除不利于婦女發展的障礙,著重優化婦女發展環境;更好處理與民法典、刑法以及勞動、教育、社會保障、土地承包、基層政權建設、人口與計劃生育、母嬰保健、反家庭暴力等方面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銜接配合,強調堅持系統觀念;鑒于各地存在的突出問題不盡相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能夠支撐的保障程度也不盡相同,尊重地區差異,也為地方立法留下空間。
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在解食婦女權益保障領域長期存在的一些痛點、難點問題上有所突破。比如,明確就業性別歧視的情形,將就業性別歧視納入勞動保障監察范圍;規定國家建立健全職工生育休假制度,明確用人單位對女職工的生育保障義務;加強對貧困婦女、老齡婦女、殘疾婦女等困難婦女的權益保障;確保婦女的人格尊嚴、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違霄婦女意愿,以言語、文字、圖像、肢體行為等方式對其實施性騷擾,要求用人單位支持、協助受害婦女依法維權;針對拐賣、綁架等侵害婦女合法權益的行為,強化對各級人民政府和公安、民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衛生健康等部門的責任規定;等等。
婦女全面發展的程度,決定著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高度;婦女分享發展成果的深度,集中體現一個社會文明發展的刻度。法律從來不僅僅是一堆刻板的規定,更是一個國家核心價值的集中承載,一個社會解決問題的綜合方案。新修訂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明確將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絕不意味著對性別對立的鼓吹和煽動,而是鼓勵兩性之間的理解寬容、文明和諧、團結協作,從而更好地培育尊重和關愛婦女的社會風尚。婦女、兒童、老人、男子都應該既是構成美好社會的美好部分,也是共建美好社會的生動力量,更是形成男女平等、家庭和睦、社會團結、寬容和諧的文明生活新形態的能動主體。▲(作者是西北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研究員)
環球時報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