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利文,魏振松
(中國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101100)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逐漸提高,因此,在園林景觀工程構建的過程中,應通過專業化的施工技術手段,不斷提升整體的建筑施工效果,以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放松及觀賞環境。相關施工人員應加強對工程施工技術的關注,不斷升級和優化施工技術,以提升工程施工質量。
以W 園林景觀工程為例進行分析,該工程區域中以W河為主體部分之一,在內部設置假山、林地、岸線等多種景觀區域,共同構建生態效果良好的綜合性園林,整體園林區域面積為45 000 m2,其中,水面占地27.3 000 m2,園林中植被增加8 000 m2,整體園林道路總計約10 km。園林景觀施工過程中,主要項目包括園林綠化施工、花卉景觀構建、園林景觀建設、地面及道路工程、水景景觀項目以及電氣系統工程。
在園林景觀施工過程中,為提高整體園林的觀賞性,在施工前應結合景觀設計,預估實際的呈現效果,確保符合實際需求后進行施工。由于園林景觀建設涉及工程項目作業量較大,建筑成本較高,為避免施工過程中出現工程變更或其他因素的影響,破壞施工流程或施工質量。施工人員可以通過提前做好園林景觀骨架的方式,對景觀工程建設進行預處理,從而提高后續工程施工的高效性和準確性。
園林工程整體骨架結構預設時,首先,施工人員應詳細勘察園林場地,核對測量數據與設計方案,確保二者一致,在此基礎上對園林景觀的骨架結構進行架設。為避免骨架構建過程中出現質量問題,應提前做好骨架結構的防水處理,避免雨水以及環境因素對景觀骨架產生不良影響[1]。其次,應根據骨架類型選擇相應材料和型號的景觀骨架構件。組合骨架后,構建成完整的景觀主體框架。最后,為提高骨架的穩定性,使用混凝土澆筑的地基提高整體框架的穩定性,為后續景觀施工建造打好堅實基礎。
在園林工程施工過程中,應加強對土層的管理,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同時保障園林景觀建筑的穩定性。在土層管理技術實施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環境采取相應的措施。首先,為了滿足植物生長需求,應適當進行表土回填。在回填表土時,控制深度在1 m 左右,確保滿足植物根部生長需求。同時,檢查土壤的粒徑和土團粒徑結構以及養分含量等情況,確保能夠滿足植物生長要求,對土壤進行殺菌處理,避免回填土壤中含有蟲卵或病菌,影響植物的健康生長。
其次,在進行景觀構建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人工水景景觀,此類工程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土層進行挖掘[2]。在施工時需要嚴格按照圖紙中挖掘深度和寬度等要求進行施工,在挖掘完畢后調整護坡,提高地基安全性。為提高景觀的美觀度,一般需要在水景中設置燈光,因此,在施工安裝電路的過程中,施工人員應嚴格按照用電要求進行挖掘和設置,避免出現漏電等不良情況,保障施工安全和后續的用電安全。
最后,特殊地形中的土層管理,在園林景觀設計建設過程中,由于景觀項目不同,對土層的要求也存在差異,因此,需要結合要求進行施工。但應注意的是,應避免在雨后施工,以免出現滯水層,影響土層的穩定性。
植物作為園林景觀中最為重要的部分之一,通過恰當的方式提高植物種植養護技術,可以提升整體園林景觀建設質量。一方面應提高植物栽種技術水平。植物景觀施工過程中應按照工程設計要求實施,確保植物種類與景觀構建風格相協調。施工中應選擇恰當的種植方法,一般情況下,對于喬木或灌木等植物,在種植時可選擇穴播或條播的方式施工;草坪或賞花類植物可選擇直播種子的方式施工。在具體施工前應進行清理、整地、施肥、挖穴等工作。完成準備工作后,應按照標準方式種植施工,注意避免對植物造成損壞,影響成活率。種植完畢后,應適當地澆水或覆膜保溫,為植物提供良好的環境,保證植物的成活率和種子的萌發率。
另一方面,應提高植物養護技術。在植物種植完畢后,為提高整體的景觀施工效果,應針對植物狀態進行養護。施工人員可根據植物狀態做好澆水施肥以及枝葉的修剪等工作。
在栽種植物的過程中,合理調整施工技術,以便適應不同的景觀施工需求。如在水景景觀中需要種植水草荷花等水生植物,在假山和雕塑等周圍進行造景時需要搭配專門的植物,以提高整體園林景觀建筑工程的生態平衡效果。
