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海麗,楊 鳴,盛湘雪
(東華理工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
我國經濟與社會正快速步入新發展時期,旅游產業對于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江西省既是一個旅游資源大省,但同時又是一個旅游產業弱省[1]。為了推動江西省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江西省省委、省政府在2018年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意見》,于2019年提出了《江西省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省委在2020年省十四屆十二次全會中提出到2035年將江西省建設成旅游強省的遠景目標。推動江西省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是大勢所趨,是優化江西省產業結構、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有利措施。
旅游產業是個大產業,有很多細分領域,現有關于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文獻主要關注旅游不同細分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主要產業包括文旅融合產業(包括紅色旅游)、區域旅游產業、海洋旅游產業、體育旅游產業(包括冰雪旅游)、鄉村旅游產業、生態旅游等。研究主題包括這些領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動因、困境、評價、路徑等。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實地考察法、訪談、文獻資料分析、實證分析、評價指標體系構建、案例研究與比較法、網絡文本分析法等。相關結論主要有:①內涵: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就是以習近平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為前提,以旅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路徑,以提供綠色旅游產品為核心,以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為目標的發展模式[2,3];②動因:旅游消費升級是基本動因,旅游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是內因,政策驅動是直接動力[4],另外,技術進步、產業升級、產業融合也是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推動因素[5];③困境:旅游項目創新動力不足,對旅游資源開發規劃的協調力度不夠[6],旅游產品與服務水平跟不上游客需求的提升,旅游投融資渠道不暢,旅游高素質人才缺乏,營銷方法缺少靈活和多樣化[7,8],旅游產業體系不健全,旅游消費潛力有待深挖,強有力且緊密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有待建立,旅游輸出力度有待提升[9]。④評價:現有研究從內外兩個影響因素構建旅游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從內部因素出發,從功能、品牌、服務、設施、文化價值方面構建指標體系[8];也有學者從人口老年化[10]、新發展理念[11~14]、新冠疫情[15]、生態環境、區域經濟、公共服務等外部因素構建評價體系[16]。通過評價發現,我國旅游業發展水平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整體高質量水平有待提升,存在區域差異;⑤路徑:基于現狀,堅持政府主導,產業協調、人才建設[17]、綠色生態發展[18]、成果共享[6,9],深挖文化元素、旅游要素融合、品牌塑造與服務創新[19],加強科技、制度、治理模式創新[4]。
總之,現有對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成果較豐富,從多個視角、多種方法、細粒度層面進行了研究,為后續研究提供了很有價值的借鑒和參考,也有思路拓展上的啟發。但部分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現有研究對象更多關注旅游類型的細分領域,在區域選擇上要么關注全國[13,20,21]、要么關注某市、某景區,較少涉及省域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較少基于經濟數據進行資源稟賦、發展潛力與機遇的分析。本文針對江西旅游產業發展實際,客觀分析其發展潛力與不足,存在的機遇與挑戰,提出江西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以期為推動江西旅游產業發展的轉型升級提供參考。
江西省旅游資源種類齊全,且各類旅游資源在國內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紅色旅游資源方面,江西省是“革命搖籃”“軍隊搖籃”和“共和國搖籃”所在地,江西省內留有大量紅色革命遺跡。古色旅游資源方面,江西省歷史上文化鼎盛、商賈繁榮,為江西留下了極其豐富且具有特點的古色遺跡,如九江白鹿書院與秀峰崖刻、南昌繩金塔與萬壽宮、撫州流坑和竹橋古村以及贛州客家圍屋等。綠色旅游資源方面,江西省境內橫亙六大山脈與五大河流,哺育出諸多名山大川,山色風光有九江廬山、上饒三清山、鷹潭龍虎山、宜春明月山、萍鄉武功山與吉安井岡山等,水色風光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長江第二大支流贛江、仙界遺珠仙女湖等。江西省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先天條件優越,但后天發展不足。
旅游人數與旅游收入是顯性反映地區旅游發展狀況指標。從圖1可知,2011~2019年,江西省旅游總人次從1.54億人次增長到7.93億人次,增長414.9%,年均增長25%,而同期全國旅游人次年均增長為12.5%。從圖2可知,2011~2019年,江西省旅游總收入從0.11萬億元增長到0.97萬億元,增長781.8%,年均增長31.7%,而同期全國旅游收入年均增長17.8%。從個人旅游費用來看,由圖3可知,2011~2019年,江西省國內游客人均費用從692元增長到1218元,增長76%,年均增長10.5%;同期全國國內游客人均費用從731元增長到953元,年均增長5.5%。上述可知,江西省旅游產業在旅游總人次、旅游總收入、境內游客人均費用等方面遠高于同期內全國增長水平,表明江西省旅游產業整體發展迅速。

