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 劍
如果把1922 年萬氏兄弟制作的中國第一部廣告性質的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作為開端,中國動漫已經走過了百年。
然而,動漫這種說法,其實直到20 世紀90 年代后期才真正引進中國大陸。1998 年11 月創刊的動漫資訊類月刊《動漫時代》,是“動漫”最早亮相的正式平臺。“動漫”稱謂,源自日本。在日本,動畫和漫畫產業緊密相關且具有世界性影響,因此動漫的稱謂也廣為傳播,對今天的中國動漫也有深遠影響。
如今,我們所說的動漫,是指動畫與漫畫的集合。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動畫和漫畫是獨立發展的。我們先簡單追溯一下中國漫畫的歷史。漫畫這個詞也是從日本引入中國的。20世紀初期,中國報紙中就已經有了“時事漫畫”。不過,雖然漫畫的稱謂只有一百多年,但中國古代早就有了類似漫畫的繪畫作品,比如現藏故宮博物院的明憲宗朱見深所作的《一團和氣圖》,就可以歸為漫畫。到清代末期,漫畫成為獨立畫種,被稱為諷刺畫、諧畫、滑稽畫等,最后被統稱為漫畫。漫畫以詼諧、幽默、夸張等審美特征,深受民眾歡迎,是大眾喜聞樂見的通俗藝術。1927年,上海成立了中國最早的漫畫團體——漫畫會,并于1928年出版《上海漫畫》周刊,團結和培養了一批漫畫家,成為中國漫畫史上的重要事件。從清末到現在,中國涌現出無數優秀的漫畫家,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張聿光、豐子愷、張光宇、葉淺予、蔡若虹、馮棣、張樂平、華君武、方成、廖冰兄、丁聰等,而他們創造的王先生、小陳、三毛、老夫子等膾炙人口的漫畫形象,在不同時期都曾被改編為動畫作品。
再說動畫。一百年中,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從短片到長片,中國動畫擁有一段極為精彩紛呈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還誕生了令世人矚目的“中國動畫學派”,創作出《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小蝌蚪找媽媽》《牧笛》《山水情》等經典之作。進入21 世紀,隨著中國全面參與全球化進程,與世界的交流更加廣泛多元,中國動畫迎來了新的創作高峰,《魁拔》系列、《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緣起》《白蛇2:青蛇劫起》等現象級的動畫電影,在世界動漫花園中散發著獨特的魅力。一代代的中國動畫人,為我們奉獻了無數經典動漫形象:孫悟空、哪吒、沒頭腦、不高興、葫蘆兄弟、阿凡提、黑貓警長、舒克、貝塔、邋遢大王、大耳朵圖圖、大頭兒子、小頭爸爸、豬豬俠、喜羊羊、灰太狼、熊大、熊二、光頭強……他們走進幾代人的金色童年,成為最難以忘懷的歲月回憶。
中國動漫百年,折射了一百年來中國文化藝術的變遷之路。它背后的邏輯,是一個不斷走向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過程。一百年來,前輩已經為我們樹立了標桿,確立了榜樣,也為我們提供了啟示,指明了方向。我們堅信,在下一個百年,中國動漫必將創造出更大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