為提高園林景觀施工技術實施效果,應加強對技術實施過程的管理強度,通過對施工現場的精準放線測量,便于結合工程現場實際數據進行施工[3]。由專業水平較高的技術人員進行精準勘察,使園林景觀工程中定位點與標準的設計要求誤差保持在30 mm 以內。按照測量放線位置進行精準施工構建,有效提高園林景觀建設的實際效果。由于園林景觀中存在大量的植物,并且植物大小不同,在測量放線時容易受到植株的影響,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差,因此,測量人員應結合植物的類型與影響幅度調整定位方法,提高定位放線精準度。
為避免景觀施工過程中出現位置定位失誤的情況,應采用恰當的位置檢測技術,以園林中較為明顯的景觀作為參照點進行多次對比,從而保障位置檢測的準確性,提高景觀建設施工效果。
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環保節能逐漸受到廣泛的重視,在園林施工過程中,同樣應堅持節能環保的理念,以保持園林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效果。
一方面,選擇綠色節能環保材料,以往在施工中使用木材、石材等材料的概率較大,但由于其容易出現破損等情況,使用壽命相對較短,不符合節能環保要求。因此,可嘗試利用新材料,以滿足實際的使用需求。如可以選擇原材料為木屑、廢塑料的木塑材料,該材料不僅具有較為自然的外表,同時具有防水、耐腐蝕等優良性能,具有良好的環保節能優勢。在構建景觀小品時,可以利用塑鋼或鋁合金等材料,使構件更加輕便且穩定,同時有效提高對環境的抵抗力,降低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破損的概率。
另一方面,施工過程中應積極使用綠色能源。如在照明和供電等方面充分利用太陽能技術,降低施工過程中的成本消耗,有效提高施工質量。
園林景觀工程比較多,包括綠化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景觀小品工程等。在施工過程中常面臨工程任務多且項目較為雜亂的情況,使得整體的工作施工效果容易受到不同因素影響。為提高施工技術的實施效果,應針對各分項工程進行細分,如表1 所示劃分為小項目后進行施工和管理,降低施工難度。

表1 園林景觀項目細分
以園林水景景觀施工過程為例進行分析,首先,土木工程建設,按照施工方案挖掘相同規格的基坑,并做好相關的護坡工作。在基坑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水池基底進行合理鋪設,如圖1 所示。同時需要做好排水系統和電力管線等的敷設工作。其次,裝飾水景景觀的表面,裝飾過程中應注意選材和技術手法,以提高景觀表面的美觀性。再次,安裝照明設備,需要在水中和岸邊分別按安裝相應的照明系統,同時確保水中的照明設備具有較強的防水抗腐蝕性能,以免出現漏電事故。最后,設置水質檢查與凈化裝置,保證池水清澈干凈。

圖1 水池基底敷設
在園林景觀施工過程中,為提高園林建設效果,應著重提升設計人員水平和施工人員的技術掌握效果。管理人員應提前對施工過程中使用的技術進行總結,并安排針對性的技術培訓,通過理論學習和實踐練習,加強對施工技術的掌握效果,從而保障工程實施質量。
園林風景的施工建設較為復雜,因此,應加強對工程細節的重視與管理。施工單位應加強各部門之間的聯系與溝通,了解項目的實際完成效果,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工程的部署和管理,以確保園林建設施工效率得以提升。通過有效識別施工過程中存在的誤差和隱患,提高處理效果,順利完成風景園林工程的施工建設。
在風景園林施工完畢后,應對其進行質量檢驗。檢驗過程中包括對植物種植情況以及對景觀工程建設質量的檢查。相關人員應使用專用設備進行詳細探查,準確識別工程施工質量,發現不良缺陷后及時提出并要求整改,保障工程的實際質量驗收結果的真實性。在檢驗過程中,可以根據問題情況進行計算,判斷具體施工情況。使用層次分析法進行計算檢驗,構建判斷矩陣,利用判斷矩陣進行計算和判斷,了解影響工程施工質量的主要因素,對該因素進行進一步檢查管理。
綜上所述,園林景觀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應加強對施工技術實施效果的管理,重視景觀中各個施工項目和節點要求,強化對植物的栽培、養護和配置,嚴格按照方案設計要求進行技術落實,以提高園林景觀工程建筑的施工質量。