圖1 江西省與全國2011~2020年旅游人數增長情況比較

圖2 江西省與全國2011~2020年旅游總收入增長情況比較

圖3 江西省與全國2011~2020年單人旅游花費增長情況比較
據統計,2011~2019年,江西旅游產業產值占全省GDP比重從9.5%上升至39.0%,增長了近29.5%;同期內旅游產業產值占全省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從28.5%上升至82.1%,成為江西省第三產業的核心和支柱(圖4)。這種結果得益于江西“生態立省”的發展理念,謀求“+旅游”的發展路徑,積極探索旅游產業與傳統優勢產業、新興產業的融合發展,全力夯實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相關要素供給,全面推進有利于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設施、人才、金融與激勵性制度的高標準建設。以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例,2020年,江西鐵路里程為0.49萬km,占全國鐵路里程總數的3.4%;公路里程21.06萬km,占全國公路里程總數的4.1%,其中高速公路為0.62萬km,占全國高速公路里程總數的3.9%;全年旅游周轉量為631.35億人次,占全國全年旅游周轉量的3.3%,排名全國第8位。江西省以高鐵、高速公路、快車道組成的陸地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大大節約游客路途所花時間,提升了旅游景區的可達性和便利性;另根據《江西低空經濟發展規劃(2021~2035)》要求,截至2025年,江西將改擴建通用機場2個,新建通用機場20個,而且2026~2035年間將再新建的通用機場23個,江西省立體旅游交通優勢將益發凸顯。

圖4 江西旅游產業產值占全省生產產值情況
共同富裕是全體國民共富的漸進實現過程,涵蓋了精神富裕與物質富裕,具體表現為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長、收入差距不斷縮小和財富分配更加公平[22]。2011~2019年,江西省城鎮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從17495元增長至38556元,增長了120.4%,年均增長10.4%;同期全省農村居民可支配性收入從6892元增長至16981元,增長了146.4%,年均增長11.9%;同期城鄉收入比從2.54下降到2.27,居民收入在穩步增長同時實現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收斂。未來在共同富裕發展理念下,財富分配將更加公平,經濟與社會發展成果將更加有效率地被大眾所共享,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收入差距將以更快速度收斂,居民有更多收入投入到非生理消費領域,而旅游將是增長最快、獲益最大的領域,江西省乃至全國將進入全面旅游時代。在全面旅游時代,居民具有強烈的旅游意愿和實施旅游的能力,旅游將成為社會大多數居民的日常需求。
人口老齡化指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超過合理范圍。這一比例超過7%,即步入老齡化社會;超過14%,即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超過20%,即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人口老齡化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表明社會可用勞動力資源的減少和社會負擔的增大,另一方面則表明銀發經濟的興起。穆光宗等[23]認為,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當前與未來的一大人口問題,并導致養老服務需求量逐步增大[23]。袁洪英等[10]研究表明,老齡化能促進當地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且對鄰近區域旅游產業產生顯著的正向溢出效應。2020年,江西省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為11.9%,而全國這一比重為13.5%,上海市則高達16.3%,廣東省也高達8.6%,我國已整體進入老齡化社會,部分地區則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江西發展老年人康養旅游具有兩大優勢:一是江西具有豐富多樣且適合發展老年人康養旅游的自然資源,森林氧吧、文化旅游小鎮、溫泉小鎮等適合老年人的旅游項目正在江西快速建成與投入運營;二是江西具有優越的區位優勢,江西臨近珠三角和長三角,是東南沿海地區的后花園。我國老齡化為江西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市場、新需求和新業態。
城鎮化指農村人口從農村向城鎮聚集的過程[24],通常用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來表示城鎮化率。新型城鎮化則突出以人為本,突出城市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的均等化[25]。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將有更多的人從農村向城市轉移,城鄉資源配置將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流出和公共服務(產品)供給增大,將使鄉村旅游資源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將成為城鎮居民假日短途旅游的一大去處。2020年,江西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了60.44%,而按照有關學者的預測,我國城鎮化率高點在80%,這也意味著城市人口會增加,城市人口密度會增大,城市人地壓力會加大,旅游將成為城鎮居民釋放壓力的選擇,周末與節假日的鄉村旅游會存在巨大的市場需求。
旅游產業是一個綜合性產業,是一個具有高度開放性和融合性的產業。新時期下,我國諸多傳統型產業多處于生產過剩狀態,具有典型紅海經濟特征,競爭大且利潤空間小;而諸多新型產業則多處于供應不足狀態,具有典型藍海及藍海經濟特征,市場規模大且機會多。依托新興產業的技術與市場優勢,積極推進“新興產業+旅游”的融合發展。如“低空飛行+旅游”,就可以給游客提供低空飛行旅游項目,為游客提供新路線、新視角、新感受;再如“數字產業+旅游”,可以為旅游產業提供大數據支持,催生出旅游的新業態。
江西旅游境外知名度增加但有效供應相對不足。江西旅游境外知名度可以通過入境旅游人數來衡量。由表1可知,2011~2019年,江西省入境游客從135.8萬人次增長到197.2萬人次,增長了45.2%,年均增長4.8%,同期全國入境游客人次年均增長0.9%。江西入境游客增長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說明江西旅游產品(服務)境外知名度在提高。但江西入境旅游存在底子薄與有效供給不足:一是入境游客人數少,旅游收入低。以2019年為例,江西省入境游客人次為197.2萬人次,入境旅游收入為8.65億美元,當年全國入境游客為14530.8萬人次,入境旅游收入為1312.54億美元,江西與全國在兩者上的占比分別為1.4%和0.7%。二是入境游客增長雖然較快,但人均旅游費用增長緩慢。2011~2019年,江西省入境游客人均費用從306美元增長到439美元,增長了43.7%,年均增長4.7%;同期全國入境游客人均費用從358美元增長至903美元,增長了152.4%,年均增長12.3%。江西省入境游客人均費用及其增長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表明江西旅游產品(服務)拉動境外游客消費欲望和行為不足,即旅游產品(服務)有效供給不足。

