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俊
第十四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評審活動拉下帷幕,新一屆的奪冠者落定。這一屆大賽是目前水平最高的,在獲獎名單中有近50位陌生名字,他們是原來毛筆書法界的高手,不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致使很多前幾屆大賽獲獎者后退一步,這就是不進則退,大浪淘沙,更何況淘汰你的是真正的高手。由于是硬壇公認的“國賽”,本屆大賽收到來自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8016位成人參賽者共計8173件作品。其中參賽者人數位列前五的省份分別為:浙江1749人、廣東1691人、四川1312人、江蘇1136人、廣西1028人。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是來自山西省的84歲作者李正倫。參賽者中女性參賽者2806人,占35%。本次作品中,按書體分類統計:楷書5247件,占64.2%;行書1741件,占21.3%;隸書572件,占7%;草書327件,占4%;篆書286件,占3.5%。
本屆大賽專家評審團由當代中國硬筆書法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中國硬筆書法協會終身名譽主席龐中華,西泠印社理事、出版社社長江吟,西泠印社社員、原新疆書法家協會主席趙彥良,四川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王圣才,第一至三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最高獎獲得者顧仲安,《中國篆刻·鋼筆書法》雜志主編許曉俊,浙江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王震,《書法報》副總編嚴海南,西泠印社社員周培納等專家組成。
從本次獲獎作品來看,篆書、行草比例增加,楷書風格比前幾屆明顯增加,“跟風”現象減少,百花齊放才是正確的創作方向。當然這和本屆大賽的主導方向有關,也和評審規則與評委構成有關,本屆評委增加了幾位西泠印社社員和教育部“筆墨中國”漢字書寫大賽的評委。
硬筆書法創作形制求大、求巨制的風氣得到遏止,作品形式豐富,書寫工具多樣化,這些都是好的現象,但終究有些“趨毛筆化”。作為硬筆書法創作從實用走向藝術的探索之路還很長,如何使橫寫的作品富有與豎寫作品相似的藝術效果可能是第十五屆中國鋼筆書法大賽的倡導方向。隸書的書寫水平近些年提升不快,篆書書寫則水平較高,也適合硬筆書寫工具的特點,楷書書寫歷屆大賽都是最多的,水平普遍較高。行草書這幾年提升較快,特別是練習多年毛筆的作者,線條的質感與流動感比只寫硬筆的明顯高得多,希望硬筆書法愛好者要努力學習,特別是多從古帖中攝取營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