表1 2010~2020年江西與全國入境游人數、收入、單人費用比較情況
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受內外諸因素的影響,挑戰與機遇并存。外部因素包括:①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居民消費預期不強且有效消費能力不足,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居民儲蓄意愿增強,消費動力下降,這直接影響旅游產品(服務)消費;②近年來特殊形勢導致旅游市場冷淡,特別是對旅游中介的影響巨大。2020年江西旅游收入相對2019年下降了43.8%;③區域間旅游產品(服務)同質性強,導致旅游市場競爭易進入惡性循環;④游客異質性需求增加,旅游產品(服務)供給跟不上需求變化。
內部因素包括:①省內區域間存在旅游行政壁壘,旅游資源未得到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全域旅游虛而不實;②旅游金融融資渠道不暢,特別是社會資本投入旅游意愿不強,這源于旅游產業投資回報周期長、風險高;③旅游產業人力資本流失明顯,旅游景點缺乏懂得品牌運營和數字化管理人才;④旅游產業激勵性政策針對性、落地性和執行力度有待加強。
由省旅游產業主管部門主導和協調,首先打破旅游產業的區劃壁壘,全省旅游一盤棋,制定省域旅游精品線路、省域區段特色旅游線路,通盤考慮利用優勢旅游資源盤活、帶動特色旅游資源;特別重要的是打破省內旅游區域行政壁壘,省內區域旅游產業管理部門和經營者與其他區域管理部門和經營者之間建立長效、密切的合作關系,制定實時暢通的溝通機制,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積極推動各區域優勢旅游資源互補,實現精品旅游線路互聯互通,打造統一旅游服務形象,建立客戶資源共享機制和共享數據庫,整合線上互動和線下聯動的市場運作體系。另外,江西省旅游產業也應積極倡導、推動中部省份的旅游合作、協同發展,打造跨省份精品旅游線路,加強交流,相互學習。
政策是否有效決定于政策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首先,旅游產業發展政策應是相關部門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之上,邀請旅游業內專家進行科學論證,反復修訂之后而制定的;其次,制定政策落實的長效機制。制定政策落實的評價指標體系,責任到人,形成制度;再次,要制定相應的獎懲制度,對超額完成的單位要進行物質和精神鼓勵,對未完成指標的找出原因,屬于主觀怠慢的,要進行通報和整改;最后,要加強旅游產業的人才培養,提升從業人員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素質。
江西省旅游資源豐富,類型多樣,紅色、綠色、古色三大旅游資源特色鮮明,同時,文化自信、生態發展等成為新時代需要,實現旅游資源的融合具有先天優勢。首先,紅色旅游資源與綠色旅游資源、特色產業的融合。紅色資源多分散于縣城、小鎮,那些地方不僅曾是紅色革命的搖籃,現也是山清水秀的寶地,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可以結合各地的自然資源、特色產業拓展旅游項目,如規劃“紅”+“綠”的旅游線路,讓游客在領悟紅色精神之余,感受和平時期的大好山河,使之深切感悟其來之不易和倍加珍惜;挖掘當地特色產業的紅色故事,將當地特色產品烙上紅色符號,使紅色精神得到推廣的同時提升產業形象,使二者融合發展。其次,綠色旅游資源與生態產業的融合。江西不僅有綠水青山,還有特色農產業,如南豐蜜桔、贛南臍橙、各種茶的種植等,可以將觀光與休閑采摘相融合、觀光與森林康養相融合、觀光與特色產業文化相融合。再次,將綠色旅游資源、古色旅游資源與傳統文化相融合。江西不僅有歷史名城也有歷史名人,歷史遺留下來的傳統也得以流傳和發揚,可以將綠色資源、古色旅游資源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如龍虎山旅游資源與道教文化的融合、廬山旅游資源與茶文化的融合。
旅游產業屬于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需要引領和滿足客戶需求才能立于不敗之地,當前旅游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提升游客體驗,這就需要旅游供給的不斷創新和異質。當下可以借助新興產業來實現創新旅游服務,提升游客體驗。如使用VR、AR、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沉浸式體驗、互動交互和游客分析;使用北斗導航系統輔助游客線路引導;利用社交媒體提供旅游攻略信息幫助游客科學決策;利用智能解說系統跟隨游客實景實時解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